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盈余持续性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
基于盈余持续性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
一、引言 二、审计质量概念及其衡量
(一)审计质量的概念要想探索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 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审计质量, 然后掌握审计质量的评测手段♥。迄今为止,关于审计质量的概念,尚未有公认的权威性定义,或者明确的限定,在政府组织机构和学术界研究领域,对其定义主要的有以下国内外四种观点:第一,美国审计总署(2003)从审计的本源出发提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按照公认审计准则实施审计,以合理确信所审计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表述,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具体地说,高质量的审计应当体现为在发现重大错报之后,确保客户对财务报表进行了恰当的调整、相关披露和其他变动以防止重大错报;如果相关披露和其他变动没有进行恰当调整,则修改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意见;在必要情况下,退出客户的审计并向SEC 报告辞聘的理由。第二,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定义,她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角度进行了阐述,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消除财务报告错弊的能力,这种能力取决于审计师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的结合。强调了“ส发现”的可能性取决于专业胜任能力, 而“消除”的可能性则取决于独立性。第三,瓦茨和齐默尔曼(1986)在DeAngelo(1981)对审计质量的定义基础上,继续完善并具体数据化,其认为审计质量是专业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概率,其可以增大审计师发现并消除错弊的概率,从而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性。国内学术界对审计质量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即“过程论”与“结果论”。“过程论”从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对审计质量的评价应当基于整个审计活动过程和结果来度量其质量水平,而
不仅是针对审计报告。而“结果论”从实务角度出发,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独立性对报告使用者来讲是无形的,大部分相关利益者能看到的只是审计有形产品——审计报告。看不见的“无形审计过程”就像直觉一样,虽然无法说清楚为什么会感知到,但是通过结果却能检验直觉是否正确。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审计质量的高低衡量只能基于审计报告质量高低假设。鉴于此,庄立,王玉荣(2008)认为对被审单位会计信息披露公允性的鉴证准确性程度,即为审计质量。综上可见,对审计质量领先研究的西方组织与学者们,对审计质量定义的界定均为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结合。换言之,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决定了审计质量,其三者的关系实质上是因果关系。国内学者从“过程论”与“结果论”来探析,以审计报告质量来衡量审计质量。
(二)审计质量衡量 三、研究设计(一)审计质量替代变量的选取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初步探索审计质量的新衡量指标: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所谓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是指企业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与同行业所有企业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反映了同行业中不同企业营业利润在均值上下的波动。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bsDavrit=■-(■i=1■)/k。上式中absDavrit就是需要的指标,表示行业中的第i企业,第t期的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oppit为该企业第t期的营业利润,Ait为其第t期的总▲资产,oppt-1与Ait-1的含义与oppt和At相同,表示前一期的营业利润与总资产,上式中最后一项(■i=1■)/k,即为计算的同行业中所有企业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均值。之所以用这个指标衡量审计质量,是基于以下逻辑: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是为了控制企业规模,同时排除了非持续性的非经常利润项目的影响,由于处于同一行业的企业在不同年度的营业利润是具有一定持续性的,这种持续性的宏观体现就是行业经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均值,若企业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与所在行业平均增长率相差过大,则可以反映出企业前期营业利润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其审计师的报告水平,可预计审计报告的审计质量也不高。
(二)研究假设通过计算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来衡量审计质量,是间接衡量,即从衡量经审计后的企业财务报表的特征角度来衡量审计质量。由于当前不存在一个一致认同的替代审计质量的指标,因此以下比较也是基于现有指标相比较。首先与Jones模型计算得出的可操纵应计利润指标相比,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涵盖的意义范围更广。由于该指标与可操纵应计利润相同的是均从最终会计利润产出衡量审计质量,因此无论企业是否以可操纵应计利润为主要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营业利润上来,并且以往多数实证性研究文献都已表明,企业如果在当期进行盈余管理,随后几个会计期间的业绩会表现出不稳定,若是非经常损益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投资者也会容易发觉,审计质量的高低,也就容易被判断了,不易察觉的是主要部分,即营业利润,由此可以提出假设:
假设1:可操纵应计利润绝对值与经资产调整后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正相关 假设2:事务所规模与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负相关(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数据是基于2008年和2009年的CSMAR数据库中的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择2008和2009年度样本,主要考虑了2006年会计准则的变更,选用滞后两年的数据,可以较好排除掉准则 四、实证结果分析(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分析
文本拟用单变量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上式中,GAt 代表总体应计,具体计算是由去除非经常损益后的总利润减去经营性现金流量,△REV为本期相对于上期销售收入的变化量,PPEt代表当期固定资产价值,分母At-1为上期总资产,加入此分母,是为了控制企业规模对数据的影响。在此模型中,控制变量没有包括无形资产,因为2006年会计准则变更,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可以资本化,宗文龙等(2009)的研究发现,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化开发费用进行盈余管理。进行回归后,将系数代入以下模型,估计正常应计:NDAt=α1*■+α2*(△REV-△REC)/At-1+α3*PPEt/At-1。上式中被解释变量NDAt为企业当期正常应计利润,也就是不可控的应计部分,式中多出的变量△REC为本期相对于上期应收账款的变化量。计算出正常应计后,再用此式来估计出可操纵应计利润,具体估计如下式:DAt=GAt/At-1-NDAt。上式中变量DAt即为用Jones模型估计出来的可操纵应计利润,取其绝对值,即为本文所需要的可操作应计利润绝对值,即DAit-1。将总体样本以中位数为界等分成两个样本,两个子样本的样本量均为126,通过T检验比较其均值,进行单变量分析,结果如(表2)。可以看到,以当期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中位数为分界点,低于中位数的样本,其上期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更低,而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了当企业上期以可操纵应计利润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强度越大,其本期营业利润的波动率越大;当企业上期以❦可操纵应计理论为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强度越大,其本期营业利润的波动率越大。因此,可操纵应计利润与经资产调整后的营业利润增长率离差正相关,支持假设1。(2) “十大”与“非十大”分样本单变量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2]王兵、辛清泉:《分所审计是否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审计研究》2010年第2期。[3]宋衍蘅、殷德全:《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审计收费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05年第2期。
[4]魏涛、陆正飞、单宏伟:《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作用研究》,《管理世界》2007年第1期。[5]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03年第1期。
[6]朱松、夏冬林、陈长春:《审计任期与会计稳健性》,《审计研究》2010年第3期。[7]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基于会计稳健性角度的检验》,《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8]吴昊旻、王华:《代理冲突及其制度渊源、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10年第5期。[9]刘启亮、唐建新:《学习效应、私人关系、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09年第4期。 [11]于鹏:《公司特征、国际“四大”与审计意见》,《审计研究》2007年第2期。 [13]叶建芳、陈辉发、蒋义宏:《法律渊源、投资者保护与审计质量》,《审计研究》2010年第4期。 [15]方军雄、洪剑峭、李若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审计研究》2004年第6期。 [17]雷光勇、刘丹:《独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年第8期。 [19]庄立、王玉荣:《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文献述评》,《财会通讯》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