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主调性合唱作品的音色音量
谈主调性合唱作品的音色音量
主调音乐是以某一声部旋律表达主要内容,其它声部以各种方式作为陪衬,丰富这一主要声部的多声部音乐形态。在主调写法的中外合唱作品中,其织体形式就是以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其它声部都是根据主旋律的音响形象,而决定本身的动态音色和音量的。由于声部组合的方式不同,所以各声部在总体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样,这种声部之间的相互关系,便产生了合唱的丰富的音色和音量变化。但主旋律声部起主导作用,其它声部则处于烘托、陪衬、补充或伴奏的地位。主旋律一般都是由最高声部来担任,但也可以由其它声部来演唱,或由两个声部同时演唱,另外,一个声部在同一首合唱作品中,也可能时而担任主旋律,时而担任ว节奏型声部,因而在演唱具体合唱作品时,就要针对本声部的地位和作用,随时来调整演唱的音量和音色。为了把合唱队统一在作品之中,就要以女高音s、女低音A、男高音T、男低音B四声部为基础,以五光十色www.Lwlm.com的和声结构和千姿百态的织体形态为依托,再现完成主凋性合唱作品的音色和音量处理。
下面以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为例,从声部结合的角度,根据不同的主调性合唱作品类型,来探讨合唱作品排练的音色和音量处理。这种写法的合唱作品中,主旋律声部处于明显而突出的地位,其它声部是烘托,这在抒情、舒缓风格的作品中常见,一般情况主旋律声部与其它的音色音量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主要旋律的清晰度。
例如由海默填词,瞿希贤根据内蒙民歌改编的主调性无伴奏混声合唱《牧歌》,无限辽阔深远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大草原的风景画卷,歌唱了人民的幸福生活。第一句第二女中音持续的bB音要唱准,第一女中音的演唱音色要轻淡而圆润,在女中音bE音的持续陪伴下,男低音的音色也要清晰而稍薄。主旋律要注意民歌的风格,舒缓,平稳,含蓄的内在美。虽然音量相同,但主旋律仍然透明清晰。另外,根据陕北传统民歌改编的女高音独唱☼与无伴奏合唱《兰花花》,深刻的表现了兰花花为了追求幸福,坚持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合唱开始以男高、男低音声部d羽调式主、属的持续和弦为陪衬深化了歌词的意境。两句流畅开阔的旋律是由女高及女中两个声部演唱的,描写了兰花花的聪明美丽。由于主要旋律在女高音声部,音色上具有穿透力,女中音是辅助性旋律,又处在下方,所以采用同样的音色和音量也可清晰明显。男声两个声部是陪衬的和弦,与女声采用相同的音色和音量时也不能遮盖住主旋律声部。
主旋律声部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声部起伴随衬托作用,但是这种衬托不是消极的,它的和声织体形式往往具有描写的意义和背景的作用。例如由田丰改编的主调性合唱《沁园春·雪》,女高音和女中音声部是衬托的和弦,和声色彩丰富变化,而音色比较空灵,恰是雪过天晴后的奇景,突显了妖娆绚丽的北国风光的动人意境,男中音独唱刚健饱满,充沛响亮。由于音色和音量的对比明显,所以衬托的声部应用抒情而轻柔的声音来演唱,这种织体写法的作品,既不要使合唱掩盖了独唱,又不能使合唱与独唱距离过远。
这种写法的主调音乐,旋律的厚度,响度都增强了,同时也富于层次和色调变化。和声性的声部起和声烘托作用,本身的节奏较旋律简单,也具有旋律性,但是起伏较小而平稳,在显示和声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这样的声部在整体音响中不能喧宾夺主。例如由中央乐团集体创作的主调性合唱《娄山关》,在配置Ⅱ、Ⅵ、Ⅴ6、Ⅴ、Ⅴ7、Ⅰ、富于色彩变化的和声中,其音响的空间描绘了“残阳如血”的真情实景。演唱时应以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来表现,并采用激动轻盈而抒情的弱音量来表达。但是,主旋律的男高音声部在高音区,与本身善于演唱强而有力的高音区的自然情况相矛盾,需要用抒情的积弱的音色จ音量来演唱,在这里,音色音量的控制上,要非常小心谨慎,这样才能与女高音声部的弱音量相融合协调,否则,就会影响合唱音响的平衡,损坏了形象逼真的音响意境。
这种写法的主调音乐,除旋律以外,其它声部担负和声伴奏,作为主要旋律的陪衬。伴奏音型无疑是辅助性的,同时也有和声的要求,伴奏音型有伴奏性的节奏型和模仿性的补充音型两类。合唱作品的节奏性声部很
少是自始至终的,在某些乐句或段落需要时才使用。
例如由阿拉腾奥勒作曲,火华词,孟卫东编配的主调性无伴奏合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主旋律在女高音声部S,旋律宽广,优美抒情,其余A、T、B三个声部是F大调主和弦构成的节奏音型。这恰是马蹄声的节奏音型,伴随着悠长优美的旋律,其和声的空间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骑在骏马上,在广阔草原上漫步高歌的音画。由于女高音画。由于女高音独具明亮而柔和的高音和优美的中音,所以,不用大而强的音量,就能够十分突出,伴奏的和声音型是辅助性的,所以应稍弱一些,但演唱时一定要短而又有弹性感。 其中一个声部是主旋律,而另一个声部是辅助性和伴随性的旋律。它完全与主旋律同起伏,多数情况下与主旋律节奏一致,进行方向也相同,有时也出现反向进行。辅助性的声部不能压倒主旋律,无论音色音量都应适应主旋律的要求。例如由施光南作曲,韩伟作词改编的主调性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其主旋律热情而活跃,表现了草原牧民歌唱幸福生活的欢乐情境。女高音演唱主旋律,女中音是辅助性的旋律,两个声部的音色音量可以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种是两个声部用同样的力度来唱,但由于女高音在音高音色方面所处的地位,所以仍然能够清晰的突显出来;另一种处理方法是,可以把辅助性的女中音用稍弱的力度来唱,以便主旋律更突出更明显。只要能体现和表达主题思想,这两种音色音量的处理变化都是行之有效的,而男声的衬调&l⌚dquo;咪”,要轻快而有弹性,节奏准确,跳度适度,恰似手鼓的鸣响一样,演唱时,要控制好速度,谨防越唱越快。 www.Lwlm.com
这种写法的主调音乐,副旋律的声部完全是起一种丰富表现力的作用。有时,飘动于主旋律之上,有时在内声部作对比或者模仿,这种装饰的旋律很动听,进行幅度较大,有自己的旋律动势,但它仍是陪衬的声部,所以应时时注意❤退让。例如主调性混声合唱《娄山关》,女高音及第二男高音声部是主旋律声部,男低音及第二女高音是和声性声部,伴随着主要声部。旋律生动,坚定而稳健,生动的刻画了红军跨过雄关险道的无坚不摧的雄姿。第一男高音与女中音是装饰性的旋律,飘动于主旋律之上,旋律动听起伏较大,充分体现了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应用抒情的连音唱法,演唱时要注意音色音量的退让,不能盖过主旋律声部。
掌握了上述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的各种织体写法的原则,就能按照具体情况给各个声部以恰当合理的安排,这种极细微的差别处理,会给合唱作品的演唱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使我们在演唱具体主词性合唱作品时,在音色音量的处理呈现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