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视阈下汉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

时间:2024-12-26 02:21:1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文化语境视阈下汉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 文化语境最早是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他认为,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文化语境既包括人们的生活模式,又包括社会对言语交际活动作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审美、禁忌与委婉,非言语行为,等等。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语境,汉语与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在汉语文化语境下学习英语,汉语的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汉语文化的积淀,英语学习会举步维艰。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外语时总会因为母语的影响而产生语言迁移。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与母语语言间的相似或差异所造成的影响(Odlin)。母语与目的语间的共同性所导致的迁移被称作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母语与目的语间的差异所导致的迁移被称作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当母语文化被准确地应用到外语学习中时,会产生正迁移,有助于促进外语学习,反之亦然。我国学者高一虹早在1994年就通过大量的数据证明,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汉语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即汉语文化的正迁移对外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积淀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相似的意识,养成文化对比的思辨能力,不仅对英语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提高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弘扬中国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一、汉语正迁移的文化语境因素

文化是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社会习惯等的总和。它与语言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任何语言都体现该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及历史演变和发展,辉映着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人文历史、社会价值,也蕴藏着该民族的人生观、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表达思维的语言是有共性的,汉语正迁移的文化语境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思维模式方面。语言反映思维方式,汉英在语言表达上的一致反映出汉英文化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共性。

1.汉语和英语中的亲属关系词能区分辈分,如汉语和英语都用不同的词表示祖父母、父母、子女和孙子女。另外,汉语和英语的亲属关系词还可以区分血亲和姻亲,如汉语中的母亲、岳母或婆婆,英语中的mother和mother-in-low。其次,汉语和英语的亲属关系词还可以区分性别。汉语中有叔、姨、兄、妹,英语中的uncle、aunt、brother和sister。汉语中的一些亲属关系词,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可作为称呼语独立使用。英语的情形也如此,father,mother,grandmother,grandfather也可以独立用作称呼语。

2.在句法结构上。汉语和英语在基本句法上是一致的,其主干结构都是主语+谓语+宾语。例如:

She likes English. 她喜欢英语。

I gave him a book. 我给了他一本书。

3.在英语和汉语文化里,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常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的共同点进行比较。因此,人们常把以往的经历与现有的經历,把抽象的观念与具体的设想,把陌生的东西与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明喻是不同事物的直接比较,英语用like或as引导,对应汉语像一样。隐喻是两个或多个不同事物的含蓄比较。英语和汉语中无论是明喻还是隐喻,在本体和喻体完全一样的情况。如as cold as ice(冰冷),as timid as a mouse(胆小如鼠),as free as a bird(像鸟儿一样自由),He is merely parroting what many others have said.(他只会鹦鹉学舌)。汉语和英语在本体和喻体上的一致,反映出汉语和英语文化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共性。

(二)价值观方面。一提到价值观,人们往往会想到中英价值观的差异,即中国的价值观是集体主义,西方的价值观是个人主义。然而,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里包含的许多对生活的态度及观点是相似或相同的。

1.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方面。中国大多数人的家庭观念是:孝敬父母,抚育孩子。中国家庭一辈子都是在为孩子付出。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美国生活的很多价值观,首先都是在家庭中陶冶形成的,就像在中国一样,美国的妈妈们、爸爸们疼爱他们的孩子,为他们辛勤劳动,做出牺牲,因为我们相信下一代的生活总会更好。汉语中关于家庭的描述和比喻,在英语中也能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表达。例如:

East to west,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2.美国是一个流动的社会,他们的友谊建立得非常快,变化也同样快。但是,跟中国人一样,美国人之间也存在着亲密的友谊。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真正亲密的友谊,就是朋友之间可以自☢由地谈论个人的、私人的事情,并且这种关系可以持续下去,不会因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而中断。在英语中,我们也能找到与汉语相似的关于友谊的表达。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难见真情。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君子之交淡如水。

3.礼貌是任何社会文明的标志。在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中,说话有礼貌的习惯都是从小就养成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对客人常用please(请);见面常说Hi(你好);有事情打扰了,或麻烦了他人常用 Excuse me(打扰了);表示道歉常说sorry(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此外,在特定场合,汉英文化的礼貌还表现在对人面带微笑上。每逢各种盛大节日、喜事、生日等,人们喜欢互赠礼品在汉英文化中都是情谊和礼貌的象征。

(三)民族特点和审美取向方面。姓名是一个社会的文化载体,父母给孩子取名字时是按照他们所处文化背景中的民族特点、审美观、政治观等为依据的,名字具有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能❦揭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相似的文化内涵。汉英姓名在以下几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1.汉英都有与颜色相关的姓氏,如汉语文化姓氏中白、蓝、黄很普遍,英语文化中与颜色相关的姓氏有Black(黑色)、Whit(白色)、Brown(棕色)、Gray(灰色)等。

2.汉英文化都用花草为女性起名。如汉语文化的名字里常用 兰、菊、竹、梅、莲等。英语文化的名字也有:Rose(玫瑰)、Lily(百合)、Iris(蝴蝶花)、Laura(月桂)。

3.汉英文化都用金属、武器给孩子取名。如杨剑、金锁、Branda(剑)、Copper(铜)。

4.汉英文化的名字与时间、季节相关。汉语中与出生时间有联系的名字很普遍,如元生、国庆、小雪等,英语文化中也有与时间季节相关的名字,如May(五月)、Winter(冬天)。

(四)禁忌与委婉语方面。在汉英文化中,都有一些概念或事物是在口语交际中人们普遍认为应该尽量避免的,如果要提及,人们都会用委婉语。如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都被看成是去世或者是离开,在英语中有这样的委婉语,如go,depart,pass away等。在汉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去了走了离开了我们。在英汉两语中,死亡都被喻°为安息。英语中的sleep与汉语的长眠等表达方法是相对应的,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所以英语中有end,汉语中有寿终等委婉表达。

(五)非言语行为方面。非言语行为可以单独传递信息,也可以与言语行为一起传递信息,学习非言语行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汉语与英语在非言语行为在语言学习中同样重要,英语学习应该同时学习言语交际方面的趋同性包括:点头在汉英文化里都表示肯定,摇头都表示否定;竖起大拇指表示很棒,顶呱呱;食指和拇指来回摩擦表示钱;公众集会上鼓掌表示欢迎和感谢。

二、汉语文化正迁移在英语学习中运用的原则

(一)文化双向传递原则。文化双向传递是指在英语学习中以中西文化为双中心,实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向输入,以文化促进语言学习。鉴于目前许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过于强调汉语负迁移,对英语文化的输入意识偏强,汉语文化输入意识偏弱,导致汉英文化输入的失衡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利用汉语文化正迁移,实现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并重,这对学习者自身文化知识结构的优化、文化意识和文化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能帮助学习者做到知己知彼,克服 中国文化失语症,实现文化平等对话。

(二)语言与文化互动原则。任何语言只有植根于文化大环境中,才能生存和发展,而所有文化也要依赖自然语言结构才能保存。可以说,语言与文化的互动,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在英语学习中,做到汉语和英语的有效互动,才能推动学习者对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意义的建构。强调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并不意味着完全用汉语与文化的思维学习英语,而是尽量发觉汉英文化的共核性和共时性,充分利用汉语文化正迁移消除英语学习的恐惧和焦虑,建立汉语思维和英语思维的平衡,在语言与文化的互动中,实现中西文化知识的平衡架构。

(三)语言文化输入与输出并重原则。在我国,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一直强调的是语言和文化的输入。英语学习者仅有语言与文化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会造成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薄弱。必须将语言文化教学输出,达到正确理解、准确适用的目的。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要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实现学习者在中西文化表达上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进语言文化的流利表达。

(四)学习环境多元化原则。学习环境包括文化背景、学习资源、学习任务等因素。现阶段英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实际学习环境,还包括虚拟的学习环境。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给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广阔平台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在网络上参与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与操练,在此背景下,英语学习者需要依靠自身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和已有的英语文化基础,进行有效学习。

三、汉语文化正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

(一)积淀丰厚的汉语文化知识,为英语学习打基础。语言是有共性的,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汉语的认知,在接收英语文化信息ฐ时,首先经过汉语文化的对其的认知与过滤,对英语学习者而言,影响他们交际能力的主要障碍不是一般日常交往的交际文化,而是知识文化部分。在我国国内大环境下,如果没有坚实的汉语文化积累,英语学习也就举步维艰。萨默瓦指出,了解你自己,了解你自己的文化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对母语文化的不重视,会造成学生母语文化知识的匮乏。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这种对母语文化的淡漠,是有碍人格发展的。在语言与文化的学习领域,首先学习者对不同文化要平等对待;其次对母语文化和异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对不同文化进行恰当评价,而不是被同化。高一虹在1991年进行的生产性外语学习研究表明,成功的学习者在获得与目的语文化成员相同的文化归属的同时,母语文化归属依然如故,而两种语言能力相互促进,对两种文化的认识也达到更高更深的水平,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促使人格向更加整合,更加健康地发展。因此,汉语既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又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是英语学习中汉语正迁移的作用所在。

(二)培养文化相似意识,为英语学习排除焦虑。每一种文化与其他文化都不可能是无瓜葛、无联系的,各文化之间除了差异外总有一定的相似和关联。例如,汉英在思维方面的相似之处,运用在在句子的理解上,可以根據汉语的习惯先划出主干部分,即主、谓、宾,对句子的理解就轻松多了;汉英在价值观方面的相似之处,运用在写作方面,可以有很多熟悉的素材来论述论点;汉英文化的审美相似之处,运用在英语学习词汇中,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对词汇的理解上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英语学习中恰当利用汉英文化的共性,求同存异,不仅能克服英语学习的恐惧和焦虑,还能培养自身的文化敏感度,减少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

(三)加强汉英文化对比,为英语学习扫清障碍。英语学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文化认同与文化同化的过程。英语学习中除了认识英语文化,了解汉英文化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外,还要将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差异。这样才能跳出自我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包容并尊重差异性。有比较才有鉴别,将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作对比,扫清认识上的障碍,有效利用正迁移,减少负迁移,更好地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提高英语水平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四)夯实汉语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民相互之间的交际,不外乎是不同文化的交流。这种文化交流离不开较高的汉语文化素养。束定芳、庄智象曾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同样,如果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有着汉语文化的基础,随时都能用汉语来跟英语作比较,能激发学习者理解英语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等方面的知识的欲望,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汉语与英语文化在文化语境方面存在相似或相同之处,在英语学习中,利用好文化双向传递原则、语言文化互动原则、输入和输出并重原则、学习环境多元化原则,深刻认识和理解汉语文化,发挥汉语正迁移的作用,克服英语学习的恐惧和焦虑,恰当利用汉英的共同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