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声乐与其他音乐艺术相比,在音乐艺术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应该从一个较高的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情感 声乐 歌唱艺术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音响学、哲学等元素于一体, 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声音上的美是不能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的。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需要相一致的,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۵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通过声音的调节,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包含了我们审美的意识和追求,也体现了人类美的艺术价值,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曾利用异质同构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阿恩海姆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学习《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曲时,通过欣赏旋律,仿佛看到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落到了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演唱时优美的歌声,饱含深情的发声,仿佛能把自己和听者置于白雪的世界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净化了彼此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试图从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声乐中情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把握和运用声乐作品中的情感。
一、 以情为本,情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之观点,表明了有情才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的道理。“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国传统唱法中重要的美学思想,着名诗人白居易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西方历史上,感情论音乐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数法国的黑格尔,他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及情感的表现,认为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哲学上讲的情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情感表现的两个方面是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前者是外在表现,后者是内涵。在演唱实践中,演唱者是表演者、创造者,这就要求歌者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以及对情感要有准确的把握。而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是来自于对歌词意境的理解和对作品中传达的情景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唤起生活体验,使情感表现的精神特征激发出来,渗透到优美的声音中去,这就是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重要原则。
二、真情实感是情感表现的重要依据
明代张琦说:“如果以为情而情止矣,如果之情以为歌咏,声音而歌咏声音止矣!”这说明了情感的真实性在歌唱表现中的重要地位。着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在“天音论坛”全国声乐学术研讨会上说:“歌唱✎审美的标准应该是以真为先,这里的真指真情、真美、真心。”真情实感不是虚情假意,是不能装腔作势的。歌者应从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寻找情感基调,表现内在的喜、怒、哀、乐。在演唱过程中,用真情去体验情感,从而点燃听者内心的情感火花,使其产生共鸣。这和演唱者的气质、个性、心情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同时要求演唱者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尽可能多的文化艺术修养等这些产生真情实感的可靠依据。
三、丰富的想象力是情感表现的心理基础
歌唱者的情感不只是来源于对作品❦表面的理解,渗透在声乐作品中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力的作用,想象还是贯穿在音乐表现过程中的心理要素之一。想象的来源是生活的体验,歌唱者要不断扩大并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色的生活内涵,捕捉记忆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生活场面,以便能充分发挥想象在歌唱情感中的作用。
想象是歌唱深化表现的重要心理因素,能帮助演唱者理解发声的生理机能及心理活动状态,找到正确的发声感觉。如果演唱者在演唱之前没有美好的声音音响的想象,就不会创造出美好的声音。对于初学声乐的人来说,想象比语言的讲述更有感情的理解价值。歌唱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创造过程,一般情况下,思想上的声音形象总是指挥并协调着发声器官的肌肉活动,通过想象形式的内在听觉,总是不自觉地预先支配着发声、呼吸、声音的吐发。要处理一个音,歌者必须首先对那个要唱的音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想象,因此在思想上形成一种简单化的、准确的声音形象对歌唱是极其重要的。
想象还是进入角色和情境的桥梁,歌唱艺术同其他表演艺术一样,从阅读作品、熟悉角色开始,就需要借助想象的翅膀,将生活转化为艺术。想象是演唱者头脑中,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出歌曲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种想象不仅仅依靠声音技巧,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流动,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歌曲意境和人物心理之中,感受歌曲需要表现的情感。
四、文化艺术修养是情感表现的文化基础
所有的表演艺术形式,包括声乐在内,都是以生活为依据的,艺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
歌唱者要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同时还要丰富和加强自身文化艺术修养,尽可能地接触和学习各种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和不同风格、体裁的艺术作品,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加强艺术感知和想象能力,以便能较准确地将作品特定的情感和风格表现出来。只有经过长期的积累,结合艺术实践的磨练,才能在演唱中通过理解作品的深刻内容,把自己融入到作品的情感世界之中,并借助自己的丰富经验与艺术修养来演绎作品,实现艺术的二度创作。
五、歌唱情感与表现内容
首先要准确把握作品情感的主题思想。在演唱前要对音乐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和创作意图,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着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作曲家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艺术技巧,演唱者要在歌唱的文学语言和作曲家的旋律起伏中把握住丰富的感情因素,准确而充实地表现其完整的艺术形象。
其次是抓住作品的情感格调。无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灵感,都是在强烈情感冲动下产生的,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就必须以情感人。音乐中那种微妙的、难以言表的内心情感,要依靠不同色彩的声音才能生动地表达出不同情感格调的内涵,声音色彩会随着感情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情绪。
再次,准确把握作品中体现的情感风格。就声乐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艺术表现相比,民族唱法往往表现得热情、直接、激昂;美声唱法往往表现得内在、含蓄、深沉。东西方艺术表现由于文化底蕴、民族情趣、审美习惯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在我国学习美声唱法的学生,往往把握不住美声唱法的风格,在演唱中不知不觉地带出民族风格,意大利语歌曲会发汉语的语气来等。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就需要演唱者有大量的知识积累,需要学习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和不同作曲家的风格特色,这样就可以依据作品的风格,从声音和表情到形体动作都会有适度的把握。
最后,准确表现作品的情绪变化。通过对作品本身所体现的情绪和情景的把握,达到对作品“情和意”的理解与把握,从而准确地表达出作品情感表现的内涵,增强情感的艺术表现力,用不同的声音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作品情绪、情感的变化发展,决定着演唱者音色的变化和演唱者情绪的变化,从而去准确表达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以声传情、以情带声,二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最终达到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
声乐和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的内涵,是声乐艺术学科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演唱的体会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但笔者学识浅薄,经验不够,因此,谬谈之处请前辈及同仁们批评指正,以便将来对声乐演唱的心理素质有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着《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朱琪《浅谈声乐课学生正确的心理和心态的引导》,原载于《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3卷第2期
[3]王敏春、张淑艳《声乐课中如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原载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吴少华《想象是声乐艺术的生命源泉》,原载于《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