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科学思维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和利用图像式思考来辅助表达思维的工具。其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是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他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科学思维是运用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认知过程。在科学教学中,可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在教师备课中善于设计思维导图
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备课要抓住备教法这一关键。在备教法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思维导图来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如在设计六年级上册《找拱形》一课中,可以用以下的思维导图来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以上的思维导图,再经过老师的引导,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身边的拱形,也基本能掌握找拱形的方法。这个思维导图也培养了学生找拱形的思维模式,也让学生得出找拱形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二、在实验活动中善于画出思维导图
在科学教学中,实验活动是关键,学生如何才能真正理解或认识某一现象或某个知识点呢?可从实验报告中呈现。实验报告是记录学生思维过程或记录学生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如果有一份记录学生实验过程的实验报告,其设计是优秀的,这种实验报告很难用文字来表达,但是用图表的方法去表达却一目了然。如下面这个实验,学生的实验报告就适宜用画图表的形式进行。
如下图:请你用画图的方法标出电流的路径。
从上面学生画的实验报告记录来看,可看出学生是有思维活动的,思考过电流的流向,可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思考过程,如果不画思维导图,让学生去说可能很难表述清楚。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我想学生的思维不活跃也是难事。
三、在实验分享中善于解析思维导图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实验分享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此环节是如何推销自己的实验方法及如何让别人明白自己是怎样完成实验的一个过程,也可展示自己是如何分析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的。如何在实验分享中让听者觉得简单明了。如果有一个清晰的思维导图,再加上汇报者清晰的语言表达,那么,这样的实验汇报就算是完美的了。如下图是一个实验小组的实验汇报结果,他们也用了思维导图来说明自己的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且也总结出实验结果。例如,五年级下册的实验《热是怎样传递的》,其中有一组学生的思维导图如下,并作了如 ت下汇报。
学生对以上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思维导图解析:当使用酒精灯给涂有凡士林的金属条加热时,会看到加热前火柴都被凡士林依次粘在金属条上,当给金属条加热时,观察到刚开始时金属条上的火柴都没有动静。半分钟后,金属条上的凡士林也慢慢溶化,金属条上的火柴沿着铁架台一端依次掉落。由此可以推断,接近酒精灯火焰处温度是最高的,热量也是最高的,随后其热量会传到金属条温度较低的另一端。从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热量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
从上面的学生汇报来看,学生借用思维导图清晰地说明了这个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从中也可以完全肯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经过了认真思考,也是进行了认真实验分析,才能画出这么准确的思维导图。从学生画思维导图和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解析来看,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挥。
四、在科学笔记中善于引用思维导图
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实验记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科学课中,科学笔记要求学生除了要记下教师强调的知识重点外,还要求学生把自己思考的过程也在笔记本里记录下来。在记录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我要求学生不一定用文字记录,更建议其用思维导图来记录。如下图(《磁极的相互作用》学生笔记),这些就是学生的一些课堂笔记随选。
学生在进行猜想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他们就ฉ可以用简单的思维导图清晰地表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这就是思维导图的魅力所在。只要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思维导图的表达,很多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就会变得更简单。如果在上述实验中,学生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比较难,但是用思维导图就显得简单多了,因为无论是“排斥”或是“吸引”,学生都不能准确说出来,只有当学生发现了这种现象,老师把这种现象进行描述和命名时,学生就会把这一实验现象牢牢记住。另外,老师通过学生的思น维导图,也可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明白其分析是否科学。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科学思维就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会得到有效
提升。
思维导图是在科学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的补充,学生通过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科学知识,会觉得实验结果是那么容易表达。教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听起来是那么轻松,思维导图看起来是那么简单,用起来是那么实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为我们科学课堂的效率提速,为我们科学思维的培养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