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实施之我见
【摘 要】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实质、制定依据、教学的实施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和合理的教学安排,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任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实♒质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指标,具有指导与选择教学策略的功能,也是评价教学是否具有实际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依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既起着统帅教学过程的作用,也起着评价教学成功与否的作用,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那么如何来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在“育主动发展的人”的教学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教材文本和学生状况的具体分析,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整体的设计。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有:转变物理教学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
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主要是:
1.依据学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的根本,课堂教学的目标要具体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学习的起点(前在状态)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潜在状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确定每节课的具体课时目标,目标必须要与学生的学力水平相匹配,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如果目标设定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超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困难重重,四处碰壁,即使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也无法达到教师预设的学习状态,这样的目标即使事先规划得再好,也是无果而终的,她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目标如果过低,课堂的内容是学生已经把握或者是基本把握的,则课堂上学生即使不太努力、或者只要稍作努力,也可以把握课堂所有内容,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失去了努力的必要,久而久之,就会对课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产生怀疑,从而对课堂学习感ฬ到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率。
2.依据课题。同一学科,不同的课题,其教น学目标也应有所侧重。因为不ญ同的课题,其知识及能力的构成方式不同,学生在探究这些知识时,需要投入的思维方式的重点不同,所以应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趋向,侧重在三个维度的某些方面或某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以体现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目标的教学实施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确立正确的师生观,改变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传统师生观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把自己的知识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强塞给学生;学生则无论原有的学力及兴趣爱好如何,都必须步调一致地按照教师的讲解去被动、机械地接受。新课程倡导教师应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其作用是在教学目标的总框架要求下,通过课堂的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学习、研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自主建构、自主发展,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体。只有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地发挥,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应。
2.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物理知识是生动而多样的,这些知识在呈现给学生时,其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该是简单而机械的。那种只靠一根粉笔、一张嘴的以陈述为主的教学方式,只能让生动的知识变得死板、僵化,从而失去对学生应有的诱惑。其实,物理知识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有引人入胜的实验启发式、也有设计巧妙极具思考的问题引入、也可以把发生在学生身边充满物理内涵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回忆,引入新知。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实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为只有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形成学习效果的质的飞跃。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视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4.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正受到教育工作者的不断重视。由于信息化具有是开放性、公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的特征,所以她可以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要求下,可以发挥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最大作用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就意味着把信息技术作为是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清楚,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手段在那些方面发挥作用,发挥什么作用。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形式来展示,减少学生在课堂思维上的障碍,提高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