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助学金模式现状分析与优化
摘 要:在近几年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中,各高校普遍出现了政策落实难题多、效果走样严重等问题。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基于政府监督的高校自主化的“▲奖主助辅”资助模式。
关键词:国家奖助学金;现状;模式优化
一、运行模式问题分析
1.资助金额分配不合理
国家助学金,政策规定全国平均每人每年3000元。在各相关部门实际下发的指导意见中,为降低发放过程的复杂性,基本等级划分为两等级或三等级。国家励志奖学金,政策规定每人每年5000元,相对于助学金而言,在资助贫困生的前提下,又有了明显的奖励成分。然而,金额的单一化,也给实际发放和资助效果带来很多困难。这样的制度设计宏观上没有考虑到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构成了一种隐性的不公平。
2.贫困生界定方式问题多
政策规定,学生需提交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证明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该方法虽简便、直接,但真实性难以辨别。当地民政部门因缺乏可靠的数据,在资格判定时,往往乐于顺水推舟或主观断定。对于学校,从事资助工作的人手少,往往也乐意以学生所开具的困难证明作为界定标准,简化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即使目前多采取的民主评议等ฏ措施,也是把贫困证明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它带来的问题。
3.工作行政化严重
目前,高校奖助学金工作行政化趋向明显。首先,资源配置行政化。资金来源政府负责,资助名额及额度以行政指令的形式层层下达。高校内部也从操作的方便性出发,由资助管理部门将名额、等级进行层层分配。其次,评选过程行政化。一方面在资格上以政府公章为准,把责任推给政府;另一方面,评选过程中相关部门及老师出现严重的“缺位”和“越位”现象。
4.奖助效果走样
由于运行模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奖助学金在发放后,实际效果严重走样。李敏的调查显示,奖学金花费在购买必要生活品和学费上的占55%,30%的学生用于吃喝玩乐、购买高档物品。另外,“无偿资助”的国家助学金,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惰性和依赖心理,也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念在学校滋生起来,严重影响其资助育人效果。 ۵
二、运行模式优化探讨
1.合理分配金额,构建“奖主助辅”模式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奖助学金的发放是按照“成绩加需要”的原则来进行的。这样的模式使得资助工作在实践中,形成了深刻的内涵型激励机制。对于我国现有的资助体系,在总体金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把助学金的部分资金转为奖学金。在评比过程中强化学生个人能力和日常表现的作用,把家庭经济情况作为辅助条件予以考虑。而保留的助学金,则重点用于资助家庭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这样可以弱化助学金的“无偿”性和“救济”观念,和贫困证明的虚假性带来的影响。
2.差异化评比,增加激励
缺乏差异性是目前奖助学金分配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行“奖主助辅”资助模式的基础上,应把增加的奖学金资金进行合理的差异化,进一步扩大激励的覆盖面,影响更多的学生。
3.政府指导监督,高校自主运行
政府应该把握宏观政策指导,而把具体的操作放权给各高校。同时,政府在监督管理上应加大力度,降低对申请材料的强制性统一要求,而把重心放在奖助学金的运行效果上,以促进高校切实把工作落实好。
4.注重“社会实践”ツ资助
西南交通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资助方式调查中,仅有15%的受调查者选择单纯的经济资助,85%的受调查者都希望“经济资助”+“学业考核”或“经济资助”+“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资助方式。因此,助学金的获取可以附加一些简单的服务条件,如义务劳动、设置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平台,激发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2]杨均期.高校国家助学金工作中行政化趋向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3(31):98-100.
[3]李敏,林应峰,胡航.高校大学生奖学金使用状况调查及思考:以华南五校为例[J].职业时空,2012(05).
[4]郑谦,刘朝臣.中美高校奖助学金运行模式与人才培养质量[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