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时间:2024-11-13 09:17:2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笔者从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原因入手,提出了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分析

审计风险,通常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 会计 资料没有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已经公允地反映;或者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总体上已经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审计人员却认为没有公允地反映,并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机关据以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不恰当的审计决定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审计人员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活动自始自终存在着审计∞风险并且具有潜在性,不过是可以控制的。审计风险一般可以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在 经济 业务处理过程中,所固有的风险以及其内控制度未能避免和发现错弊的风险;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未能发现这些错弊,或者已经发现但未引起审计人员足够重视所带来的风险。从一定意义上讲,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根据当前执法环境和 法律 背景的变化以及审计质量现状,国家审计、 社会 审计和 企业 的内部审计,都必须面对审计风险,必须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如何才能有效地规避与防范风险是每个审计单位所探讨的 问题 ,从根源上了解审计风险的产生,才能规避与防范风险。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可归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计主体的因素

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否健全,是否建立了严格执行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如:审计取证材料三级审核制,验资查账业务是否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监督反馈机制。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实践经验的多少、工作责任心的强弱也都 影响 着审计风险,如:查证核实欠深欠细,取证不全不足不充分,证明不力;依据法律欠准或错用时效已过的法律条款;实施审计程序相对不足,不履行告知义务;不执行审计职业道德,弄虚作假,隐瞒真情,掩盖违纪违规事实,避重就轻等均能带来审计风险。

(二)被审计单位因素

被审计单位规模,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企业管理者的变更情况,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企业经营成果对通货膨胀的敏感性,企业组织经营的集权程序,企业组织的结构,企业欠债多少,企业有争议会计问题的多少,被审计单位的不断变化都使审计 内容 更加广泛。其实,审计的对象是各类经济组织,而所有的经济组织都处于不断变化中,这些变化都直接影响结论的公正性和正确性,都会增加审计风险;同时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失真,如财务报表虚假失真、会计资料不完整等也能带来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管理人员品行不端且能力很差,如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等同样带来审计风险。

(三)审计 方法 的因素

审计方法对审计风险的形成也不容忽视,因为有时候,现有的审计方法可能查不出被审计单位的错弊。例如1938年美国审计史上最大案件——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倒闭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当时的审计没有监盘存货、函证应收款等审计方法而发生。而审计方法的极限是审计风险产生的温床,其中最有可能有三种:一是审计抽样,它虽然可以节约时间、费用、提高审计效率,但由于它本身是用个体特征推论全体特征,其审计结论客观存在一定假设成分,况且在样本的设计,选择多少和抽样结果的评价上都存在不确定因素,相关风险必存其间;二是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结论的证据客观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由于审计证据包括实物证据、口头证据、内部证据等,而这些证据随时间、条件、环境的变化都存在失实可能。不仅如此,审计证据的确定也会受制于审计人员的专业修养、审计实际环境的影响,客观上也存有风险;三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也会带来审计风险, 现代 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由于内部控制有其固有限制,加上审计人员对其了解、测试及评价也有局限,并且影响到后续审计程序,因此会产生一定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措施

我们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规避和防范,只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审计就是成功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最根本的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查处收缴的做法,坚持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统一。 总结 认为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

1.加强 政治 学习 ,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从政治上防范审计风险。政治素质是业务素质的前提和保证,较高的政治素质是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政治素质高,就会忠于职守,把握好审计职业道德,树立审计为国为民的思想,不致于出现审计腐败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审计工作,加强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确保审计队伍政治上的纯洁性和可靠性。

2.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从技术上防范审计风险。首先把好进人关,不具备条件的不能进;其次,应对在职人员进行后续 教育 ,并形成一种制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吸收新的知识,提高业务能力。随着我国财税制度的重大改革,逐渐向国际惯例靠拢,以及 电子 计算 机的普及,很多单位已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审计手段也在发生重大变化,这都需要一大批具备较新知识结构,精通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员。鉴于现状,应开展各方法、各学科的业务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

3.提高审计人员的依法行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审计人员要有较为全面的法律知识,除了掌握本待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外,还要了解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相关的部门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执法行为。在此基础上,要开展对法律法规适用的 研究 ,准确地引用法律法规。 目前 很多部门经济、行政法律法规都有关于执法主体的规定,审计监督活动中援用其处罚条款进行处罚,严格意义上讲是越权越法。要从最高层解决审计监督与其它经济监督的关系,明确审计执法的涵盖范围,制订与《审计法》配套的财经处罚的法律规定,既体现审计再监督功能,又不超越权限。在各部门法律法规还不能完全协调的情况下,审计中可以引用有关部门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问题定性,但必须依照《审计法》及实施条例的规定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处罚。此外还要注意防范审计活动中对应予处理处罚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越权“减免”所带来的审计风险。

(二)规范审计工作程序,强化审计质量控ฐ制制度,保证审计质量

1.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工作规范。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依法作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书等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定程序和要求进行,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对审计事实清楚、引用 法律 法规适当,但因违反法定程序而在复议、诉讼中被撤消具体审计行政行为所带来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要引起重视。

2.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在准备阶段,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找出其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做好明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阶段,首先审计取证是规避风险的关键,审计人员取得的证据必须充分、有力、合规、合法、客观、真实,具有可证性,收集的证据一定要经过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的主管和有关人员共同签章才有效,若任一方拒绝签章,审计人员应注明拒绝签章的原因,采取必要的自我保护措施;其次,应规范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制作的“ 原始凭ღ证”;最后,审计人员应严格自律,自觉执行执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则;报告阶段,提交报告前,应对审计工作底稿中有关重点 问题 、重要程序和对审计报告有直接 影响 的部分进行认真复核,确保准确无误。审计人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价,不能凭工作经验和领导意图来做出结论。同时建立健全审计工作监控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三)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搞好审前调查,预测潜在风险。通过调查事先掌握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如调查结果与实际不符可及时调整审计重点、审计 方法 和审计范围。

2.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进行符合性调查,预计控制风险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

(四)完善审计承诺制度,界定 会计 责任,化解审计风险

新的《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承诺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不可忽视。审计承诺书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无账外账薄和资产等做出承诺,对担保、抵押、诉讼、关联交易、期后事项等做出说明,以界定责任;并可要求被审计单位法人代表对负责提供会计资料、在审计证明材料和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上签署意见的人进行授权,由被授权人(或法人代表本人)负责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全面征求意见,防范和化解这方面的审计风险。

(五)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与内部激励约束机制

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审计组织内部的全面管理制度,即明确审计组织内部各层次、各岗位的责任和权限,做到事事有人审核,有人监督,出了问题能够及时反映,分清责任。有了风险责任机制,还需有激励约束机制,要解决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问题,关键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在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重要环节、薄弱环节,“对症下药”;二要奖惩并重,让干好的尝到甜头,干不好的吃到苦头;三要有刚性,制度本身不能含糊其辞,执行中要坚决兑现,不能失信而动摇大家执行制度的决心;四要有 科学 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每个审计项目,每人工作质量和成果给予准确、合理的评价。

(六)认真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是成功防范审计风险的保证

在审计中,应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介绍和汇报,尽力掌握全面情况。对审计查证的事实取得被审单位有关人员认可,多倾听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在审计报告征求意见时,要认真听取和 分析 被审单位的阐述和对方的申辩,对形成申诉的客观因素,应给予充分考虑。遇有争议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入查证和调查,加以分析判断,彻底弄清事实,辨明是非。对审计不当和失误的定性和处理,要坚决及时纠正,不要因顾及面子而强词夺理。

(七)建立风险防范基金及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

每个审计单位都要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以及为此所需承担风险责任,通过自觉行动防范审计风险的产生,保持审计业务适度 发展 ,防止冒进。审计机构应按照业务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防范基金,专户专ฑ储,建立风险防范基金,专门用于因为审计风险造成的损失。也可向保险公司投责任保险,这是进行有效风险防范,避免遭受损失,转移风险的另一种方法。

总而言之,风险总是存在的,但只要认真谨慎去对待、控制、防范,就能期望消除或降低审计风险,从而成功的达到规避与防范审计风险。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