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分析
【关键词】 感染性指标;输血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近几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我国因此也出台了处理医疗事故的新条例[1]。在输血前对患者的感染性指标加以检测, 有助于医务人员科学、合理的进行检验、诊断、治疗和护理, 使因输血而发生医源性感染、职业性感染的几率尽可能降低。
1 资料与方法
1. 3 检测方法 严格依照仪器说明书于★试剂盒说明书完成各项检测。
2 结果ข
3 讨论
肝炎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 通常是因感染嗜肝病毒而引发病毒性肝炎, 许多肝炎的高危因素存在于广大献血者中。有关资料显示, 在各地区均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抗-TP、抗-HIV、抗-HCV、HBsAg的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无偿献血者, 另外, 由于窗口期问题, 监测的供血者血源也有可能是假阴性的。因此在输血治疗过程中, 受血者也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由此可见, 输血前检测对于责任的划分与医疗纠纷的减少是十分必要的, 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带有病毒的患者, 而不是在输血后探讨是否为院方的责任[2]。
近年来我国的艾滋病发病率持续上升, 而国家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许多措施宣传艾滋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等, 所以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能够自觉注意有关问题。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在吸毒人群中会相应上升, 这也是应远离毒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目前在临床检查或诊治中并不少见AIDS患者与HIV感染者, 而且乙型肝炎在我国属于流行性传染病, 所以为了使输血安全得到保证, 各医院应注意输血的科学性, 对于输血的适应证要严格掌握, 以患者的需要为依据, 科学调整输血量和输血成分, 使合理输血的目标能够实现[3]。
来自于不同疾病患者的感染源每天都会被医务人员所接触, 包括排泄物、分泌物、血液和体液等, 在医疗器材的处理过程中或进行清洁、抽血、穿刺、注射、外科手术等操作时, 锐器损伤经常发生, 当皮肤黏膜因被损伤而暴露时, 如果于污物相接触, 很容易受到感染, 防范意识差也是导致感染的因素之一, 各医院应足够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性。与此同时, 各医务人员应规范化进行各项医疗操作, 避免出现医疗损伤, 保持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手术前于输血前都要对患者采取一系列的常规检查, 使职业暴露问题得以避免, 并有效对医院感染进行预防[4]。
目前我国各医院中发生的许多医疗纠纷是由于输血感染所引起的, 所以必须采取有关措施对可能因输液造成的医疗纠纷加以防范。各医院可在输血前向受血者或家属详细讲解输血的风险, 对受血者的感染ว性指标, 包括抗-TP、抗-HIV、抗-HCV、HBsAg进行记录, 对输血前受血者的医疗文书加以完善, 并将其全部原始病历资料保存, 当出现输血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时, 这些资料都能够作为法律依据, 对于院方举证是十分重要的。与此同时, 医院还应对本地区传播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加以了解,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测和预防。☼
参考文献
[2] 李箭, 凌龙, 刘运周.安全输血与预防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18(6):880.
[3] 段勇, 杨青, 叶世辉.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8(6):774.
[收稿日期:201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