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时间:2024-12-26 01:45: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现状,笔者从教学行为过程分析了影响实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此为依据笔者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素;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实效即实际效果,指行为对象初始状态的影响和改变状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塑造、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影响程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满足大学生的思想成长需要、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和发展的生命所在,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更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断改革、完善和发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的状况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200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进一步表明,大学生主流思想出现转折性变化,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度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整体上有逐年提高的趋势。然而“一个时期以来,高校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冷淡、漠视,甚至抵触、排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以至于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了兴趣。”这又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总体上仍然没有摆脱实效性欠佳的尴尬局面。能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办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怎样办高等教育的大问题。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调动大学生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行动指南,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作为教学行为的最终结果,它的形成受到教学的主体(教师)、教学的客体(学生)、教学的内容(教材)及教学方法的制约。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总导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他掌握着教材内容的改编、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改革,教师始终是影响教育教学实效的关键性因素,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和主体,毋庸讳言,现实中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职业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对自己担任的角色缺乏认同感,对自己的职业缺乏荣誉感,对自己担负的责任缺乏使命感,在思想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校教育所特有,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过分注重意识形态建设和教育的结果,认为当前大学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要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不大,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影响和改变学生思想状况方面效用不明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凡此种种错误认识阻碍了自己行动的脚步,消解了自己工作的热情,在教学工作中不认真研究教材,不注重收集教学资料,不进行知识更新,不创新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就无法展开,大学生中愿意认真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比例不高也就成了必然。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思想教育的效果不仅要求老师积极地“教”,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地“学”,只有相互应答形成“共鸣”,效果方能显现。学生的这种心态给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加了难度,也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标志性理论成果,是教学内容的基本依据。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建设。“05方案”的最大成果就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进行了优化组合,“两课”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严谨性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可,但随着教材的实施和时间的推移,其“可教性、可读性”不足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这主要体现为教材在内容上过分注重社会需要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诉求,过分注重理论的说服而忽视了人文关怀,在表述上过分追求语言的严谨而忽视了亲近,在形式上过分注重体系的完整、逻辑的严密而缺乏生动和形象,同时还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这就难怪“90%的学生认为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可读性不强,偏重说教,不愿意读。”教材存在的问题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遏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最重要的突破口,然而现实中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却熟视无睹,在教学方法创新上无所作为,备课和教学中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沉迷于“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方式,陶醉于自说自话的理论演绎,臣服于习惯性的表述方式,高居于理论权威和道德护卫者的虚幻,抱怨于学生的不配合、不主动,怪罪于社会环境的不如意和领导的不重视,不注重研究学生,不吸收鲜活的社会材料,不管社会的精彩不顾学生的无奈,以教师 ☺的主导性地位剥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由此导致课堂沉闷、学生厌学。 "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意义,真正成为坚定理想的宣讲者,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近ღ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工作,颁发了中央16号文件,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宣部、教育部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作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教师应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明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职业荣誉感,爱岗敬业,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坚力量。

2.优化教学内容。精彩的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的情况下,老师必须下功夫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补充、丰富和完善,笔者认为老师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关系。和其他专业课ฝ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属性上是一门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育人课,如果说专业课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课,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课,因此,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和落脚点,知识传授是为育人服务的,因此教学内容上应注重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以理性的力量破解学生思想上的迷惑,在内容上把握好知识性和教育性的关系,“理论够用,教育管用”。二是兼顾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找准教材内容和学生需要二者之间的切合点。从理论上讲教材内容所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具有一致性,一个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个体是不能取得个人成功的,但客观上看,教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内在需要之间并不是完全吻合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二者的视点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国家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社会、民族的需要,其视野是宏观性和前瞻性,目的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学生作为社会的个体,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微观和现实的,国家民族的前途虽然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关,但毕竟和日常生活存在距离,不是个体需要紧迫解决的问题,因此老师在授课中如果仅仅限于教材的“大内容”而不关联学生的“小民生”,就会造成学生情感上的隔膜和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它涉及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其中所有的观点讲授的清澈透明并转化成学生的自觉,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我们要“蛇打七寸”,找到突破口,选好着力点,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等书籍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这些书籍提到的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标志,也是大学生疑虑最多、西方国家发难最集中的问题,它们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以这些问题为突破口,讲清楚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就能在大学生的头脑里构建起科学政治信念大厦的支柱,夯实科学政治信念大厦的基石。

3.创新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取得实效,高雅、高尚的内容如果通过平铺直叙的理论推演来展示,很难让“80后”、“90后”真心喜欢和接受,而不能进入学生头脑、深入学生灵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无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沉闷的课堂形式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伤害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社会调查已经反复证明,并不是当代大学生不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天生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内在需求。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别人来指引,告知他们如何认识自身和社会,如何融入社会,他们关心政治、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引起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反感的真正原因是一些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居高临下、空洞的理论说教,他们的不满很大一部分是对老师的不满和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不满,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和灵活应用。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为出发点,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以“教师教的舒心、学生学的愉快”为原则,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创设平等、轻松、互动、关爱的教学氛围,化深奥为浅显,化单一为多向,化沉闷为生动,化说服为体验,化被动为主动。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