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操的用人之道对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摘要:“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三国时的地盘之争,实际上是一场人才之争,人才的贮备决定了各个诸侯事业的兴衰荣辱。一代枭雄曹操,在择人方面,唯才是举,兼收并蓄;在用人方面,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在激励方面,褒亡厚往,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管理方面,制度先行,赏罚分明。由于曹操善于网罗人才、使用人才,终成就一番霸业。但曹操重才轻德、多疑残暴又落得“白脸奸臣”的骂名。审视曹操用人的成败之道,对当今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曹操;用人之道;策略;人才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比,三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然而,正是这不到百年的历史,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忆。“人才莫盛于三国”,人才辈出,智慧谋略层出不穷,是“三国热”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认为,三国之战,其实就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曹操是一个大赢家。曹操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创业者,他从一个朝廷要犯,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为其子建立曹魏,平蜀灭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曾称赞曹操为“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的成功,在于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有成功的人才之道,在于他深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懂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深刻道理。但曹操重才轻德、多疑残暴、不守规矩,不仅导致了后期司马懿的叛乱,整个江山落入他手,而且落得“白脸奸臣”的千古骂名。两个极端的结果确实值得当今的管理者深思。
二、曹操用人的成功之道
(一)择人策略:唯才是举,兼收并蓄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当时论综合实力,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等人远在曹操至上,而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问题看成是赢得最后战争胜利的根本问题。“吾认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道出了曹操成功的真谛。
曹操的择人之道还讲究兼收并蓄,“就才于敌”“、楚才晋用”。按照当时的情况,靠“百年树人”的思想来培养人才肯定是不行的。曹操很好的做到了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其身边的文成武将来源广泛,途径各异。“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曹操身边的人才,有主动投效之人,如郭嘉、贾诩、荀等名臣;有投降叛将,如张辽、徐晃、张邰等大将;也有各种途径推荐得来的人才,如荀攸、华歆、司马懿等;还有曹操的政敌,如陈琳、魏种等。甚至刘备、关羽等都曾在曹操帐下打过短工。人才来源的多样化,既壮大了自己,也削弱了竞争对手。
正因为曹操唯才是举,兼收并蓄,所以他的身边始终人才济济,最终形成“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壮观场面,奠定了曹操事业的重要基础。
(二)用人策略: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有识才之能,知才之智。只有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能最大的发挥人才的作用,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首先,曹操善于考察人才。要做到知人善任,首先要知道谁是人才,有什么才能,应该放到什么位置。对于网罗到的各种人才,曹操并非一律给以高官厚禄,委以重任,而是先进行有效的了解和考察。比如文官通常先安排在£自己的丞相府工作,经过了解后,再根据人才所长授予具体职务,派往基层锻炼,经过历练后再提拔;对于武将,一般也是先从基层将领做起,根据战功进行提升。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用人氛围,对人才也是一种保护和培养,还避免了像蜀汉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其次,曹操喜欢选将量敌,人尽其才。曹操曾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计於庙堂。”在符合组织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曹操使用人才时尽量的照顾下属的偏好,下属们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就让他们做什么,真正做到了“量才而用”。郭嘉就评价曹操的用人是“唯才所宜”。曹操懂得能岗匹配原则,很是注意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崔琰等人清正廉明、作风正派,曹操就让他们从事人才选拔和考核工作;司马芝等人铁面无私、为人耿直,曹操就叫他们担任行政执法工作;枣祗等人有老黄牛的精神,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从事“屯田”管理工作。因此,《三国志》称曹操“官方授材,各因其器”。
(三)激励策略:褒亡厚往,不以成败论英雄
曹操除了广泛选材,知人善任,其激励手段也十分高明。三国演义记载的望梅止渴、赤壁大败之后的曹操“三笑一哭”都充分体现了曹操高明的激励策略。而笔者认为,曹操最出色的激励策略是褒亡厚往,不以成败论英雄。
从管理学上来讲,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曹操曾说“势有不得已也。陷之甚过,则从计也。必殊死战,在亡地无败者。”当士兵没有退路,陷于绝境时就会听从指挥,拼死战斗。而褒亡厚往是激励下属士气的关键因素。曹操说“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也就是说,奖励死者其实可以鼓励活着的人,厚赏前人可以激励后来的人。曹操用这种方法激励下属,使整个部队从上到下,在战争中能不怕牺牲,没有后顾之忧,奋勇杀敌。这也是曹操能屡败屡战,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 曹操在员工激励中,유还能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曹操集团在当时地盘最大,作战次数最多,如果以成败论英雄,估计很多将士都要斩杀于阵前。事实上,曹操一生,败仗甚多,但他并不过分计较,而是及时总结经验,以备再战。当打了胜仗时,曹操总会把功劳归于下属,进行奖励。更重要的是,当打了败仗时,曹操会首先做自我检讨,不会因此惩罚下属。比如大将曹洪、李典在驻守南郑、进军新野等地时被刘备集团打的一塌糊涂,损兵折将,但曹操并没有按军法处置他们,而是让他们戴罪立功,继续信任、使用他们。大将夏侯渊、徐晃 、张邰等人都曾吃过败仗,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曹操对他们都是宽大处理。这也使得这些下属对曹操忠心耿耿,鞍前马后一生。
(四)管理策略:严于法令,赏罚分明
曹操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却非常注重法令。“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曹操充分认识到,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政稳国安,必须做到法令严明,赏罚分明。曹操认为“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事实上,曹操很早就以严于执法而闻名。他在洛阳任北部尉时,就“造五色棒,县门左右个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形成“京师敛迹,莫敢犯者”的良好局面。曹操不仅不能容忍别人触犯法令,而且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有一次曹操的军队经过麦地的时候,其马受惊,驰入麦地,曹操要求主簿治自己的罪。主簿说“罚✫不加于尊 ”。曹操却说:“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于是曹操“割发代首”。这在发肤受自父母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
曹操在人才管理中还非常注重赏罚分明。曹操认为,“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所以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虽然曹操希望赏罚分明,但总体来看还是慎于刑罚而重于奖赏,曹操说“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这种态度也有利于减轻下属的畏惧之心,敢于直言进谏。更难能可贵的是,曹操能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奖励的方式,以满足人性的需求。如在关羽斩了颜良和文丑后,曹操对其进行了物质奖励,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此时的关羽没有任何名分,被授予皇家许可的汉寿亭侯多少能满足关羽内心深处对成就功名的需要。而对徐晃等人,曹操却经常使用精神激励,多次夸徐晃“有周亚夫之风矣”。此外,曹操在奖励的时候还注重等级,明码标价,如在与马超作战时,马超败退,曹操为了鼓励众将追赶马超,规定“得首级者,千金赏、万户侯;生擒者封大将军”。曹操在实行奖惩时还主张“赏不逾日,以达明赏罚,呈用众,若使一人。”
三、曹操用人的失败之道
(一)重才轻“德”,后患无穷
曹操在招贤纳士之时,提出“不忠不孝之士,只要有才,一样不可错过”,这在三国乱世的特殊时期,因曹操势力的弱小,迫切需要人才☮强盛起来的前提下,对曹操的政权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然而却也给曹魏政权埋下了隐患。曹操掌权因其特殊的执政才能,残酷高压的手段,手下的将领都不敢妄自行动,然而,在曹魏第三代政权时期,曹爽执政,曾被曹操重用的司马懿叛乱,终结了曹魏政权。这正是曹操过度重才轻“德”的结果。
(二)性情多疑,用而不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一代枭雄,性情多变,待人多疑。赤壁之战,曹操的战败皆因周瑜把握住了曹操致命的性格缺陷,使用了离间计。曹军南下,军队不谙水性,在面对孙权以水为护的领土时,十分为难。蔡瑁、张允本是刘表的部下,刘表战败后,投靠曹操,因其卓越的水师才能,被曹操委以重任,然而,曹操并不全信他们,因故,在赤壁战前,斩杀二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曹军大败,丧失了一统中国的机会。
(三)唯从是用,残害人才
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清晰地展现出曹操自私自利的枭雄形象。在人才的选拔方面,曹操一方面提出“唯才是举”,另一方面,对于不能够为我所用的人才,实行高压、残害,令后期曹魏集团,军中人人自危。比如曾为曹操立下显著功劳的荀,后来因发现曹操没有匡扶汉室之心,只是一心想建立自己的政权,而与曹操意见不和,曹操南下征讨孙权时,下令其自杀。
四、曹操用人之道对当今管理者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曹操用人提倡“不拘小节”,认为对于人才的录用应该要善于利用人才的长处,避免人才的短处,知人善任,从观念上颠覆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人才观,树立了新的人才概念,也因此吸引了大批人才的集聚,为曹操集团的胜利积累了雄厚的基础。但也正是这种人才观导致魏国的江山易主。因此,在当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把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 提高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既要注重人的能力,又要关心人的道德。如蒙牛的用人理念:有才有德,提拔重用;有才无德,谨慎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
(二)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
曹操用人十分注重人才的激励,既提倡实行严格的法治,又提倡大兴奖励,赏罚分明。曹操“二哭典韦三哭郭嘉”是其激励才能的代表事件。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靠薪酬激励。当代西方的人性假设研究表明,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诉求,所以企业要尊重员工的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甚至可以让员工自主的选择激励方式,做到真正的个性化的奖励,从而激起员工的认同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不单单是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曹操的管理中,实际上提倡的是导狼性文化,为了结果不择手段。这种管理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长期来看危害极大。西方企业文化研究结果表明,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坚强的正确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对内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加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最终激励员工奋发进取,提高士气,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外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当然,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必须经过不断地引导、灌输、示范,先融入制度里,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中,并最终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