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摘 要:新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建设的重要措施。基于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的发展形势,对培养★主体、对象、形式及内容等方面进行理论探索,探讨今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进程中,愈加认识到培养新型农机实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加大了财政投入和工作力度。农业部于2012年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通知》,全面部署了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进入新阶段。
1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发展形势
1.1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建设的主力军
现代农业生产的科学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农机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必然也带动了新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他们承担着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各项农机装备技术的应用工作,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建设的主力军。
农机化应用正由传统的粮食作物ฌ向林牧副渔等经济作物拓展,由耕种收向产前、产后延伸,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日显突出。现代农机装备数量快速增长,装备质量愈趋精良,技术水平愈加先进,装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农机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以及农机的安全生产和高效使用迫切需要有一大批素质高、技能强、善经营的新型农机实用人才与之配套推进,方能保障农机装备技术推广应用到位。
1.3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
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和各类农机合作经营服务组织的兴起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其中一部分有文化、能吃苦的农民放下锄头,主动积极参加各类农机实用技能培训从事农机相关配套服务,完成了从自给自足到有偿服务的转变,实现了从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化,在增加自己收入的同时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2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模式浅探
为促进量质平衡,提升培养质量,更新培养观念和做法适应发展新形势,各级农机部门、培训机构应在实践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培养模式。
2.1 培养主体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农机化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引导为主要推进力量,政府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落实农机化发展政策以及示范推广农机装备技术,尤其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之后,农机化掀起了新一轮发展高潮,农机装备的保有量快速增长,农机装备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拓展。政府作为培养主体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可以整合各方资源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计划快速实施、人才培养资金充足以及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同时可根据发展需要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的模式适时让农机生产厂家、科研院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参与进来,多方协作,加快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步伐,促进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前瞻性。
2.2 培养对象应坚持年轻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功能的复合专业化、作业的高效精™细化、操作的现代智能化以及农机与农艺等其他领域的紧密协作对农机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新型农机实用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年龄层次低的学员因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以及操作反应速度快,在学习掌握农机操作使用技术和实践应用时占有明显优势,且可避免短期内因年龄老化出现人才断层短缺现象的发生,农机实用人才年轻化是一个必要、必然的发展趋势。
2.3 培养形式应坚持整体性、持续性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任务,各地应根据本地区农业发展需求和农机化发展形势分期分段合理制定新型农机实用人才整体培养计划。规模推广应用的农机装备技术可以通过政校企合作的方式采取进专业培训机构、农机生产厂家或专业培训师资送培训上门等形式开展集中培训;对个别领悟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的人员可作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机实用技能带头人重点深入培养。
2.4 培养内容应坚持注重实效、贴近需求
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设置相应培养课程,并考虑到年龄层次、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分批分期合理教学。理论方面应从职业道德修养、农机农艺结合、农机基本构造及日常维护管理、农机服务市场化运作和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的教学,以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3 结论
新型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机化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应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转化中不断探索创新,正确选定培养主体、准确定位培养方向、合理选择培养形式、按需定制培养内容是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的合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2] 吴健.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考[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