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12-27 00:07:05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ท" 【论文关键词】考试方法;改革;综合评价体系;责任

【论文摘要】改进和完善“基础”课考试方法是“05方案”的新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当前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问题具体阐述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改革中应做到的“四个坚持”及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课是对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要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外,还必须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一、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1、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05方案”)精神的必然要求。

根据“05方案”的新要求,高校自06年秋季开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特别是在“05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200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讲话中曾强调:“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一套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大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科学有效的考试和评价体系”。2006年8月,黑龙江省高校工委副书记赵敏同志在黑龙江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学习培训班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要求。

2、是实现对传统考试方法改革的客观要求。

考试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检查时采用的一种教育测量工具,是对教学结果的反馈。它所具有的导向功能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因此,考试的方式、命题的原则、试题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目前,高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简称为“基础”课)的考试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教学实践充分表明它已严重影响和束缚我国高校“基础”课的改革与发展,其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弱化了“基础”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一般而言,传统的“基础”课的考试都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的试题只能覆盖部分教学目标和内容,忽视了对理论的实际应用与行为修养的考查,导致学生对于“基础”课的学习,基本上处于“考前背笔记,考后仍笔记”的状态,教师纵然使用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教学真正发挥“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2、片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学效果。

卷面考试是教学效果检测的基本手段,但并非是唯一的手段。单一的试卷考试取决于卷面的分数,至于学生是否上课、是否听课、是否认真,都与学习成绩的考核关系不大,只要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很容易过关,甚至还能获得高分,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和教学效果,且导致片面地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结果,缺乏科学性。

3、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主观随意性大。

单一的试卷考试往往主观性题型多,在阅卷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极易存在随意性问题,致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很难作到客观、公平、公正,更容易加剧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厌倦感。

可见,“一卷定成绩”的弊端要求必须要建立形式多样、科学有效、客观公正、全面真实的检测教学效果的综合考试评价体系。

二、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四个坚持”

1、坚持考试形式多样化,全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校“基础”课考试方法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ฎ来全面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情况,必须要彻底改变过去单

一、片面的评价体系,不仅要重视总结性即结果的评价,而且要重视形成性即过程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核心知识的评价,而且要重视伴随知识的评价;不仅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智力因素(智商)的评价,而且要注重考查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商)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且要注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水平的锻炼与提高,通过全方位、多层

2、坚持知行相统一,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除了要考查学生对“基础”课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水平的状况外,必须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现实表现,使学生对道德法律理论知识的认知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增强道德法律素养及行为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正确解决“做人”与“成才”的关系问题,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3、坚持科学有效性,客观、公正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众所周知,对高校“基础”课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有一定的难度。应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考查:第一,从思维层面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能力是否有提高;第二,从能力层面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是否增强;第三,从精神层面看学生在处理社会人生问题上的思想境界是否得到升华。因此,必须要将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平时作业与期末测试、理论道德认知与实际表现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客观、公正、真实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4、坚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不能“只重学习结果而轻学习过程”,把统一考试作为衡量不同学生的成绩的唯一分数。应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几个阶段,并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阶段性的考查、及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综合测试。这样就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促进“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对“基础”课任课教师的新要求

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是整个教学改革环节的重点和难点,是推动和深化教学改革的“导航器”。因此“基础”课考试方法的改革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第一,要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转变落后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先进教育理念,用正确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指导“基础”课教学工作,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基础。

第二,要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与“一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相比,除了取消考试,任何形式的考试方法改革都会增加相应的工作量。教师必须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引路人”为己任,认真思考、大胆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方法改革工作中,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动力。

三、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亲和力”。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个人情感魅力对学生的感觉、知觉、判断、思维等认识活动会产生重要影响。“基础”课教师必须要为人师表,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提升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完美的人格教育和感召学生,用“爱心、关心、细心、耐心、恒心”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力,这是实现考试方法改革的重要保证。

第四,要与时俱进,提高创新意识。

传统的考试方法已在广大师生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进行考试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新问题甚至是困难。“基础”课教师必须要正视所存在的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使考试方法的改革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与“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共进,为使“基础”课成为大学生“终生受益、永生难忘”的一门课程而不懈努力,这是实现“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关键。

总之,高校“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对大学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考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要加强“基础”课考试方法改革的认识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卫红.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扎实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6

:4-7.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N].光明日报,2004-10-1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5]张金芬 、叶常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的改革.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

(2):134-135.

[6]朴桂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施五项综合考评法的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2):74-7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