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论文

时间:2024-12-26 03:15:2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外交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分析了环境外交的概念和含义,概括了环境外交区别于其他外交活动的6个特点。作者认为,研究、掌握上述基本问题,对于建立环境外交学的科学体系,促进环境外交的发展,发展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论文关键词:环境外交、发展过程、发展趋势、概念、特点 环境外交是当代一个新兴的、十分活跃而重要的外交领域。研究环境外交兴起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环境外交的概念和特点等基本问题,对于建立环境外交学的科学体系、促进环境外交的发展、发展国际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当代环境外交的兴起和发展趋势

(一)环境外交的发展过程 环境外交作为一个专门术语、一个外交领域,在国际上叫响只有

一、二十年的历史。环境外交作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最年轻的领域,是在环境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环境保护发达到一定阶段才逐步兴起并专门化的。

但是,有关环境、资源问题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则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早期的这类外交活动主要涉及国与国之间有关河流、湖泊、海洋、土地和生物资源的争端,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早期的国际资源条约;例如早在1804年,法国与日耳曼帝国曾围绕莱茵河开展外交活动,并以条约形式创立了莱因河委员会;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将这些外交活动叫做环境外交。 现代环境外交活动与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国际环境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离不开各国的环境外交活动,国际环境组织的成立和活动既是环境外交活动的产物、也引起一系列环境外交活动,国际环境法则是各国环境外交活动的产物和行为准则。因此,要研究、掌握环境外交活动的发展历史,必须研究、掌握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历史。

根据国际环境保护活动、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情况,可以把现代环境外交活动的发展过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⒈ 从本世纪初至本世纪六十年代,是现代环境外交的自发阶段 早在1900年就召开了非洲动物保护的国际会议,1910年在格拉次举行了国际动物会议,1913年在伯尔尼召开了国际自然保护会议。人们经常引用的保护环境方面的外交先例,是美国和加拿大(英属)围绕着签订《关于边界水域(及其引起的问题的)条约》(1909年)所进行的双边外交活动,以及美、加于1911年为五大湖水体设立的一个共同的主管机关所开展的双边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围绕着海上油轮污染和自然保护进行过一些外交活动,例如:在1926年于华盛顿召开的有欧洲10国和加、美、日等国际联盟成员国参加的会议上,美国曾提出禁止船舶排污草案并为会议通过;1940年,美洲国家组织缔结了《拉丁美洲关于西半球自然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发展经济和争夺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各国有关环境外交活动逐步增多。

1949年,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成立。1951年签订了《欧洲植物保护公约》。

发生在本世纪

五、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国际性环境保护高潮,促使一些国家采取外交方式以应付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这种燃眉之急,新的环境国际组织纷纷成立并纷纷开会讨论环境问题,以1966年联合国大会讨论“人类环境问题”为代表的环境会议外交得以发展,以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进行科学研究的环境专家外交逐步兴起。这期间,以签订《国际防止海洋油污公约》(1954年)、《公海生物资源捕捞及养护公约》(1958年)的会议,1959年10月至11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南极会议,1968年联合国探索及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等国际环境会议为契机,引发并推动了一系列旨在保护海洋、空间和南极的环境外交活动。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环境外交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阶段,发展过程比较缓慢,还谈不上对环境外交活动的有计划指导,更没有形成环境外交的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个阶段环境外交的重点是与传统外交问题有关的一些区域性、应急性环境问题;环境外交中的保护对象比较狭窄,主要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或单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而开展一些外交活动;参加环境外交的国家主要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还很少采取环境外交行为、重视环境外交工作。

⒉ 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至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是现代环境外交的蓬勃发展阶段 1972年在瑞典首都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环境外交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会议审查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和关于环境工作的4项决议;在这次会议前后,富有特色的环境首脑外交、会议外交、条约外交、专家外交、民间外交相继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是又一次盛况空前的环境外交会议;会议期间,各国就公海生物资源保护、防止海洋污染、保护国际海底资源等问题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环境外交活动。围绕着准备和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而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将这个时期的环境外交再次推向高潮;通过大量的环境外交努力,会议通过和签署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等5个文件或公约;世界各国、各种国际组织,为了通过大会达到各自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环境外交活动,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次高潮中表现得相当积极、主动、活跃,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夺和平分环境外交领导(或指导)权的态势,兴起了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外交热。

从总体上看,这个时期的环境外交基本形成、展现了当代环境外交的特点和风貌。 ⒊ 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环境外交开始进入稳定发展时期 目前,许多国家已将环境保护纳入其外交政策,环境外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外交领域。

例如,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之后,美国已从单纯关注两大社会阵营之间的战略对抗、军事对峙的传统外交目标和政策向环境外交方面做出重要的战略调整,已经将环境问题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将环境目标纳入其长远的外交日程和国际战略目标之中。美国出席臭氧层条约谈判的代表曾说过:东西方冲突的危险已因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的环保问题而黯然失色 .1996年4月6日,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夫在斯坦福大学发表了题为《美国外交与21世纪全球的环境挑战》的讲演,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美国的环境外交政策,提出了一些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概念,标志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进入到一个新 的阶段。

此后,美国开始有计划地在外交领域打“环境外交牌”,并于199 7年开始每年发表世界环境报告,利用环境外交对别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和环境资源状况进行评论。在1998年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访华活动中,环境外交已经成为与人权外交、经济贸易外交同等重要的外交活动。

(二)当代环境外交活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从总体上看,当代环境外交相当兴旺发达,与七十年代以前的环境外 交和其它外交活动相比,它具有如下特点、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⒈ 参加和从事环境外交活动的国家和组织越来越多> 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建立、健全象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各种国际环境组织,他们已经成为指导、规划、推动、协调、组织各种环境外交活动、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的中心和基地。许多国家的外交部建立了专门主管环境外交工作的机构,国家环境资源部门(如环境部或环境局)已成为组织、从事环境外交活动的主要机构和力量。

在中国,国务院外交部门和环境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同时积极介入环境外交活动,各自成立了主管环境外交事务的环境外交工作机构,并且相互配合协作,促进了环境外交活动的繁荣。参加国际环境外交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其特有的风貌进入国际环境外交舞台,这是当代环境外交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

⒉ 已经形成环境外交的观念和理论,环境外交学正在环境外交实践中日趋成熟 环境外交学是指有关研究环境外交及其相关现象和问题的学科,是有关环境外交方面的理论和学说,是由外交学、国际环境法学和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国际环境法与环境外交及环境外交学,具有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环境外交是国际环境法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国际环境法学是环境外交的理论总结和理论指南。只有将国际环境法与环境外交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环境外交事业和国际环境法学。

1983年,美国密执根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环境外交:对美、加越境环境关系的回顾和展望》 .1988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国际环境外交》论文集 .1991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臭氧外交:保护星球的新方向》 .1992年,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环境外交概论》一书 .各国学者和专家还发表了大量有关环境外交、国际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政策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为了适应蓬勃发展的环境外交活动,各国日益重视环境外交的理论研究工作和学术交流活动,环境外交的理论研究日益活跃,有关环境外交的刊物、论文和著作逐年增加,环境外交理论研究与环境科学、外交科学、未来学、发展学等学科的研究的结合日益密切,一批环境外交家和环境外交学者应运而生。

积极总结当代环境外交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使环境外交的理论性、计划性不断加强,用环境外交学理论指导环境外交实践,已成为当代环境外交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⒊ 当代环境外交活动有比较牢固而共同的条件和基础 当代环境外交并不是昙花一现的权宜之计或应急行为,而表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代环境外交活动有着长期久存、牢固共同的条件和基础,如以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和共有环境资源问题作为共同防治对象,以保护人类环境、地球、生态圈、人类共同遗产和共有环境资源为共同的目标和事业,以可持续发展、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以现代国际环境法作为共同的行动准则等。 ⒋ 环境外交的领域和影响逐步扩大、内容日益丰富 当代环境外交既有与传统的区域性、双边性环境问题相对应的双边和区域环境外交,也有与全球性环境问题相适应的全球性环境外交。

环境外交不但作为影响、制约经济、贸易和发展的一个相关问题,经常被提上经济、贸易和发展领域的议事日程;而且也常常作为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问题,而被单独提上上述领域的议事日程。当代环境外交的发展趋势是其与经济、军事、外贸、能源、人口、科技等事务密切结合。

环境外交已成为强国追遂其政治、经济、科技目的的武器。因核武器、细菌武器和其它环境致变技术而引起的环境外交活动,以及象1991年海湾战争所造成的石油污染所引起的环境外交活动,已经与军事问题完全融合在一起。

通过环境外交反映的科学技术贸易竞争越来越明显、激烈,也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与研究;在环境外交领域正在开展一场环境无害技术转让战、生物基因争夺战和环境贸易战,环境外交活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眷各国的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环境伦理道德观点和其它环境文化,正通过环境外交途径日益对各国的文化、意识形态乃至政治经济体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⒌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环境外交将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 随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时期的来临、军备竞赛和战争危险的降位、以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将在国际舞台上长期占据重要位置。由于解决环境问题的艰巨性和保护环境的持久性,环境外交将是国际外交领域中一个长期性的议题。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后,环境外交已进入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对环境外交计划、环境外交专门人才、环境外交谈判、环境外交项目和环境外交资金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些有远见的国家领导人和政府部门,正在✯全面考虑国际环境保护活动、研究环境外交动向,以迎✿接频繁而新型的各种环境外交的挑战。 ⒍ 规模大、规格高、活动频繁是当代环境外交的重要特点 目前环境外交活动所涉及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参加人数之多,是传统的军事、政治外交所不可比拟的。

例如,1972年6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有113个国家的代表以及各主要国际组织的代表共1200多人参加;在1973年至1982年期间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先后参加会议的多达167个国家;在1989年联合国大会上,用了一周时间专题讨论环境问题,有13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外长发表演讲;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与会。围绕上述会议展开的环境外交活动之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使不少传统外交黯然失色。

另外,双边和区域性多边环境外交活动也已基本趋于经常化。从中国的情况看,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中国发起和参加的环境外交的规模日益增大、次数日益增多、效益和影响日益显著。

中国作为一个环境资源大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的代表。 ⒎ 环境外交成效显著,已在国际环境合作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近年来,环境外交逐步深化、捷报频传、成果颇多,已经取得并将继续实现对国际环境问题认识和对国际环境保护合作的某些突破,已对国内环境事务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

随着环境外交的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水平、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保工业和环境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文明进步、持续发展的标志,将构成现代文明国家的形象和尊严;环境权和环境保护将成为国家主权、发展权、生存权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条件,将成为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环境外交将为维护这种国家的环境标志、形象、尊严和环境优先而作出贡献。今后,环境会议外交将进入具体化、定量化的务实阶段。

环境外交会议讨论的国际环 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工作将越来越具体、专业化、定量化、规范化,其外交成果将越来越明显。例如,据1994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消息,肯尼亚、南非、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6个东非和南非国家,于1994年10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签署了《卢萨卡协议》。

该《协议》是在各国法律官员、律师和外交官们经过长达两年的紧张谈判后,才得以签署的一个具有重要国际意义的多边条约,《协议》从1994年9月至1995年初提供给所有非洲国家签署。该协议规定,由各签字国组成一个具有国际执法机构性质的管理委员会,在这个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一支国际野生生物特别武装部队,负责追捕在这些国家内进行非法贸易的偷猎者。

这是世界上第一支国际环境警察部队,签署协议的上述6个国家将为这支野生生物特遣部队提供人员,加拿大、丹麦、挪威、英国和美国等国家将为这项新方案的实施提供财政支持。各协议签字国各自成立一个负责与这支特别部队联系的国内局,每个国内局至少要派出一名军官到特别部队司令部工作;这些军官在特别部队领导人的指挥下执行跨国界行动,并与各国内局密切配合开展各种调查活动,负责国内局之间的协调。

国际性野生生物特别武装部队即环境保护国际警察的成立,充分说明了环境外交的方式、成果和影响。 目前中国已经制定有关环境外交的专门政策文件和法规,环境外交的计划性、方向性、规范性、程序性逐渐增强,已基本摆脱以往环境外交的被动、应付局面。

在环境外交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突破,不但直接影响着国际国内的环境保护事业,也会对整个外交领域和其它国际国内事务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⒏ 环境外交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日益增强,地球居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在环境外交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环境质量、环境问题和环境事务关系到所有地球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许多环境问题不但没有必要向公众保密,而且有必要争取更多的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环境外交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越来越大。

目前,许多环境外交活动都有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科学技术专家甚至其他个人参加,并且这种作法已经为国际社会所逐步认可。

二、环境外交的概念和特点

(一)环境外交的概念和含义 目前,对何谓环境外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广义的环境外交是指环境外交主体通过外交方式去调整国际环境关系的各种对外活动的总称;狭义的环境外交是指国家通过外交部门、环境部门等代表国家的机关和个人,采用谈判等和平方式以调整国际环境保护关系的各种对外活动的总称。

上述概念包括如下几层意思: ⒈ 环境外交是一种外交活动、对外活动 这是对环境外交属性的界定。不同的人对环境外交的属性有不同的主张,如将外交或环境外交视为外交艺术或环境外交艺术、外交科学或环境外交科学、外交知识或环境外交知识、外交职业或环境外交职业、外交方式或环境外交方式等。

笔者认为环境外交是一种活动、一种实践活动、一种对外活动、一种外交活动。环境外交是外交活动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总体外交的一个领域,具有外交活动的共性。

在将环境外交界定为一种对外活动、外交活动的前提下,笔者认为,作为学术上明确的环境外交概念,还应该包括如下三个要件,即:环境外交的主体、环境外交的调整对象、环境外交的基本方式。 2. 环境外交的主体不同,其所指范围也不同 环境外交的主体,是指环境外交活动的承担者或实施者。

主体的范围直接决定环境外交活动的范围。狭义环境外交的主体是国家,广义环境外交的主体以国家为主但不限于国家。

⒊ 环境外交调整的对象不同,其所指范围也不同 环境外交的调整对象,是指外交主体调整的社会关系。调整对象的范围同样决定着环境外交的范围。

狭义环境外交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环境保护关系,即因保护环境所产生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广义环境外交的调整对象是指包括国际环境保护关系在内的国际环境关系,即因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资源所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环境外交与其它外交的主要区别,是其所调整的国际社会关系。

⒋ 环境外交的主要方式是谈判,但也包括其它和平方式 外交方式,是指进行外交活动的手段、途径、技巧和形式。环境外交是国家实现其对外环境政策、维护其环境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国家之间、国际社会成员之间就有关环境事务相互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的渠道;是建立和维护环境伙伴关系和有关环境事务的正常国际秩序的手段;是国际社会处理国际环境关系的基本工具;是一种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国际社会成员和地球生命系统的理解和尊重之上的文明过程或文明方法。

它反映主权国家就有关环境事务同其他国家、国际社会成员、其它主体打交道的能力,反映该国在保护环境方面的文明程度、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风尚。环境外交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评估环境外交目标,利用一切条件和手段去实现外交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外交的功能和作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环境外交活动,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得人类与环境的合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二)环境外交的特征 环境外交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外交领域,产生于国际社会防治全球环境问题和资源危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伟大斗争,在和平、发展时期和建设地球村、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与传统的主要是在军事、战争和领土争端中产生发展的其它外交大不一样。概括起来,环境外交具有如下区别于其它外交活动的特点: ⒈ 环境外交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它调整国际环境保护关系或国际环境关系 国际环境关系是以人类环境为中介、有关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活动的社会关系,是因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所产生的国际社会关系。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国际环境纠纷和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性日益上升,环境问题开始与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联系起来。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海地的大规模移民这一重大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就是由贫困、生态灾难和人口过剩等引起的。美国气候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土地退化、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造成的土地减少是使环境难民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未来的15年内,地球上的环境难民人数将在目前的2500万的基础上增加1倍即达到5000万;与之相比,目前受政治、种族或宗教迫害的难民只有2200万 .从1989年起,在“七国集团”经济首脑会议的日程中,环境问题已被列为重大问题之一。

国际环境外交问题首先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上,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环境污染、转移有毒有害废物。在1989年,有100多个成员国的不结盟运动发出呼吁,要求就环境保护问题同发达国家进行建设性对话。

正如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汤姆斯?皮克林在1989年所指出的,正当东西方之间冷战呈缓解趋势的时候,如果不采取什么有效措施的话,“生态冲突”将会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之间产生,因而危及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 其次,对于共有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也常常引起环境外交问题;从某种角度看,生态环境冲突在所有国家之间都有可能产生。按原苏联解体之前计算,全球约有155条(个)河流和湖泊为两国共享,有36条(个)为3 国共享,有23条(个)为10国以上共享,在这些共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矛盾,由于水资源紧缺所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分配问题有可能威胁到全球的社会安定。

例如,在北美,五大湖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由于两国对五大湖的开发、利用程度不一样,在环境利益分享和环境保护管理责任等方面一直存在着矛盾和纠纷,为此两国曾进行许多环境外交活动。在欧洲,瑞士、德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在莱因河的污染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环境纠纷。

在南亚,恒河的开发利用维持着3亿多印度人、尼泊尔人和孟加拉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分配恒河水,这些国家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1996年印度和孟加拉国政府共同签订了有关分配恒河水的双边协定,被认为是两国的一件大事。另外,海洋污染、公海资源分配、越境污染(包括跨国酸雨、越境废物转移等)、南极保护、臭氧层保护等问题,无不涉及多国的利益,弄得不好都有可能引起国家之间的纠纷和争端。

⒉ 环境外交是涉及国家和国际社会和平安定的重要因素 近几十年国际社会的发展进程表明,环境外交不是象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领域,而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国际社会秩序安定的重大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环境外交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社会和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例如,环境问题一直是影响中东和平进程和中东国家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自1932年人们在巴林岛钻井取水时发现第一口油井起,中东国家因环境资源问题已引发多起矛盾甚至战争。阿拉伯各国素以“兄弟”相称,但生命攸关的水资源之争却使他们反目为仇;一些阿拉伯理论家甚至认为,4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都是争夺水资源 .在非洲,珍贵的尼罗河水的分配已经涉及9个国家的利益。

1989年,以色列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尼罗河上修建水坝,埃及人民议会为保卫其主要水源不惜以发动战争相威胁,迫使以色列从埃塞俄比亚撤回了水文专家。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在与以色列签订和平协议时曾宣称,埃及将绝不会再次首先发动战争,除非为了保护水源。

海湾战争时期,伊拉克在苏丹南部部署导弹,目标直指阿斯旺水坝,埃及随即宣称,谁敢动阿斯旺水坝,埃及就派飞机摧毁其基地,双方关系顿时紧张起来。从1983年以来,土耳其向世界银行和国际商业财团借款50多亿美元,开始实施繁大的“安拉托利亚水利综合工程”,旨在截取两河源头地带的水源,修建22座水坝和17座电站,以灌溉其东南部180万公顷的土地并提供能源。

1990年初,该工程的主要项目阿塔图克水库开始截流储水,结果使下游水量因此减少90%。土耳其还准备修建一条“和平输水管”用水去换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该工程完成后将使幼发拉底ฏ河进入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水流量分别再减少40%和80%。

对土耳其上述拦截幼发拉底河的举动,激起了两个下游国家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多次抗议及以武力报复的威胁。1992年,土耳其和叙利亚之间的水源之争差一点酿成了该地区的一场全面战争。

约旦国王候赛因也宣称,除了因为水资源问题,约旦不会再同以色列交火。迄今为此,对于如何共用跨界水源问题,中东地区几乎还未达成任何协议,爆发新的争夺水源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

有人预言,土耳其和伊拉克之间迟早会因为争夺水资源而爆发战争。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已直言不讳地对水源问题可能引发中东战争的危险提出了警告,他认为非洲和中东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这个地区构成的威胁同任何政治战争所构成的威胁一样大 .据世界银行1994年预测,中东地区人均可再生水资源的供给量到2025年将比1960年下降80%,年人均仅667立方米,大大低于水源匮乏的公认标准。

以色列是个水源极缺的国家,目前年用水量至少18亿立方米,年缺水近5亿立方米,而被以色列占领的黎巴嫩南部含有丰富的可再生地下水资源。以色列之所以拒不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不愿意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其真正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水源。

中东地区各国的用水量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加深了这一地区国家争夺水资源的矛盾,加剧了这一地区业已存在的紧张局势。据1995年2月16日中国环境报提供的资料,在中东国家和平谈判的5个工作组中,有一个工作组主要负责处理环境问题。

从1992年6月以来,环境工作组已召开多次会议,专门研究、寻找、确定该地区在环境方面进行合作的领域。1994年5月在开罗签订的加沙-杰里科协议,其中包括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该协议要求双方采用和遵守国际公认的环境标准,在贯彻旨在保护地中海、臭氧层和控制危险废物转移、限制濒危动植物贸易等原则和标准时加强合作。1994年7月,以色列和约旦在双方和谈的基础上签订了一项环境保护合作协议,作为《约旦以色列和平条约》的附件。

根据该协议,两国将在自然保护、大气质量、水和海岸污染预防、害虫防治、沙漠化、环境教育等方面进行合作。1994年10月,在巴林首都马纳马举行的中东和平谈判环境工作组会议上,与会代表通过了《中东地区巴林环境行为准则》,要求各国的发展方针不应对邻国的环境造成破坏。

1994年11月,以色列-巴勒斯坦环境委员会开始工作,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与环境有关的问题,并负责解决影响到另一方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还涉及军事问题,战争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据1994年5月15日中国环境报的资料,化学、有毒武器的使用,不但杀伤人员,也破坏了人的生存环境。因研制、生产、试验核武器,已使前苏联“丧失”了15%的领地,成为人们无法居住的区域。

由于俄境内已被核废料堆满,而又无力建设新的储存库,便于1993年10月向日本海倾倒核废料,开始直接污染世界环境。战争不仅仅导致亿万人生命的丧失和巨额财富的损耗,而且还严重地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自然环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被击沉的油轮中,有近600万吨汽油流入海里,污染了大量海域;战争中各种爆炸物掀起的良田表层土壤估计有3.5亿立方米,造成许多良田污染;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曾毁掉森林2000万余公顷、花圃果园65万余公顷,炸死各种大型动物1亿只以上,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在海湾战争中,炸燃科威特的227口油井,不仅使其每天烧掉1.2亿美元的财富,且燃烧的浓烟严重地污染了大气;还有3.15亿加仑的原油泄入海中,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同时,由于输油管的破裂,在海港区域残留着7500万余桶原油,形成数百个石油湖污染着环境。

因战争、军事行为造成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国际环境外交问题已相继出现。例如,针对伊位克入侵科威特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环境破坏,1991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687号决议指出:“依据国际法,伊拉克对任何直接的损失和破坏负有责任,包括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损耗……因为对科威特的入侵和占领是非法的。

”这是联合国作出的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战争所引起的环境破坏赔偿问题 的第一个决议。接着,安理会于1991年5月通过第692号决议,成立了赔偿基金和赔偿委员会,确定了伊拉克应予赔偿的项目和赔偿基金;据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94年成立了一个环境破坏、责任和赔偿的专家工作组。

⒊ 国际环境外交有很强的科学技术性,对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依赖性很大 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外交十分重视和强调外交的政治性,很少与科学技术性挂钩,以至于外交活动方式和手段成了“政治活动、政治手段和外交手腕”代名词。环境外交作为外交的一种,当然不会脱离政治和意识形态。

但是,环境外交不仅取决于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且也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国际社会开始全面深刻地认识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成为推动环境外交发展的强大动力。

环境外交之所以重视、强调和依靠科学技术,是因为它与现代科学技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臭氧层外交、全球气候变暖外交、外层空间外交、跨国酸雨外交、海洋环境保护外交、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外交、生物多样性外交、南极外交等当代热门外交,无不导源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据和手段。可以认为,没有现代环境科学、生态科学、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就没有♫当代环境外交活动。

由于环境外交涉及、处理大量科学技术问题,所以环境外交有科学技术性外交之称。 ⒋ 环境外交有很强的公益性 所谓环境外交的公益性并不是排除国家利益或集团利益,而是指在环境外交活动中大家都共同强调人类共同利益、表示对全球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关注。

传统外交是实现由统治阶级利益或执政阶级利益决定的国家对外政策任务的活动,它强调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少讲或不怎么重视全人类的利益。环境外交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利益,它同样重视、强调国家利益。

但是环境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除了国家利益之外,它还非常重视兼顾别国的环境权益、全人类的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环境外交的公益性是基于当代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公害性、保护地球环境活动的公益性。

环境污染具有流动性、累积性、潜伏性,诸如跨国酸雨、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跨越国界或跨越数代,对所有国家以及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都有害。保护好地球环境对世界各国以及当代人和子孙后代都有益。

在当代环境外交舞台和谈判桌上,不同社会制度、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代表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能够共聚一堂不厌其烦地讨论研究国际环境事务和协调国际环境关系,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出于对整个地球村居民利益和命运的共同担心和关心。当代环境外交的理论和实践说明,强调、突出、重视全人类利益或世界各国的利益,是环境外交发达兴旺且持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⒌ 环境外交的主体广泛、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 这些性质主要根源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环境保护的广泛性、综合性。传统外交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并且主要指国家外交部门。

当代环境外交的主体相当广泛,既包括国家,也包括其他主体。代表国家从事环境外交的国家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除了外交部、驻外使领馆等专门外交机关和外交部长、大使等专门外交人员外,还包括从事环境外交的其他国家机关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其中,环境部等国家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环境法制、管理、经济和科学技术人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和承担环境外交活动,他们在环境外交方面的责任、工作量和任务已接近、等于甚至超过外交部和外交官员。另外,参加和承担环境外交活动的除了国家之外,还有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及某些非政府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

由于当代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活动涉及人口、能源、资源、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国际贸易、军事、海洋、大气、国际水道、生物多样性、沙漠化等领域,因而环境外交活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在环境外交舞台和谈判桌上,讨论内容之广是其他外交所难以比拟的。

环境外交的主要手段也是谈判,环境外交广泛采用谈判、和平协商方式来促进环境领域的相互了解、合作、支援、签订条约和解决纠纷。但是除了谈判之外,在环境外交领域还广泛采用通报情报、访问和接待访问、参加国际环境会议等其它方式。

环境外交是综合运用各种和平外交方式的对外活动。信息灵通、交往频繁,是环境外交的一大特点。

⒍ 其它特点 除上述特点外,环境外交还具有新兴性、预防性、区域性、相对性、伸缩性等特点。新兴性是指环境外交是一项新兴起的事业,属于新领域、新事务,在这个领域有许多新问题、新理论和新观点。

预防性是指环境外交注重研究解决某些今后可能发生或发展的环境问题,注重在国际层上采取防止全球环境恶化的预防性措施。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的国家有不同的环境问题或重点问题,因而许多环境外交活动都具有区域外交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环境外交涉及的许多问题具有相对性,同一国家对同类环境问题经常提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如位于国际河流中游的国家就河流污染问题同上游国家和下游国家打交道时经常采用相反的原则。伸缩性是指对某些环境问题的态度、处理方式回旋余地较大,可以灵活处理,不象政治问题外交那样死板。

目前,环境外交已经成为环保部门和外交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应该加强对环境外交学的研究,认真总结环境外交的经验,掌握其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环境外交对我国和人类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作用。 见1997年4月12日中国环境报。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An Examination And A Prospective Of Canadian-U.S. 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3. John E.Carroll.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Benedick, Richard Elliot. Ozone Diplomacy: New Directions In Safeguarding the Plane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91. 蔡守秋著,《环境外交概论》,香港中华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见1995年8月5日中国环境报。

见1989年11月13日《中国环境报》。 1992年2月15日德国《商报》文章“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围绕水资源的斗争”。

1991年11月22日《纽约时报》文章“天生的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 On 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by Cai Shouqiu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ical process and trends of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contexts of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 summarizes six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diplomacy which differentiate en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