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会议报道的策略探析
摘 要 报纸等传统媒体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会议报道多,于是如何写好会议报道是值得报纸等传统媒体新闻记者深思和探讨的话题,本文结合新闻写作实际,从深入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以员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下功夫写好导语、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四个方面,对改进会议报道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新闻价值;可读性;切入点;跳笔;白描
目前,报纸等传统媒体所普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会议报道多,尤其对于党报来说,会议报道几乎占据了整个报纸的“半壁江山”,加之有相当多的会议报道写法程式化,文字干瘪,空话套话多,读起来枯燥乏味,久而久之,报纸就会失去读者群。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在报纸中取消会议报道的设想。我们知道,各级党政部门、各级组织召开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也是各级党政部门、各级组织研讨工作、解决各种问题的重要方式,许多重大方针和 ☺政策的制订,一些重要制度的出台,重大事件的解决,都是通过会议研究讨论来完成的,会议对于社会各基层和各级组织来说必不可少。因而对报纸来说,如果取消会议报道,将会失去对社会重大事件和核心信息的报道,无法实现为社会、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目标,同时,会议是报纸新闻素材的重要来源,如果取消会议报道,报纸的新闻资源就会大大减少,这不利于报纸的健康发展,因此,取消会议报道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对报纸来说,不仅不能取消会议报道,相反,还要多从会议这个新闻资源的“富矿”中挖掘典型的、重大的、有重要意义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素材,尤其是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要很好地进行挖掘,并选择合适的角度,用新颖独特的写作方法把会议中典型、重大、有意义和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来,这也就是说,对报纸采编人员来说,需要做的是改进会议报道方式、增强会议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而要改进会议报道的方式、增强会议报道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应采取以下的策略和方式。
1 深入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在通常情况✡下,会议的内容比较多,在会上讨论、研究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件,解决的问题也不止一个,会上讨论的有些事件和问题有新闻价值,而有些事件和问题则新闻价值不大,会议报道要把这些事件和问题一一详细报道是没有必要的。这就要求新闻记者站在全局的高度,从重要性、时效性、新颖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审美性、公众利益以及读者的需求出发,对会议的新闻事件和问题进行价值判断,选取重要ฉ的、具有时效性和显著特点、新鲜独特、与读者关系密切、读者感兴趣、能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作为报道的素材。而对于不是很重要、时效性不强、没有显著特点、没有新鲜感、与读者关系不是很大、读者不感兴趣、与社会和公众利益关系不大的事件进行省略。笔者曾参加过一次所在单位的生产经营例会,3个多小时的会,所在单位的8位领导和10多个机关处室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每一位领导针对各自所分管的工作作了近半小时的发言,每一个处室的负责人分别总结了本部门本月的工作,并对下个月的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内容非常多、非常繁杂。如果就这次会议和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而言,这些内容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但如果从新闻价值的角度来分析,则这些内容并非都具有新闻价值,于是笔者没有把会议所有的内容和全部过程进行报道,而是选取了会上通报的在部分装置停工检修的情况下、仍完成了当月生产任务、部分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这一内容,对这一重要且本单位干部员工普遍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字数仅800多字,稿件刊发后得到干部员工的肯定,认为稿件报道的事件重大,报道及时,抓住了工作重点和生产经营例会主题,鼓舞了人心,为下一步做好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
2 以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报纸的宗旨之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报纸所坚持的原则。因此,报纸的记者要眼睛向下,笔头向下,倾听群众的呼声,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多报道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这就是说,报纸的记者在写会议报道时,尽量不要从正面切入,改变“×月×日,××在×××召开×××会议,×××等人出席会议,×××在会上作☑了讲话,“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等这种惯用的写作模式,不能就会议写会议,而应跳出会议写会议,以人民群众关注的、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切入点,弱化会议的过程,突出会议中具有报道价值、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获得我国第五届通讯一等奖的《菜价追踪》,获得第13届消息一等奖的《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获得第14届消息三等奖的《武汉为困难户开辟六百空调纳凉点》等,都是因为从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和为群众释疑解惑方面选取新闻角度而荣登新闻精品榜的。因此,报纸要增强会议报道的可读性,就需要以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人民群众最想知道的、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笔者曾参加过本单位的一次会议,会议开了一个下午,内容很多,其中包括规章制度的修订、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对标管理的实施、老装置的改造、员工住房分配方案的研究和讨论等,笔者站在员工群众的角度对会议内容进行了审视和分析,觉得住房分配是员工最为关注、且与员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于是便以员工住房分配为切入点,详细报道了本单位在住房分配方面的重大改革。长期以来,本单位住房一直是福利分房,通常按照打分排序的方式进行,对所有申请住房的员工,按照职务、职称、工龄、学历等进行打分,然后根据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序,再依据排序的先后分配住房。会议宣告了福利分房的结束,作出了住房商品化的决定,同时在分配方式上一改往日打分排队的分配方式,变为依据房款缴纳次序摇号选房的分配方式,这是本单位几十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住房分配制度改革。稿件刊登出后,在员工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好多员工说稿件报道了他们很想知道的事,消除了他们在住房分配方面的疑虑和困惑。 3 下功夫写好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生命,会议报道可读性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导语写法死板、千篇一律,一般是介绍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参会人员、讲话人。这样的程式化导语,读者看一眼就不想再往下看。当今新闻界有的学者把导语比喻成新闻的第一道风景,认为写好导语是引导读者继续往下看“风景”的关键。因此,要增强会议报道的可读性,需要新闻记者在导语的写作上下功夫。
要写好会议报道的导语,就需要新闻记者在会议新闻的写作中,尽可能地把会议的精华和核心事实挑选出来写入导语,突出新闻事实的主旨,会议的精华和核心事实,不仅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而且往往都是人民群众感兴趣和最想知道的事件,把会议的精华和核心事实写入导语,会大大增加导语的含金量,增强导语的可读性。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说,新闻记者要“像矿工从大量沙子里筛选出一点点金子那样,把材料一点点过滤,找出属于导语的那一块金子。”同时,要写好会议报道的导语,需要新闻记者把会议中最新、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事实和信息写进导语。最新、最重要、最具有影响力的事实和信息无论对社会还是人民群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写入导语,就会使会议报道的价值、时效性和可读性倍增。另外,要写好会议报道的导语,也需要新闻记者把会议中最有趣、最富有戏剧性和人情味的事实写进导语,力求使导语简洁、明快,尽可能把导语的字数控制在30至50个字以内,在有限的篇幅内,向读者传递更多、更有用的信息。
4 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手法
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这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所追求的,同样也是新闻作品所追求的。尤其是对于比较严肃的会议报道来说,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方式,会使会议报道富有艺术性、感染力和人情味。这就是说,作为会议报道的采写者,记者首先要对会议报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把最重要、最精☿彩、最能吸引读者的部分、情节和片段写进导语,把相对重要的情节和片段安排在主体里,对于比较次要的内容只在结尾部分进行简单的交代即可。其次,使用跳笔和散文化的手法,跳笔能使会议报道给读者留下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会使会议报道具有动感,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散文化的表现手法能使会议报道自由活泼,文字优美,富有人情味和诗情画意,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会议报道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再次,在会议报道的写作中,记者应充分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变换人称、白描等表现手法,多使用鲜活的描述性语言,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大众化的语言,少用文绉绉的书面语和俚语、方言,尤其要避免用生硬的会议性语言。另外,在会议报道的写作中,记者还需适当进行环境气氛描写,从而使会议报道有趣、生动、形象、丰满,令读者不能释手。
参考文献
[2]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孙正龙.改进会议报道重在创新[N].中华新闻报,20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