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溪地处山区,山水风光秀丽,民俗文化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源市场腹地广阔,发展乡村旅游优势得天独厚。本溪自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大潮的带动下,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在本溪呈现出迅猛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使本溪乡村发展很快,曾领跑全省。但是也存在系列问题,本文就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同时根据本溪实际提出了适合本溪乡村旅游开发的5种开发模式,这对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一、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本溪凭借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极大支持,至2015年12月底,全市有省级特色旅游乡(镇)(街道)18个、旅游专业村79个、农家乐旅游接待560余户,其中,省级星级农家乐260户。2013年,本溪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96亿元,安置就业7165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溪乡村旅游从起步到现在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即自我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提升发展等阶段。
(一)自我发展阶段(1998年以前)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我市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不少蜗居都市的现代人开始将目光转向具有清新田园风光和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乡村,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二)数量扩张阶段(1999―2006年)
继1998年初市政府在思山岭乡三道河村山河浴场(桃源度假村前身)召开发展乡村旅游现场会之后,全市农村便涌动投资开发“农家乐”旅游的热潮。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乡村景、赏民俗情、享田园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活动迅速发展。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7年―2014年)
自2005年下半年开始,市、县(区)旅游主管部门针对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市场,着手制定有关规章,规范这一市场。市旅游局和本溪县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农家乐旅游服务标准及管理办法》,我市乡村旅游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
(四)提升发展阶段(2015年―)
2015年,面对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迷雾弥漫、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效益下滑的新形势,市政府提出规范乡村旅游市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档次的要求,市旅游委依据《辽宁省星级农家乐标准》,组织对全市乡村旅游业户开展星级评定,突出生态环境标准、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标准,以此来提升本溪乡村旅游的档次和水平。
二、本溪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进入2010年以后短短几年时间,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形势,其中有的特色旅游乡(镇)、旅游专业村和农☯家乐业户跟不上发展变化,加上诸多影响与干扰乡村旅游发展的困难及各种原因,有的旅游村、乡村旅游景区已名不副实,或名存实亡,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县(区)、乡(镇)对自己辖区究竟有多少农家乐业户在经营还是不太清楚。一方面,我们面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困难,优势得不到发挥;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概念不清、底数不清,目标不清,束手无策。在轰轰烈烈发展的现象掩盖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重视的现象。通过对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本溪乡村旅游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在乡村旅游工作的管理体制上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主要表现在我市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对涉及的资金、政策、规划、项目、土地等具体问题都分散在相关部门,整合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够;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及性质认识不足,有的还认为发展乡村旅游见效慢、税收少、管理难,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还没有将乡村旅游作为经济或产业来发展。
(二)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存在无序开发,盲目上马,处处开花现象
在对本溪乡村旅游开发的调研中发现,“半截子工程”很多。例如,有些乡村旅游项目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规划论证就匆忙上马,没有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纳入区域旅游开发的大系统中,不仅没有很好地保护利用资源,反而对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浪费;有些人看到旅游ข开发有利可图,就急功近利、乱开发,不考虑环境的承载力和市场的需求,结果辛苦了很长时间、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旅游综合效益。
(三)产品同质化,特色不明显
以“农家乐”为主要形态,提供的多以吃农家ฆ饭、住农家屋为主的初级产品。数量不少,但特色不明显,内容雷同、差异化不足,低水平的复制陷入低层次、低收益的同质化竞争。
(四)业态单一,实力不强
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分散经营为主要业态。存在各自为政,势单力薄,农户接待规模小,接待设施档次不高等问题。此外,面对变幻的旅游市场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五)规划滞后,组织程度低
根据调查发现本溪市所有的乡村旅游开发,除了明山区卧龙镇金坑村外,都没做乡村旅游规划。而金坑村2014年年末所做得规划由于缺乏资金也没有很好的实施。
(六)要素单调,功能配套不足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生产要素配套不协调,产业链不长。未能延伸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和配套的旅游功能,仅在简单再生产上徘徊,人均消费不高,利润微薄,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益的拉动有限。
(七)经营方式粗放,缺乏竞争力
尚未形成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专业训练不足。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旅游消费需求。
(八)乡村旅游形象不明显,宣传力度不够
针对不同的乡镇旅游资源及开发状况,缺乏具体的乡村旅游形象定位,对外宣传工作不到位,就连本地客源都不能完全保证,外地客源也更聊聊无几了。
(九)农家乐等住宿手续难办,乡村旅游开发后劲不足
根据调查发现本溪市所有村镇农家乐等住宿手续难办,大多数农家乐处于无证经营状态,使经营者不能踏实经营,时刻担心公安、消防、工商和卫生等部门来检查工作;由于没有信誉保证,给游客带来不安全因素。 (十)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经营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主要是农民,大部分农民在文化程度、文明意识、市场意识、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有局限性,缺乏懂经营、善管理、强营销专业型人才或复合型人才。
三、加快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发展本溪乡村旅游,就必须清楚了解本溪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结合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以及北京密云、杭州淳安县(千岛湖)等地的经验,主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各级政府要加强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的领导,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宏观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职能不到位、旅游服务功能设施缺乏等问题。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突出的乡镇,要设立专门机构或人员主抓乡村旅游工作,制定乡村旅游的管理办法,把农业、林业、卫生、旅游、环保等方面扶持和支持乡村发展的资源组合起来。
(二)对全市统一乡村旅游发展的认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实处
全市干部、群众要学习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先进经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对“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从卖矿石到卖风景;从卖风光、卖特产到卖气候、卖空气;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认识;由政府主导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及性质重新认识,将乡村旅游作为独立的经济或产业来发展。
(三)出台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相关政策
本溪乡村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扶持乡村旅游发展的专门政策。建议本溪市政府要根据本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相继出台系列加快和规范乡村旅游发展的文件,出台一批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政策。
(四)抓好各项服务工作,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乡村旅游的服务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切实加强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配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实施乡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的服务规范和安全标准,启动准入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以及乡村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地方性标准的制定,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档次;健全乡村旅游的统计体系,农业、旅游、统计等部门应联合建立乡村旅游统计工作机构,做到“统计人员、经费保障、企业主体、统计方法”四到位,特别要规范统计范围、指标口ภ径、测算方法以及数据反馈等乡村旅游基础工作。
(五)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
由政府引导,充分利用和挖掘本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潜力和优势,大力开发地方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创造品牌,打造名牌,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将乡村旅游纳入各级新闻媒体整体宣传工作之中,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
(六)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
各级政府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组织机构建设,以合作社、协会、公司等形式,把乡村旅游业户组织起来,加强行业管理和市场管理,加强行业自律,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七)引导社会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旅游兴农、旅游富村、旅游强县、旅游兴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万代的好事,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和扶持发展乡村旅游,请相关部门和单位从各自分工和职能出发,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居住环境越来越好。
(八)由政府出面统一解决农家乐等住宿手续难办问题,让本溪乡村旅游走出困境
根据调查北京密云民俗村、浙江淳安千岛湖等地办理农家乐手续的经验,由政府出面召集公安、消防、工商、卫生等部门,集中在一起统一为老百姓办手续。
四、本溪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本溪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由于不同的村镇具有的旅游资源种类、数量各不相同,所处交通位置各不相同,乡村旅游发展和开发模式也不能千篇一律。本溪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应以政府强势推进和典型示范带动模式为主。政府强势推进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专门制定加快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本溪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本溪市乡村民宿管理办法》《本溪市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及奖励。市、县农办、工商、卫计、消防、环保、税收、国土等部门也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合力,给予扶持;典型示范带动模式是指在省委省政府“千村整治、万村示范”和“美丽乡村”等重大决策的强力推动下,打造样板“乡村旅游工程”,将本溪地区分布的省级特色旅游乡(镇)(街道)、旅游专业村、农家乐旅游接待户等先进经验向全市推广,推动全市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根据课题组对本溪地区调研的实际情况,建议本溪乡村旅游的开发要参照以下5种模式进行,希望同行专家、学者能够共同探讨。
(一)以农家乐、特色农业为主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本溪满族自治县谢家崴子村、明山区卧龙镇欢喜岭村为代表,以特色农业观赏园、采摘园为主、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二)以温泉保健疗养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乡胡家堡村汤沟温泉、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乡大川温泉为主,以周边农家乐、土特产品专卖为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汤沟已有成功经验,黑沟乡还有待加大开发力度,建议以政府引导为主、全体村民入股参与,吸引外商投资完成开发过程。
(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村湖里、南芬区解放村、明山区卧龙镇金坑村为代表。以自然景观、特色农业为主形成产业链条,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招商引资,完成系列旅游开发项目;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以观赏园为辅的以及农家乐相配套综合开发模式。
(四)以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明山区卧龙镇韩家村、平山区桥头村为代表。韩家村位于明山区卧龙同泉方向,交通便利,特色文化产业为维莉文化产业创业基地,可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平山区桥头地区分布有12处“侵华日军高射炮阵地遗址”,其中桥头村施家沟分布有800平方米的高射炮阵地遗址,是1944年小日本为守护附近的金家飞机场及安奉铁路建的,这是日本侵华历史的铁证,建议由政府支持,进一步开发成红色旅游线路,教育国民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建设美丽家园。
(五)以专科植物观赏园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本溪县小市镇高官乡法❅台村、小市镇陈英村等地为代表。这2个地区均以大规模油菜花种植为主,配以其它植物景观,形成观赏园,在不同的季节吸引游客。建议由本溪县政府主导,先做开发规划,设计停车场、游览步道及土特产品卖场,将当地特色产品红心笨鸭蛋、木耳、蘑菇、玉米、菜籽油等设计包装成旅游商品对外宣传营销,增加当地农家乐的数量及规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