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人才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探究
"
[论文摘要]高层次农村人才的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职业教育应面向农村,发挥自身优势,分析农村人才需求现状,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农村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论文关键词]农村人才 职业教育 人才需求 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的专业化、职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农村人才。农村人才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建设等密切相关,是培养农村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起关键作用,为有效实施“新农村”战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人才现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我国农村人才开发步伐加快,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其中有些行业、学科的专门人才缺乏程度更为突出,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并且农村人才质量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据相关统计,我国有579.1万农村人才,仅占全国农业人口总数的0.6%。农村各类人才总量占农村人口总量的比例小。实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且多数是通过自学成才,接受正规的培训少,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工作中凭经验多,靠科学知识少,限制了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这些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荷兰农民9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德国农民70%以上受过中等农业职业教育。
另外,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具有积极进取和开拓创新精神的现代农民,他们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果断作出决策,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产业化农业、都市农业等都需要创新型农村人才的探索、创新和发展。而我国农村创新型人力资源占总数不足1%,这反映了我国农村高层次人才的匮乏程度。
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问题较突出,因此,构建合理的农村人才结构是保障农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新农村建设需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人才、专业人才等,实用人才如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经营创业型、转移输出型、技能推广型、传统工艺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等。专业人才涉及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保护、农业、规划、法律等领域。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数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笔者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依安县进行了农村人才现状调查发现,种植、养殖人才所占比重较大,技能型、经营型人才比重较小。从事加工方面人才有所增加,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农村专业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农业、科技领域,缺乏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方面的人才。我国农村人才结构的不科学与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快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与培养是现在职业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ร育的意义
1 为农村输送大量农村人才。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各类农村人才,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各类农村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要求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获得执业资格。这与我国农村人才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形成对比。面对农村人才的缺乏,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就需要向农村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的重点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0笔者调查发现,农民急需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的科学指导,同时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较为强烈。因此,职业教育要面向并服务农村这个大市场,为农村培养大量的各领域的人才,这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我国农村人力资本质量较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缺乏对农民实施系统的教育与培训是其主要原因。日本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看做振兴农村和农业、扭转农业地位下降的根本措施;丹麦建立了面向千家万户的农业咨询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适合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三、基于农村人才开发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 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农村职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三农”的办学宗旨,而要将面向“三农”落到实处,化作农村职业教育自觉的行为,就必须不断强化面向农村的服务意识。职业教育必须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多种类、高层次农村人才,也要为农村人才的开发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灵活多样,服务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明显加强,为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但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影响了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应继续深化改革,要创新培养、培训模式,注重实效。培养大批既掌握基础理论、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农业中专实用人才和职业农民,使他们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力量。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自主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搞好科技下乡与支教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农村的特色和优势,将办学的重心下移到广大农村,启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工程,与农村生产一线部门联合办学,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同时围绕农村各项事业,因地制宜,为农民提供各种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尚存在诸多问题。面对大量高素质农村人才开发的需求,职业教育应转变传统落后的人才观念,注重提高学生各项素质,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技能型农村人才。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对此,职业教育应该走出应试教育和盲目就业的误区,一方面为了应对考试,忽视基本农村实用技能的教学;一方面忽视基本的专业教学,缩短学制,盲目就业,使得职校培养目标无法实现。对此,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既进行农业技能培训,又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切忌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教育。其次,根据农村人才需求灵活设置专业。职业教育面向农村,为新农村服务,如何设置适合农村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关键所在。职业教育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设置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分析当地的农村人才需求的种类、数量、结构特征等,灵活设置专业。
笔者调查发现,黑龙江省依安县农村人才需求总量较大,特别是在种植、养殖、加工等领域的实用型人才需求量相对较大,另外,对于教育、法律、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当地的职业教育学校应根据这种需求结构灵活设置相关专业。因此,职业教育应积极走出校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劳动就业市场进行研究论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受教育者的生产与社会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应当向非农产业延伸,适当地增加市场经济、企业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培养能生产、会经营、善组织、懂管理的新型农民。加强专业设备教学硬件建设,真正让学生在所学专业中业有所专。再次,加强实践教学,有效提高学生能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应 Ü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应全面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有效地加强实践教学,必须把学生的操作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环节,形成制度,强化“双师”素质,且具备更强、更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农村实用技能的提高。积极与农村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革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等领域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农村各项实践活动,切实掌握农村实用技能,使其成为真正参与农村经济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3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农业发达国家相当重视对农民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如丹麦实施了“一周农校课程”,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民推行“绿色证书”制度。我国职业教育应创造一切条件,切实增强农民主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意识,有效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职业教育可以实行弹性学制以避免农民因为时间有限而不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问题。职业教育应面向农村建立培训基地,依托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高等职业教育应提高教育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构筑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广大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职业教育应面向与服务农村,实现自身的突破与改革,为农村培养和造就大量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