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浅谈古筝的演奏音色
音色,是音乐语言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声音的色彩和特性。它是音乐表现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音乐的内容,反过来又影响内容。从描写自然的潺潺流水声、鸟儿的鸣唱声到描写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到刻划人物内心感觉与抽象的理念世界,音色具有塑造多样音色形象特点的功能。表现不同风格的音色形象,就要求使用不同的音色,如:明亮的、暗淡的、圆润的、饱满的等等。它具有美化旋律,恰当表现乐曲情感的作用。
一、要把握准确的古筝音色,必须用科学的弹奏方法1.基本音色
基本音色是演奏者弹奏的声音“底色”,是演奏者基本功的一定体现,是演奏者熟练掌握和驾驭乐器音色的能力。古筝属弹弦乐器类,它的基本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弦,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奏者要获得这种好的基本音色,首先要解决发音的问题——手指弹弦的基本发ฅ法。古筝手指正确的弹弦方法是“大动作松,小动作活,力沉指尖”。弹弦时将手臂的肌肉用最节省的时间和紧张度调动起来,并通过全手自然的协调运动将动力集中地贯注在力的作用点——即手指尖上,触弦后又迅速回到原来的状态中,整个手臂就像一根水管,手指尖似出水口,弹奏时如果웃手的某一部位不松弛,如耸肩,抬肘,夹臂,手臂塌陷或凹凸,指关节僵硬等等都会破坏整个手的协调组合运动,致使协✔调作用转为对抗,手指触弦后无法迅速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动力便不能贯注在指尖上,弹出的音色自然也就不可能是好的,[1]例如 Ü:古筝大撮指法是以手腕为运动轴心,若♡手腕在运动后不能迅速回到原来的自然状态而持续紧张,必然使协调作用转为对抗,即屈肌收缩而伸肌紧张,这样不但演奏十分吃力不能 持久,而且发音没有分量,还会造成手臂紧张,不能充分保持弹性,致使发出的音就像棍子拨弦一样,呆滞,僵硬而且干瘪没有弹力。
古筝弹奏中弹弦方法和弹弦角度是决定基本音色优劣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如果方法不正确,基本音色也就不会好,更不会获得变化音色了。2.变化音色 二、把握住准确的古筝音色,要充实自己的内在条件
要表达乐曲所规定的音色,首先要具备对乐曲的把握能力,并要有丰富的音色鉴别力和想象力及敏锐的听觉分析、调控能力,确切地讲,是要具备艺术的鉴别力和听觉力,学会用创造性想象,想象出你所追求的某种音色,并能在乐器上再现出,要不断的训练、培养提高艺术听觉能力及对作品内容的把握能力,学会分析掌握不同风格的筝曲及代表性风格演奏家的独特音色以及形成此种音色技能的能力,才可能演奏出与作品内涵、风格相统一的,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外在音响表现形态——音色。其次,要不断反馈调整所奏出的音色,使之不断接近于客观的音色标准。音色的差别是需要富有训练的耳朵才能辨析的,找到别于其它音色的音响特点,找到达成某种音色的最佳弹奏技术,达到与作品风格对音色的规定与演奏者个人的演奏风格、音色、审美能力等完美结合的音色来,而演奏者的心理麻木,对音色细微的变化反应迟钝,都是不可取的,然而,过分注意、修饰细小局部音色的变化也是不可取得,应该能对所奏出的每个音的音色都非常敏感,又能从局部把握整首乐曲的音色与作品内容、风格的统一,不断反馈、调节;使之不断地接近完美。
演奏音色是演奏效果的魂,不管是现在还是今后,这一点都是不可否认的,我们不仅要在演奏技巧上不断提高,还应加深个人的心理音色,冲着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音色不断攀升,不断的完善,完美我们的演奏音色,总之,古筝演奏时音色的把握需要不断的,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要敢于实践,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