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时间:2024-12-26 13:25:24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首先应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征、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特征、区域经济岗位导向特征作为基准。这一体系的特色内涵主要包括:基于区域经济特点的专业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基于地域优势的实训教学安排、基于产业对接的校外基地建设、基于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基于企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培养、基于就业目的的创业素质养成、基于服务功能的科研工作以及区域经济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叠加效应分析等等。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特色;高等教育规律;学校办学特色;高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是不断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别是高职院校,对此尤其应有充分认识。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了解当地经济建设现状,把握金融危机后经济转型方向,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理性思考,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一、高职教育体系建设基准

(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征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长效性。高等教育不但要满足学生就业需要,而且对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起着积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二是教学内容的普遍适用性。学校所教的知识必须经过反复研究、实践、总结,经过较长时间的积淀,才具有普遍意义且有真理性特征,因此,学校教学内容虽常常滞后于产业,但却起到基石的作用。三是素质的综合性。学校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研素质、职业岗位素质、人文社科素质,以及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等,素质教育从学前、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以贯之,长期培养,并且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经济社会的人才需求特征

经济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效性。要求毕业生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管理,在短时间内发挥专业、职业特长。二是多技能。能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适应产业转型与发展的需要。三是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良好的职业、专业素质是确保企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四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开辟新产业、新产品或是新的利润增长点的能力,能为企业注入新的经济活力。

(三)区域经济的岗位导向特征

从高职人才培养角度看,我们关注的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现状和经济转型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区域经济转型方向,转型过程中政府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这是学校调ϟ整专业设置的主要依据。二是企业的规模与数量、产品的特色与市场占有率等决定高职毕业生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的指标数据。三是企业对员工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这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导向功能。

上述三个特征是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基准。

二、高职教育体系特色内涵

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使毕业生能长远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地方经济特色,将学校教育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三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为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具有区域经济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特色内涵。

(一)基于区域经济特点的学校专业设置

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在当地就业,这是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调整学校专业,首先应对区域经济现状,体现区域经济特色的企业,这些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以及从事这些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要求和行业岗位缺口等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或是增设企业急需专业,或是扩大培养规模,规模的大小应以区域经济需求为依据,同时考虑当地其他高校的培养状况,避免专业重复设置或是招生规模过大,确保供需平衡。对于学校还不具备培养条件的急需专业,应量力而行,或在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打基础,或与其他院校合作培养。对于区域经济需求少、就业困难的专业,应减少甚至停止招生。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重构

不同地区相同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要求是不同的,在美国硅谷从事软件设计、在北京中关村从事软件设计、在某个小公司从事软件设计,同样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的要求差别很大,主要原因在于三者的工作过程不同。学校在改革教学内容前,应全面了解当地企业对员工上岗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了解岗位工作全过程,然后基于工作过程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重构教学内容,改革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要求,让学生熟悉工作过程并具备工作能力,最好能熟悉多种工作过程具备多种工作能力,适应企业多种工作岗位的需要。

当然,在重构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尊重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注意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者之间的衔接关系,以及对学生发展起长期作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

(三)基于地域优势的实训教学安排

高职院校的实训安排,有的采取前期实训,有的采取后期实训,有的采取先实训、后学习、再实训,但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是将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分段实施,这种分段实施的做法有时会产生教学、实训“两张皮”的现象,因此,需要打通学校与企业界限,灵活设计实训教学。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学生可以半天在校内半天在企业、一段时间在校内一段时间在企业、今天在校内明天在企业等多种方式,强调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在实训方式上,可以实施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参与公司商业运营、学生自行安排的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种方式;在成绩评定上,可以是开发的科研项目、设计的新产品、学生自主创业的公司、获得的创新成果、顶岗实习中产生的经济效益、或者是传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等,体现学生多方面能力。总之,实训教学的设计应有较高的灵活性。关键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结合区域经济,结合当地企业,具备操作上的地域优势。二是学校开设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合紧密,具备合作企业的数量优势。当两个优势同时具备时,上述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的做法就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四)基于产业对接的校外基地建设

选择具有地区产业特征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并依据培养规模扩展基地数量。一是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一个专业可以对接若干个产业,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以对接数码管、液晶显示、半导体、汽车电子、光电子等若干产业。同时,一个地区特色产业常常以集群的形式存在,会出现若干企业同时从事同一产业的现象,因而一个专业可以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建成校外实训基地。二是注重学生个性特长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现代企业常常融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企业不仅有生产车间,还有研究所、公司、商场、以及各种售后服务网点,对应岗位所需的员工不仅仅是技术工人,还有研发、管理、销售、服务等技能性人才。依据学生个性特长与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建立联系,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增加合作企业的数量。即使企业从事的产业与学校专业不完全对口,也可以因工作岗位对口而建立合作关系,进而建成实训基地。三是实训基地建设应注重双赢效应。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借助企业力量达到人才培养目的,学校是得利的,但是企业也必须从中得利,学校可以通过帮助企业培训职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后备职业人才、学生实训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学校教师和优秀学生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等等,帮助企业获利。当开展实训教学影响了企业利益时,学校应给予相应的补偿,解决企业“利益作崇”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可以确保学校拥有足够多的校外实训基地。 "

(五)基于岗位要求的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是学生进入职场的前提,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职业素质以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等为基础,以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为落脚点,通过岗位工作的学习和实践逐步提高,并形成职业习惯和内在工作动力。职业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进入职业岗位以后的教育内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尤其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对走上工作岗位后养成职业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包含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职业素质教育的基石。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养成学生真诚、守信、有责任感的品质,为培养诚信爱岗敬业奉献的职业素质打基础;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培养学习型职工打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奠定创新人才基础;养成学生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培养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拼搏型职工打基础;养成学生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企业职工拥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打基础。总之,高职院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基于职业岗位的需要。

(六)基于企业需求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成果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步成为企ด业用人的第一选择。因此,高职院校注重创新教育是源于企业的需求。由于时间、资金、学习任务等因素的制约,在高职阶段产生创新成果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开展创新教育一般通过下列方式:一是开设创新课程,积累创新知识;二是校企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平台;三是举办创新设计竞赛、组织创新演讲、开设创新座谈、开展创新教育宣传,营造校园创新文化;四是以专业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和主干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的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企业、教师、科技人员、学生的共同努力,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养成学生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七)基于就业目的的创业素质养成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创业不但实现了学生就业,还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是积极的就业。由于当前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增加的社会成员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完成高等教育学业后直接进入社会的毕业生,实现新社会成员就业的方式一般通过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拓展产业渠道等。但当扩大规模受到一定制约后,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就是创业,当然这里指的是社会创业。学生创业是社会创业的基础,大学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形成创业实体,但毕竟是少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要结合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结合产业特色。二是开展创业研究,研究内容注重当地产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的专业和个性特长。三是开设创业论坛,弥补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课堂教学局限。四是营造创业孵化平台,为创业学生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服务。五是设立创业联盟,为创业学生防范创业风险。

(八)基于服务功能的科研工作定位

高职院校的科研应注重为企业产品更新、技术创新和工艺革新服务。科研的渠道以校企合作为主,科研项目一般分两类:一类是服务型的,主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服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企业正常运行,这类项目与岗位关系密切,涉及专业面广,实用性好,但技术含量不高,项目成员不但包括教师、企业技术人员,还可以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加,这对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有帮助。另一类是技术研发型,主要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或提高产品性能,这类项目的研究能为企业带来直接利润或潜在利润。两种科研类型,与企业生产结合紧密,较好地体现了区域经济特征。通过科研合作,学校实现了服务功能,有利于人才培养,企业提高了合作积极性,增强了合作信心,科研常常是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切入点和桥梁。

科研还为学校的专业调整与优化奠定基础。高职院校的科研与区域经济结合紧密,当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的需要调整、设置新专业时,科研已经为新专业奠定了师资、设备、校企合作渠道、学生实训基地等人才培养基础。

(九)区域经济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的叠加效应分析

如果能将区域特色经济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形成既有学校办学特色又能较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可以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地区的特色支柱产业往往具有产业的集群效应、品牌效应、巨大的市场占有率、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等特点,并支撑了区域经济主体部分的建设与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因为具有产业优势,易于在激烈竞争的产业市场中取得成功,但是这种优势的保持,必须以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后盾,因此,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支撑,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科研服务和人才保障。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的主基调,包括人才培养的特色理念、培养途径、专业特点、知识结构、ค能力、素质要求等,是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品牌与内涵相结合的、理念与实践相统一的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主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其他成果体现,常常表现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取得的大的成果、学校取得的重大科研学术成果、重大教育教学成果以及成果为经济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等方面,这些成果的取得需要经济社会这个大的平台。所以说,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成果的体现离不开经济社会,尤其离不开区域特色的经济平台。归根结底,高职院校创建办学特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将区域特色经济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相结合,以服务区域经济特色为立足点,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将学校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行业对接、师生与职业岗位对接,发挥院校办学特色,并将办学特色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各个方面,形成教学效果好、科研力量强、毕业生受企业欢迎、并且通过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合格人才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区域特色经济与院校办学特色互为支撑、互相促进,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功能。

三、高职教育体系的价值意义

构建具有区域经济特色高职教育体系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区域经济需求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体现就业导向功能

这种导向功能表现在学校教学的针对性与专业应用的区域性的有机结合,表现在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表现在将创新创业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调整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熟悉工作过程,厘清职业岗位要求,将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与职业岗位要求相结合,使高职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过程同步,毕业生能较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三)打破校企界限,实施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较好地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途径

由于地域的原因,以及师资、资金等因素,校企之间要做到良好的合作是有困难的。本文提出在当地选☢择合作企业,解决了地域问题,确保校企合作以各种形式灵活实施,同时提出调整学校专业设置,确保学校设置专业与当地产业有较高的对口度,解决了与学校合作企业的数量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使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四)科研定位符合高职特点

立足于企业产品更新、技术创新、工艺革新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高职院校科研区别于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不同定位,也体现出科研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桥梁作用。

✄(五)创新创业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既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又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高等教育强调教育效果的长期性,这种长期性更多的体现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创新创业既能体现素质又能体现能力,同时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贡献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