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
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笔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些方式和方法,借此求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内在的动机。因此,以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为特征的探究教学,必须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探究的内容即肩负着这样的使命,学生对探究内容的兴趣是探究活动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讲序言时,学生感到最有趣、最新奇的是盛有停止沸腾的水烧瓶密封好倒过来正要浇冷水时,前排的学生把书收拾起来,身体往后靠,用手捂着脸只露两只眼睛,恐怕烧瓶炸裂伤着他们,场面显得非常惊险。结果烧瓶上浇冷水后,什么危险也没发生。学生松了一口气,惊讶地说烧瓶里的水又继续沸腾了。这时学生会积极去探究这是怎样回事。这个实验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很有趣,一定要好好学物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另外,用干燥的手捋塑料捆扎绳,结果越捋越散;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跟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这些实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并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经验有时是不正确的,认为有必要学好物理,澄清自己的认识,加强了探究的渴望。
为了保持住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演示有趣的实验,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满足好奇心和兴趣的需要以及适应求知欲望的主动探究过程。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把孩子的玩具“水漏”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感到特别好奇,极力想探究其原因。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操作兴趣,希望亲自动手多做实验。为了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自觉学习、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要求的实验都让学生做,还把一些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上边操作边讲述,以满足他们的操作兴趣,借机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探求物理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保持下去。
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领会规律,体验科学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等思想障碍。同时在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避免多次失败产生的消极心理影响。
有一次,一个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把浸过水的纸贴到暖❤气片上,是纸的外面先干还是纸的里面先干,我想了想,问他:“你说呢?”他说:“我已经试过多次了,都是外面先干。”他又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问他,什么叫蒸发?他说不知道,我说,去查查书吧!学生查完书告诉我,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并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ฑ化现象。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所以纸的外面先干。在这个例子里,我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做法和得到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这样ธ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自己获取了知识,使他以后能够积极地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进一步动手动脑学好物理。
在课堂教学中,应经常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义不大的问题或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的否定。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正确合理的部分,使他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
三、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探究学习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的开始阶段,应该选取较简单的探究活动,必要时可以在容易出现困难的环节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当探究学习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逐步放开学生,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再者,选择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已有知识、能力,是可以进行探究并能得到结果的。但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讲绝不能是毫无疑问或不费努力即可解决的。如下案例就是一个较简单有趣的探究活动。
案例: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目标:通过实验知道什么是倒立的像、正立的像、放大的像、缩小的像、实像、虚像;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
预备知识:焦距,2倍焦距。
☁ 活动与步骤:
问题:移动蜡烛,能否在光屏上成像,成什么样的像(让学生自已做5分钟实验)。
(1)提问: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像吗?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吗?
学生答:能,这时告诉学生: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
(2)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在什么范围?像距在什么范围?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所成的像的大小跟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距是多大?这时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总结规律,老师给予提示。
(3)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距在什么范围?像距在什么范围?用纸遮住透镜的一半,还能成完整的像吗?跟刚才相比有什么变化?
(4)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再移动光屏,光屏上有无像?
(5)把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有无像?
教给学生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焰,问学生:看到什么?正立的、倒立的?放大的、缩小的?把光屏放在那里,光屏上有像吗?
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这是一个全体学生参与(两个人一组)的简单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探究,归纳出凸ღ透镜成像的规律,加深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技能,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且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此可以看出,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
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实施探究教学,学生基本上养成了积极动手动脑的习惯,形成了探究的风气,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解释,遇到问题敢于质疑,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