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迁移
【摘 要】随着对隐喻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认知和诠释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者在习得二语之前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母语隐喻系统,这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隐喻系统是共性和差异性并存的。
【关键词】二语习得;隐喻迁移;文化共性与个性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的一种思维现象。学习者在学习外语前,就已经产生了母语的隐喻性概念系统,而母语的概念系统将会影响学习者的第二语言,继而产生语际迁移。隐喻的基本认知特性带有跨种族、跨文化和跨语言的普遍性,但不同国家语言的隐喻系统受某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又具有其特殊性。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存的。
一、隐喻能力的普遍性
隐喻是人类用某个领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类领域的一种认知活动[2]。由于人类生活在同一世界里,对概念的认识以及语言表达也是基本一致的。如中英表达爱情的隐喻具有共性,汉语中用 “海枯石烂”表达,英语中有 “I will love you till the sea goes dry and 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这是Burns 的经典诗句。
此外,语际迁移自身就是一种▲隐喻。隐喻迁移是形成中间语的要素之一,是认知的过程。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通常会依赖母语,用母语中所熟悉的语言来替代较为陌生的二语,以简化对二语信息的理解。
二、隐喻迁移的特殊性
隐喻迁移是个复杂的现象。隐喻在拥有普遍性的同时在习得的过程中又具有特殊性[1]。具体来说,隐喻迁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特殊性主要在于隐喻概念和语言形式在迁移中的不同步。
(一)概念迁移
隐喻是对经验的概念化,隐喻迁移必定涉及到概念的迁移。隐喻能力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能力而且是一种概念能力[3]。学习者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概念隐喻系统,如儒家思想,其具有规约น性。母语习得的隐喻系统将影响其二语习得。例如,人们✯在初次学到“black sheep”时,会比较困惑,受母语的影响,误以为是“黑羊、黑马”之类,其真正的含义是“害群之马”,而与“黑马”对应的是“dark horse”;把“green eye” 误认为是“绿色的眼睛”而忽略其真正含义“嫉妒”。以上例子都是二语习得中受母语所习得的隐喻概念影响的缘故。
(二)形式对应
隐喻形式在语际迁移中并✌不是总能同步,而是需要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学习者在初学二语时,会严重受到其母语隐喻系统的影响。例如: “to shed crocodile tears”,在汉语中不能翻译为掉鳄鱼眼泪,应译为 “猫哭老鼠”;汉语中的 “爱屋及乌”,应找到其相对应的形式“Love me, love my dog”。二语隐喻概念的形成是需要学习的深入和经验的积累的。ฏ
(三)迁移模式
Charteris - Black的概念与形式在隐喻中的迁移模式,使实际情况更为清楚明了,有的概念与形式都相同,如前面所说的 “海枯石烂”; 有的概念相同形式不同, 如 “爱屋及乌”; 而有的概念和形式都不同,如中国古代的 “天师”, 在英语中并没有相对应的词, 故而可以译为 “T’ien Shih, the divinely inspired teacher”。这些情况会促进或阻碍二语习得隐喻系统。
三、结语
隐喻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其迁移过程还存在概念和语言表征的匹配问题。语言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不仅从语言的形式,而且要从文化和思维上适应二语,其研究有助于提高二语教学和二语隐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2]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王鲁男,董保华.隐喻语际迁移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