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病毒病与动物疫病的控制

时间:2024-12-26 03:28:0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动物病毒病与动物疫病的控制

摘要分析了动物病毒病在动物疫病流行中的现状及原因,指出“自然疫源地”对“猪圈上山”的影响,阐述加强生物安全的基础性研究和3ฉG技术在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动物病毒;疫病控制 1动物病毒病在动物疫病流行中的现状与原因

1.1病毒性疫病的增加使动物疫病更加复杂化,流行趋势更加严峻 1.2病毒的快速变异与进化,产生新株、新型和新种病原,引发新老疫病的流行 1.3自然疫源地状况的改变导致动物新疫病,尤其是病☒毒病的出现和流行 2动物病毒病对动物疫病防控的影响

2.1动物病毒病使得被感染宿主的免疫力下降

多数动物病毒都能破坏宿主动物的免疫系统,使得感染宿主的免疫机能紊乱,抵抗各种病原侵染的能力下降。临床普遍出现混合感染的病例,常见的有以圆环病毒感染为主的皮肤、血液、消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蓝耳病毒为主的呼吸、生殖系统病理性混合感染临床症状综合征;以慢性猪瘟感染为主的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系统障碍临床症状综合征等等,近年来,病毒性疫病种类数量猛增,使得当前流行的动物疫情变得既复杂又活跃,防治措施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2.2病毒疫苗间的拮抗作用造成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

动物群体在较短的时间内频繁接受不同种病毒疫苗的刺激,导致由于病毒诱导的排斥性免疫和可能产生的免疫麻痹,往往使得整个动物群体的免疫失败。这种现象在临床上还是多见的。许多研究已经证实病毒之间存在普遍的干扰现象[5]。比如:鸡贫血因子(圆环病毒科的一种病毒)对马立克病的免疫形成有强烈的干扰作用,马立克病疫苗与新城疫疫苗同时使用,前者的干扰作用可以使鸡新城疫的免疫失败,以及新城疫病毒、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脑脊髓炎病毒等活苗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各种疫苗的接种间隔时间通常需要15 d以上,但在生产中,由于必须接种的疫苗种类多而难以做到。一般的动物群体在1年内要接受10多次疫苗接种,而幼龄期的动物群体接受疫苗接种的频次则更高,所以很容易引起免疫接种的失败。

3动物疫病控制对策

3.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应对重大动物疫病灾害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动物疫病防控已不仅仅是中国或个别省的局部问题,应该加强与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与合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救治体系,建立合理的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和国家动物疫情信息发布制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报相关国际机构和组织,做到全球信息共享,以便有关国家能够正确地作出判断和应对。蓝耳病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传入我国,但在2006—2007年导致“高热病”大流行时,人类却束手无策。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对动物疫病控制十分重要的。

3.2加强基ค础研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夯实动物疫病监控的技术支撑

当前,我国防控动物疫病的关键在于生物安全、综合保健和免疫治疗3方面,其中生物安全是最薄弱的方面。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抗生素和疫苗的广泛应用,大部分致病微生物是可控制在最低水平或将其消灭之,但总有部分致病微生物能逃脱控制,加上新的致病微生物不断出现,因此人类及动物仍然面临着新老传染病长期肆虐的双重威胁[6]。因此,要搞清致病微生物与动物乃至人类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基础研究,同时,调整病毒性疫病研究的思路,由过去的单一病毒的研究,转移到由多种病毒在同一动物个体及群体中的发生规律的研究和群体防治的研究;由过去单一疫病的防控研究转移到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防控研究。对影响全球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如禽流感等,要集中全球科技力量进行科研攻关,开发诊断试剂、药品和疫苗等控制疫情的新方法和手段。

3.3充分利用3S技术,建立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遥感(remote sensing,RS)及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三者集成技术简称为3S技术,利用3S技术可以进行医学地图的编制与应用,空间分析,建立流行病学预测模型,疾病监测,开发疾病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这项技术在我国动物卫生管理和动物疫病监测中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由于许多动物疫病均具有自然疫源性,而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空间属性,并受经济活动的显著影响。在♋一般的信息系统中难以进行可视化管理,更难对其分布情况进行空间分析,如果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PS地理信息技术将动物疫病发生的时空信息整合到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系统中,就能实现动物疫情控制和预警的智能化、可视化,达到及时、准确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中国wwW.LWlm.com

利用3S技术在动物疫病防制研究中的应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动物疫病基础数据库、分布图集的建立,尤其是各类新传染病(包括我国尚未发现的新传染病)的潜在宿主与媒介分布图;②深入集网络化、空间数据分析及预警于一体的动物疫病监测系统的开发研究;③动物疫病基于环境变量的流行病学预测模型的研究;④加强3S技术与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等传统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结合,特别是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等对动物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影响方面更是如此[7]。

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事关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动物病毒病是当前动物疫病防控最棘手的问题,人类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对其进行深入地研究,以保障我国畜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4参考文献 [2] 耿丽静.对人畜共患病发病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158-159.

[3] 付朝阳,崔尚金,童光志.人兽共患传染病及其对动物疫病防制的启示[J].动物医学进展,2005,26(4):111-114.

[4] 甘孟侯.禽流感[M].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

[5] 斯特劳B E,阿莱尔S D,蒙加林W L,等.猪病学[M].赵德明,张中秋,沈建忠,译.8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7] 朱安民,李龙秀,黄俊杰.动物疫病防控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畜禽种业,2010(8):19-2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