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
论文关键词:舞炮龙 体育文化 社会功能 狂欢节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流传于广西宾阳地区的舞炮龙不仅具有民俗的传承性、地域性、宗教崇拜性、民族交融性等特征,而且具有竞技、健身娱乐、维系种族繁衍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交流和经济发展等价值功能。
龙 ,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历来是华夏民族最为神圣与吉祥的象征。龙文化是华夏文化最为绚丽夺目的流源,一直漫延到今天。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族传统的舞蹈之一,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在灿烂的舞龙文化中记载着: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等近百种之多。而流传于广西宾阳县的炮龙是我国舞龙运动的一个支脉,是舞龙运动百花园中一技独秀的奇葩,是宾阳地区民间艺术中最独树一帜的一项文体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一为当地传统的“炮龙节”场面热闹非凡,火光冲天,其气势雄浑、粗旷而不野蛮 、狂热奔放而又井然有序,充满了热烈吉祥喜庆的气氛,有“东方狂欢节”之称,堪称中华一绝。参加过宾阳县炮龙节的人无不为当时的情景 、人物、事件而惊叹、惊鄂、惊喜且颇有收获。笔者对广西炮龙之乡一宾阳县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功能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当地民族体育旅游的开发,提高民族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1 舞炮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明、清以至民国的《宾阳县志》均没有舞炮龙的记载。直到 1987年版的《宾阳县志》才载有:“舞炮龙是芦圩群众特有的一种传统舞龙形式。始于何时,未能查考”。由于没有足够的历史文献记载所以关于宾阳舞炮龙的起源至今也是众说纷纭,但舞炮龙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这是事实。从历史的一些蛛丝马迹和宾州长者的口述中比较流行的有几种说法,其一:宋朝的皇占年间,宋朝为了征伐南蛮依智高,令狄青大军直赴广西征剿。但狄军征战至昆仑关时,由于地势险要和依军的死守,狄军屡攻不下。当时正值农历元宵节狄青为了麻痹依智高,便下令驻扎在宾州城的兵士大闹元宵之夜。狄军多为中原一带的人,擅长舞龙、杂耍等多种技艺,他们以稻草扎成龙,以火烧竹子,既当照明,又把竹子燃烧爆裂后发出的噼啪有声而当做爆竹而狂舞龙。侬智高获悉,便放松了戒备,而狄青则趁此连夜出击,攻克了昆仑关。其二:是驱瘟疫、送瘟神的说法,芦圩舞炮龙原因源于一次瘟疫。
2 舞炮龙运动的体育文化特征
2.1 民俗传承性与地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地域性、传承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舞炮龙是宾阳县特有的一项群众性的民族民间文体活动 ,历史悠久 ,习惯于每年灯酒节举行。独具宾阳地域传统特色,极具刺激性,与全国其他地方的舞龙截然不同,这里的舞炮龙之前要先在庙会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开光仪式后方可万炮齐鸣,火光冲天,巨龙狂舞,舞龙者身着舞龙裤,赤裸上身,却丝毫不惧万炮烧炸,直至最后把整条龙炸得面目全非,最后把龙投进火中,让它随着熊熊的烈火升天。至此,舞龙就算结束。整个过程贯穿着求乐、求子、求财、求福、求平安、求吉祥等喜庆氛围,按当地的习俗认为舞炮龙者有吉祥兴旺,将往年的“晦气”弹烧而尽,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五谷丰登及喜添贵子之意。宾阳县城,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的古城 ,是一个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聚居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多少数民族,汉民族大多是从北宋狄青剿依智高后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使汉族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更多地传播到壮族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至明末清初社会状态及民俗、居民基本稳定下来中原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磨合与交融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文化。“舞炮龙运动”是其中杰出代表之一,“炮龙节”成为了当地传统的习俗。
2.2 崇拜仪式与传承神秘性
中国的龙崇拜有 5 000年以上的历史,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人们认为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图腾,一种崇拜物。舞炮龙之夜七时正在庙宇或社稷之处开光,寓意着请龙下凡,把吉祥和好运送到民间群众摆上祭品,点燃香火,所有的炮龙同时拜天拜地,由会首解开炮龙眼睛上朦着的红绸缎咬破公鸡之冠,将鸡冠之血喷洒到龙的眼睛上,射出两道强光,顿时,万炮齐鸣,锣鼓宣天,巨龙闻炮起舞。古老的仪式为闹炮龙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纵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大都源于民族繁衍、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和节日庆典,而且蕴藏包容了许多美好神奇的传说故事,在传承过程中,往往带有神秘的文化色彩。
2.3 民族交融性和民间规约性
广西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广西境内除汉族外,还น生活着瑶、壮、苗、伶、侗、土著等少数民族。舞龙是汉族的传统项目,在迁徙过程中把中原先进文化传到了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原汉族与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磨合与交融,逐渐形成了当地独特的汉文化,舞炮龙可称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杰出代表。民间的文体活动有很强的民间规约性,这种规约性是中国民间体育的品格特征,既约定了游戏规则,又对人格品行作出了严格要求。在炮龙节的开光仪式中,围绕着龙就有一系列的禁忌,如不许除舞龙者、开光者之外的人触摸炮龙,也不许踏人开光的老庙内,开光时的围观的人要保持肃静。据宾阳县民间炮龙艺术协会会长伍文安称,在当地有不成文的规定,“炸龙”时使✿用的鞭炮一般为普通的排炮,如爆炸威力大的电光炮、鱼雷炮一般都不用,而且当这一家的爆竹未放完时,炮龙是不能到另一家去舞的,因此,舞炮龙通常要通宵达旦,炮龙才舞过一条小街。整个活动粗狂但有序,人们都能自觉遵守着规约。
2.4 较强的观赏与群众的参与性
舞龙是一种集武术、舞蹈艺术、民族鼓乐等综合因素的体育项目。炮龙开光起舞后,舞龙者丝毫不畏惧万炮炸响,更不畏惧炮仗弹烧自己赤膊之躯,其势其景,蔚为壮观。男男女女不分长幼,纷纷冒着被鞭炮炸痛、炸伤的危险,争相钻进龙肚摸龙身。当龙在炮光中游舞时,人们纷纷挤到回廊下,伺机“钻龙肚”。传说人们钻了龙肚,用手摸了龙身后,能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钻龙肚不仅给人一种在炮声火光中穿行的刺激感,更因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宾阳县炮龙节期间外地游客蜂拥而至,观者如垛,川流不息,把古镇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在喜庆祥和中欢度着炮龙节☃。"
2.5 具有美学的特性
“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原常用于作为是一个电影概念 ,在 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l7 J。近年来,以“暴力美学”和“狂欢节”等固有的非主流内涵逐渐被❤挖掘,其内涵也常用于体育活动中。体育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对暴力美学和美学暴力的完美结合和诠释,如 NBA比赛中大力扣篮行为过程中给人们产生一种美感。舞炮龙运动中的高潮部分及主要亮点就是“炸龙”,当地人用鞭炮炸龙的“暴力行为”可以说是一种释放或转移冲突的有效手段。同时这种情感的释放也表达了人们在强大超自然力面前不肯屈服,不肯一切都“听天由命”的反抗。中华民俗一向缺少西方那种全民参与,随心所欲的狂欢气质。而舞炮龙运动所展示独特“暴力美”,是当今社会满足人们情绪发泄的稀缺资源。
3 舞炮龙运动的社会功能
3.1 体现个人能力与团队配合的竞技功能
3.2 充满激情与冒险精神的健身娱乐功能
体育的娱乐性包括自娱性和娱他性,使运动者和观赏者都能通过体育运动来娱乐身心、调节情感陶冶情操,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而适应这种精神需要和娱乐体验的身体运动是任何形式任何地域人们的心理趋向_9j。舞炮龙是一项极具挑战极具风险的活动,舞炮龙者一般是当地精壮汉子,身系腰带,赤膊上阵,穿梭在“炮林弹雨”之中,勇敢地护着自己的龙,不停地变换方向,舞龙者个个都是勇士哪里鞭炮响得最多就舞向哪里,丝毫没有畏惧,它不但具备了西方的“狂”与“欢”特性,而且它呈现出东方文明的特殊气质和魅力,竞争而有礼让,野蛮而不粗野。通过参与该项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从而增强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功能,尤其在培养人体的力量和柔韧性方面更有独特之处,这种通过身体的激烈的身体运动,锻炼了肌肉、磨炼意志、达到了强健身体的目的,倡导一种挑战的精神。
3.3 利于维系种族繁衍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谭华教授认为,“按照文化人类学的观点,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包含着:与民族起源有关的活动、与种族繁衍有关的活动、与生产劳动有关的活动等内容,从本质上看,它们更多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力的关系和人对自身来源、自身力量的朦胧认识。就其功能而言,原始民族试图通过这些逐步仪式化了的身体活动,实现 自身与主宰自然的某种神秘力量之间的交流、互渗,从而获得某种力量、结果或实现某种角色认同”。龙是由众多的图腾糅合形成了巨大的形象,而每一部分形象的取舍,都是由民族的审美心理在驱动、支配着的,每一部分都有其象征意义存在,牛头,象征勤苦、忍从、拼斗,代表着农耕文化;蛇身,象征性欲,代表着性文化;鱼鳞,象征多子欲望,代表着生殖文化灯酒节又名炮จ龙节,每年的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县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传统的节日,是宾阳县普遍流行的“添丁还愿”“求丁求财”的传统习俗活动,哪个人家在去年生了个儿子的在正月十一那天都会买灯笼回去挂上。
这天村里或族里大伙会集一起集资办酒席,灯酒节的高潮是晚上的舞炮龙。舞龙者赤膊上阵,尽显着青壮男人强健的体魄和英雄霸气,人体力量与美得到完美的展示。这种独特的舞炮龙活动正是为人类的发展及种族繁衍所需要的。 "
3.4 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繁荣与发展
多年以来宾阳炮龙节一直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得以保护和发展,以炮龙节为龙头与宾阳的民俗、美食文化及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意识地进行组织、打造、包装炮龙节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宾阳县“炮龙节”已成为广西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狂欢节日”吸引来 自国内外 的游客。2009年宾阳的炮龙节,一支清一色的由 20多名女子组成的炮龙队首次亮相。现在,宾阳炮龙节已经由过去单一的文化活动向“文化经济”过渡 ,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
4 结语
宾阳县“舞炮龙节”这一独具浓厚地方色彩的文体活动,传承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炮龙运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独特的“狂欢”特性,得到了现代人的追捧和选择。人们为了消解紧张生活压力,选择和参与丰富多彩的舞炮龙运动,将得到身心皆宜的效果,人们的内心得了淋漓尽致的宣泄。其鲜明的体育文化特征及深厚的社会功能,将得到深入广泛的认识、开发和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
[4]王厚,赵文明.细说中国文化五千年的由来[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周 华,钱应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戏剧 出版社 ,2008:1l7.
[6]颜姿 .广西宾阳炮龙节仪式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7,:88.89.
[7]尹洪冷,欣程辉.试论“暴力美学”及其特征[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2008,: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