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在心理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论文论文关键词】心理学教学 自主学习 师生关系 兴趣 主体意识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问题,分析了自主学习的内涵,指出引导学生自主自主学习的方法,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主体意识以及分阶段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ท主学习。
1.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在讲授《心理学》“记忆”这部分知识时,设计了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查找资料——课堂交流——理论讲解——分析讨论——总结归纳,即让学生先在网络上查找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的记忆规律,请学生分析记忆方法,最后将心理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总结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但是没想到在第一个环节就出了问题,我布置的课前任务“在网上查找收集有效的记忆方法”,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完成,全班只有几个同学收集了资料,而且资料来源仅限于
一、两个网站,虽然课堂教学仍能照常进行,但是学生的学习基本上仍是被动的。我问一些同学:你们为什么没有去查资料?有的说我们不习惯这样做,有的说老师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查,所以觉得可做可不做,有的说听老师讲已经觉得很好了,所以没有想去查资料。学生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学生总是习惯于被动的接受学习?学生应该怎样学习?!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仍然很少看到学生主动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被老师叫起来后,会习惯性地捧着书本读上一段,对于老师提出的较灵活的或需要思维发散的问题,他们有的不敢回答,有的学生会小心翼翼地再问老师一遍:“是不是让我说书上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2.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言的。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2.1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具体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
2.2 以弗拉维尔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2.3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齐莫曼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计划的或已经熟练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我国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内涵也有一些理论探讨,庞维国认为,应从学习的维度和过程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学习的维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诸方面来综合地规定自主学习的本质属性。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作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学习过程界定自主学习是指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能力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 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指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自主学习需要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因而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有效性、相对独立性、自我监控性等特点。
3.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有学者指出,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实现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和行为的转变。教师已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活动。这种交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心目中的学生,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例如:我在组织课堂讨论时,总是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每位学生都加入到讨论之中,在学生尚显稚嫩的讨论发言过程中,我常常适时 ☺地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学生慢慢消除紧张和自卑心理。当我布置的“查找记忆方法”任务学生未按时完成时,我没有简单草率地批评学生,而是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原因,并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后来学生逐渐有了一些进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和谐。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毕业论文时,我没有把自己摆在导师的位置上,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一步步引导学习和研究的深入。总之只有在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求知,敢想敢说,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发展。
3.2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主体意识。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兴趣同样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价值取向与选择。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就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一堂课上得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兴趣,学得生动活泼而愉快,那么,你就是要他不要学,他也是欲罢不能。在心理学课上我常常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学生讨论学习,例如:非典时期,我们探讨怎样消除恐惧心理;伊拉克战争爆发时,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看战争;马加爵事件后,我们分析造成人格缺陷的原因;学生考前紧张复习阶段,我们谈记忆方法,情绪调节方法等,还有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如“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知觉整体性、恒常性”、“听短时记忆广度”、“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兴趣的带动下,被动学习的局面在慢慢扭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逐渐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心理学课,课堂发言越来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而且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有的课余时间还主动借阅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准备将来报考心理学专业。
3.3 分阶段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一指导原则。有学者指出,它包括三个过程,即基础性自主学习,探究性自主学习,实践性自主学习。基础性自主学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在已掌握一定的知识面上,通过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再获新知的一个过程。探究性自主学习是在基础性的自主学习上的发展,它是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自己独立思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有趣味、又有理论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实践性的学习是学生独立运用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亲身体验,并在体验中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自主学习的更高层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更充足的时间,对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自我调整、自我监控、自我反馈。让他们“以参与€求体会,以创新求发展”,逐步培养独立的学习、生活、工作能力。
我在教授“双语教学理论”这门选修课时,首先让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自主学习,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来完成,然后给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开展探究性的自主学习。如“你怎样看待✎双语幼儿园?”“你是否主张让幼儿学习英语?”“谁来教幼儿学英语合适?”“什么是真正的双语教学?”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非常激烈。最后,我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双语教学活动,和幼儿园老师一起研讨教学,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还主动在幼儿园尝试英语教学,期末学习结束时每位学生都写了关于双语教学的研究论文。后来,尽管这门课程的学习已全部结束了,但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消退,仍有一些学生主动与我联系,或是请教问题,或是借阅资料,或是表示希望参加双语课题研究活动。可见,学生并不是天生不爱学习和钻研,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潜质均有待于教师的发现和引导,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本来属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还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歧.《新世纪教师素养》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48页.
[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