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证”融通培育创新型技能人才

时间:2025-01-13 19:29:29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关☤键词】创新教育;“三证”融通

【作者简介】黄少基,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淮安,223001)党委书记、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管理。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淮 ヅ安中等专业学校)以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立足于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积极推动创新教育与实践,率先开展“毕业证+技能证+专利证”的“三证融通”试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确立了学校的创新发明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领先的位置。

一、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淮安技能人才品牌的培育,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和实践,构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课程改革。创新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建立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载体建设。建立覆盖各专业系的创新工作室和创新活动兴趣小组,开展创新发明活动,创建2个以上市级创新工作室。

师资培养。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建立创新工作团队,培养一批创新型教师。

大赛引领。举办创新发明节,开展创新大赛,实现创新大赛“四覆盖”(覆盖所有专业、班级、教师、学生),进入全省职教创新大赛先进学校行列。

试点先行。建立创新课改实验班,开展“三证融通”试点,培养一批“创新之星”和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成果转化。积极推动学生自主申报专利,进入全省职教专利申报先进学校行列,建立专利成果转化机制,实现部分专利成果转化。

二、条件保障

学校将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列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程,从组织、制度、经费、物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

(一)健全的组织网络

学校设立创新工作中心,职能部门设在教务处,由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专业系设立创新工作室,主要由专业负责人负责;各专业系创新工作室下设创新实验班,各专业班建立创新兴趣小组;另外,学校学生会还组建学生创新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创新发明活动。(见图1)

图1 学校创新组织结构图

(二)完善的工作机制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创新工作八项制度:全员培训制度、创新竞赛制度、项目开发制度、专利申请制度、“三证”试验制度、成果转化制度、经费保障制度、考核奖励制度。这八项制度相互衔接贯通,构成了中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持续的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创新工作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主要用于改善创新工作室条件,研发、制作创新发明作品,奖励创新发明成果。另外,学校还向市知识产权局积极争取专利申请经费减免政策和研发经费,加强校企合作,争取企业对学校研发经费和技术的支持。

三、主要做法

学校将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确定为“教育渗透+载体支撑+队伍培育+大赛引领+试点推进+成果孵化+机制保障”,努力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一)建立创新教育体系

一是融入课程体系。将创新教育的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融入专业教学,普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创新教育作为“三创教育”的重要内容渗透到学校德育课程中,将创新实践 ッ渗透到技能训练中,构建“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思、思中创”的培养模式。二是融入培训体系。坚持将创新培训纳入校、市、省三级培训体系中,多次邀请省职教创新大赛专家组成员和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开展科技创新辅导。

(二)构建创新工作载体

(三)培育创新教师队伍

创新型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一是强化团队建设。学校组建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专业骨干教师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工作团队。专业教师每学期做到“三个一”:参加一次创新培训,指导一次创新活动,完成一件创新作品。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必须由获得过市级以上创新成果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享受名师和中层干部待遇。二是加强创新培训。强化省、市、校不同层次的创新师资培训,培训内容拓展到“TRIZ”(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等先进的发明创造理论和专利申请、作品查新等知识,逐步提高创新工作室成员应用创新理论和创新方法设计课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重视考核激励。学校每学年组织对创新工作室的考核,评出等级;将教师指导创新发明的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对指导学生获创新发明奖项的教师参照技能大赛标准给予奖励。

(四)开展创新竞赛活动

建立“创意征集―集中撷选―作品制作―专利申报―参加竞赛”的创新工作流程。一是举办创意大赛。创新源于创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全校学生参加的创意设计方案征集大赛,在班赛、系赛后,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提交不少于学生数10%的作品参加校赛,评出优秀创意设计。二是举办创新大赛。学校每年在学生创意大赛的基础上,举办创新发明节和创新大赛,展评创新成果。目前学校已形成“全员参与、层层选拔”的创新竞赛制度。学校还先后承办了淮安市第四届职教创新大赛、第三届职教创新发明节暨第七届创新大赛,参加过第七届国际发明展、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全部六届省职教创新大赛和全部三届青少年发明家☭评选。 (五)推动“三证融通”试点

学校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全体学生―创新兴趣小组学生―创新实验班学生。学校以创新实验班学生为主体,探索“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利证书”的“三证融通”试点,具体做法:一是加强专门培训。依托创新工作室定期组织实验班学生创新专项培训,包括创新技法、专利申报查新等培训。二是加强实践锻炼。创新的火花来自于实践。学校组织学生深入企业、深入基地实习实训,结合本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寻找创新课题。三是加强专利申报。要求实验班学生毕业前完成一件与本专业相关的个人专利作品。目前,学校已培养了近30名“三证”毕业生,他们中有的实现高质量就业,有的走上自主创业的成功之路。有学生形象地比喻“技能创业像爬楼梯,专利创业像坐电梯”。

(六)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是职业学校创新发明的助推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也是实现创新成果转化的终端器。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实践和成果转化的方法、途径和机制。一是构筑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学校与行业协会、企业各自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建立公共技术平台,目前,学校与江苏瑞特电子等10多家企业共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有力支持了学校师生的创新实践活动;二是建立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校企共同确定产学合作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共同参与产品研发,推动创新发明成果的转化。三是落实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布急需改良、创新的产品(技术)信息,鼓励师生面向企业与市场需求开展成果转化,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奖励。学校专门成立了弘硕科技公司,着手开发有市场潜力的创新作品。

五、主要成效

(一)创新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过去认为创新是高层次人才的事,对中职学生是拔高要求。现在学校通过广泛的创新教育培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创新,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中职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年来,全校师生参与创新培训达8000人次,超过80%的学生参加了全校的创意大赛,共征集创意作品3000多件,基本实现了创新大赛“四覆盖”的目标,学生的创新热情高涨,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二)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2008年以来,学校共有600多人次参加了市级以上创新大赛,其中37名学生拥有自己的专利。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这些学生在专业技能水平、毕业后的岗位和薪酬、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方面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杜伟强、肖君、沈坚等一批“三证”毕业生积极参与或带领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水平。

(三)创新成果丰硕,确立全省领先优势

六、体会与思考

学校在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有待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创新课程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现在还只是在专业课程中要求教师适度融入创新的一些内容,没有将创新教育单独列入课程实施计划;“三证”融通试点的范围还比较小,没有有效建立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与专业的结合还不紧,缺少对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有重要开发价值的创新发明,契合专业需要的创新指导亟待加强;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要加大,尤其要重视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还没有形成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格局,校企共同研发的平台还没有形成,创新成果的转化率低,实际收益小。

针对创新教育和实践存在的问题,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创新教育体系,将创新教育列入学校必选课程,列入学生素质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三证”课改实验,扩大“三证”融通试点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创新工作室功能,构建集创意设计、作品制作、成果展示、创新指导于一体的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产权归置“四个机制”,共建信息、资源、技术、资金、研发和转化“六个平台”,打通“产、教、学、研”通道,共同培育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