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时间:2025-01-13 06:39:3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小学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我国小学民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力图突破技能、功利的制约,追求艺术教育的本体价值。但是在社会、国家教育政策,招生升学政策、学校外部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他们在民乐校本课程的探索中总是在两种课程开发方案之间徘徊,导致民乐校本课程出现了这种自身无法摆脱的困境。

一、民族音乐校本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怎样权衡艺术教育人本化的理想与功利化的现实

当一所小学能将艺术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的时候,这就足以表明,教育者们的艺术教育观念远远不是我们所设想的那样落后、保守。教师们有着很ツ丰富的艺术教学科研经验,也有着美好的艺术教育理想。怎样权衡艺术教育理想与艺术教育现实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每位艺术教育一线教师们以及专家学者面前的问题。在对中小学中民乐校本课程开发进行调研的时常听到看到老师们的众多无奈。这是大环境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这是学校的动向,我们个人也无能为力;这是压力所迫,虽然这些说法中或多或少的带着推卸责任的意味,然而这确实也道出了实情。国家的教育政策、社会的艺术教育观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领导的决策、专家理念的影响等等这一系列的因素交织在一起,纷繁复杂,都在相互纠缠相互影响之中作用于学校的艺术教育。面对现实,任何一方力量的变化都会影响艺术教育最终的结果。目前我国小学校本课程发展的历程可以说是在这其中纠结挣扎的过程。但是任何纠结和挣扎都是有意义的。面对现实,我们脚踏实地,面对未来,我们怀抱理想。今天的艺术教育缺少的不是专业的师资,不是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不是经费,不是专业的设备,而是坚持理想的决心,是贯彻理想的耐心。

(二)如何整合学校艺术教育资源

随着国家、社会、学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原有的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在中小学中不断的被挖掘和丰富。除了学校自身的艺术课程资源,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也为学校创造了课程资源,同时学校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资金、观念、人力支持都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蕴含的丰富的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师资资源、人力物力资源、政策资源都是艺术教育所需整合的要素。怎样将这些有意义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怎样让丰富的课程资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有限的课时与无限的知识是一对永恒的矛盾。怎样在有限的课时中把握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并按照这一价值核心价值的标准整合已有的艺术教育资源,使得这些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其价值,达到最大的效益。

(三)怎样将专家的课程建议与本校的教学实际相融合

课程专家与作为学校艺术校本课程开发参与者与指导者在学校艺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专家凭借自身多年的学术研究,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看法可谓是高屋建瓴,其课程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美好的教育理想,通常表现为艺术教育的应然状态。但是在现实的艺术教育环境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使得艺术教育现实出现更多的缺憾,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实然状态。课程专家提出的课程的应然状态与现实教育中表现出的实然状态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容忽视的鸿沟。专家因为自己研究者的立场,对于所要指导的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其理念落实的各种现实因素的了解不足,就容易出现专家指导的在学校没办法落实,或只能落实一部分,甚至只能落实一阵子。而小学由于自身对专家理念的理解不到位等原因也会出现表面上支持专家的指导,但是实质上没有什么成就。如果错误的估量了这条鸿沟的阻碍作用,将它视而不见,必然出现课程开发的各种预期无法在教育教学中得到落实,最终导致其半路夭折。

二、民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民族音乐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它相較于美术、音乐、艺术课程等国家课程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亦承载着来自各方的众多期许。在一定程度上民乐校本课程的多重特殊身份导致了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诸多困境的产生。

(一)身份之一:发展学校的利器

民族音乐校本课程诞生有一部分契机源自于学校的发展需要,面对学区内生源减少,学校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这一局面,民乐校本课程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学校走出了学校在生存发展上面临的困境。随着民乐校本课程的发展成熟,学校得到来自国家教育部门、省教育部门、☮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多的认可,知名度逐步的提高。但是荣誉的延续需要满足荣誉授予单位的评价审核要求以及相关政策,一旦稍有疏忽或偏差,已经获得的荣誉或许就要花落别家。为了实现发展学校的目的,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迎合上级主พ管部门的要求,极力满足各项政策的规定,而不能按照学校自身的实际状况和美好理念进行。

(二)身份之二:专家实现教育理想的试验田

课程专家有极强地将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愿望,他们希望能够为教育现实作出努力和贡献。当学校校本课程与专家进行对接时,校本课程很快成为课程专家实现自己教育理想的试验田。他们辛勤地在这块试验田耕耘,努力将自己的教育理想系统化、条理化地落实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并期待着秋天的收获。然而,今天的学校在相当的程度上是控制在政治家、教材出版商手中,此外,学校当然也隶属与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政治家、家长和社会经济势力在影响学校性格方面总是比教育学教授提出的课程方案的影响有力的多。作为课程专家,尽管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但是对学校的影响事实上是不多的。确实,我们可以合理的下这样的结论:教育学教授对这个国家的学校的现状不承担责任,正像商业学校的教授对美国公司的状况、政治学教授对美国政治的状况不承担责任一样。同时,存在的问题在于活跃于课程改革之中的教育学家、教育实践者和学者,指向与改善而不是理解,指向于行动和结果而不是探究。更多的关注于自己的行动和所要取得的结果,而忽视了依靠怎样的途径来达到结果,使得理论与实践开始不幸分离开来。正如有的学者这样界ฐ定她的处境:一只脚踏在课程空想家的营地里,另一只脚踩在现实世界里,在这里,教师和校长处理着日复一日的问题。

 (三)身份之三:国家教育政策的晴雨表

校本课程究其实质乃是课程权利的部分下放,它意图授权给公民,使公民能够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但是校本课程又终究是在国家课程权利的统辖之下的,教育方针政策、升学招生以及就业政策的出台或变化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民乐校本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晴雨表。特长生的升学招生政策,使得学生家长们对艺术学习趋之若鹜,利益地驱动也直接地影响到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目标取向以及课程的发展走向。在某种程度上,艺术特长生是为了满足国家对于专门人才的培养需要,政策的出台并非直接指向学校校本课程,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政策存在的可能导向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当政策中的现实利益被挖掘并成为追逐的目标时,政策本身已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与专家的教育理想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学校发展只能在政策利益的驱使下,违背初衷追逐利益。

(四)身份之四:家长意见的传声筒

在校本课程领域家长有着较强的话语权,这亦是校本课程授予公民的权利。不管想要占尽教育政策的有利优势,享受升学考学的便利还是期望孩子能够有一技之长,在闲暇时间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亦或是希望借助音乐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抱着不同的目的让孩子学习民族音乐。从决定让孩子学什么,到是否让孩子继续学习,家长有着很大的决定权。家长会因为对民乐教师教学的态度和教学方法存在异议而决定让孩子放弃继续民乐学习;家长会参考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孩子确定所学乐器的种类;家长会根据孩子文化课以及乐器学习的情况决定是否让孩子在未来从事专业的艺术学习。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家长们的追求和意见,比以往更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民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走向。然而没有专业的丰富的艺术教育观念做指导,亦容易将教育政策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误读。在民乐校本课程的学习中,大多数家长们更多的关注的是技能化的学习,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围绕孩子日后的升学、考学、就业、工作做打算,家長的这种观念对民乐校本课程开发给予更直接更显而易见地影响。

(五)身份之五:满足学生需要的加餐地

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其需要理应受到最大的关注与重视,民乐校本课程理应是满足其需要的加餐地,但事实上,由于学生自身自我意识的缺乏,不能清晰完整的表述自己的需要,导致其需要很难被体察,常常出现将社会经济政治的需要、学校的需要、课程专家的需要、家长的需要视为学生需要的情况。错误的解读学生的需要,使民乐校本课程开发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是出现各方打着学生需要的幌子行满足一方需要之实。

(六)身份之六:学校间的竞技场

校本课程是一门充分凸显学校特色的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各级各类学校纷纷意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校长远发展,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性。同时,校本课程亦是一所学校中全体教师的智慧结晶,学校资源的充分统筹利用的载体,究其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所走之路亦有所不同,为了凸显自身的特色,即使略有相同,学校也会想尽办法使之不同,具备自身独一无二的特色。在同类同级别的学校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间竞争的过程。这种竞争存在着良性的优势,同时也表现出为了竞争为了取得成绩而图快图大走捷径的问题。竞争关系的建立一方面促进各个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在相互学习鉴中谋求发展,另一方面这种相互学习借鉴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另外,竞争关系的建立势必导致各学校间为了谋求学校的发展对政策规定的现实利益的争夺,在争夺中你追我赶、一较高低,从而失去了对校本课程开发所保持的原有理想和理智态度,错将学校的需要当做学生的需要。

民乐校本课程的身份复杂多样,就如同一个处于现实中的人,被来自各方的力拉扯着、争夺着,在此时这方力稍大,校本课程开发的走向会一时偏向于它,而彼时那方力过甚,其走向又倾斜于它。但更多的时候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力交织在一起,在彼此的相互加强和抵消中,共同以某种规则秩序或无规则秩序的牵制着民乐校本课程开发的走向。学校既要听取国家教育政策的指示,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努力达到其不一而足的量化指标,迎合家长们追求最终教育效果的呼声建议,招架学校间各种校本课程成果与荣誉的比拼,考虑学生的需求,从而不得不在人本化的教育理想与功利化的教育现实之间徘徊,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 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课程专家提供的课程资源,国家教育政策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各种资金、人力物力以及社会资源,家长们对于学校课程开发所能贡献的认同性课程资源,以及同类学校所能提供的互补互助课程资源❣。这些来自不同提供者所提供的课程资源在学校民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被整合利用,但是这种整合和利用确实受各方力量的强弱、影响的大小所左右,当一方影响力足够大,以致其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中所不能轻视的力量,那么必然导致学校对其手中握有资源的利用,而忽视一些其他方面资源的整合。由于其外部某两个群体或某几个群体之间利益相悖或相斥时,这时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则更是反映方力量较量、拉扯的结果。把民乐校本课程从它所在的多样的、相互作用的情境中孤立出来是荒谬的,只有把课程放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背景中分析,才能在综合的意义上理解课程,理解导致课程陷入困境的原因。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