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居文化中的风水及其变迁
风水是科学还是迷信
2004年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发布了《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风水这一概念本身是作为一门选址科学而产生的,一开始就具有地理区位的意义,相当于今天的环境科学。但在后来的发展中,风水常与术数,卜筮,阴阳结合❅,带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一般人常难以理解,从而被趋利谋财之徒利用,成为其骗钱敛财的迷信工具。可以说,风水本身是科学,但是在发展中沾染了大量迷信玄学色彩。好比宗教本身不是迷信,却常被披上迷信外衣。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风水这一范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趋利避害,作为传统选址科学的风水;二是预测吉凶前程,作为民俗活动的风水,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三是合理布局,优化栖居环境,作为当代地理科学的风水。
传统风水ฉ学的思想精华
顺理即吉,逆理则凶 古代风水认为地分阴阳,宅有吉凶。山形地势,采光通风,河流走向,地质水文,都直接影响到家宅的健康和安全。顺应其机理,达到和谐,互不为害,即为吉。反之则凶。其中最朴素的道理就是不能忤逆自然。顺应自然之理,利而不害。这是《周易》经典所遵循的大道,也是传统风水的指导思想。
天人合一,人地和谐 中国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天地人合一。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等方法及原则,旨在选择合适的方位和布局,谋求建筑与天道及人居的和谐,排斥人为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这是中国道家自然无为思想在风水学中的最高体现。
天人感应的系统论思想
把天地人看作一个大系统,这其实是当代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的最早体现。它注重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感应,并指导人如何按这些感应来选址和建造,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这无疑是把人的因素放置在自然大环境这一系统中来看待。
中国风水既以地理学为基础,也融入了生态、规划、建筑、易学等方面的思想理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既有我国古代地质、地学、生态、景观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又深刻渗透着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思想追求,包含着深刻的系统论方法。
与周易预测学的结合,这是传统风水学的最大特色,也是古代风水最容易被利用为迷信工具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古代风水在中国农村的普遍流行且大行其道,绝大多数是出于这个原因而存在。尽管如此,也无法掩盖它作为一门科学所蕴含的瑰丽的思想精华和智慧成果。风水学,是我国一项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当代栖居文化中的风水:两个特点及布局原则
两个特点:
1、以当代地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地理科学中的大气、地形、水文、自然灾害和环境保护、交通与聚落等理论,是当风水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这也决定了当代风水学的科学性。
2、以宜居、安全、健康、环保、舒适、优雅为价值追求。摒弃古代风水的吉凶祸福之说,追求科学文明的栖居环境。
布局原则
1.地理环境整体性原则――系统规划,科学选址
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论认为,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水文、生物、地貌、岩石等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彼此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整体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风水理论也是把某一区域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看待,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把区域中所涉山川、河流、树木、土壤、大气、阳光等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要素。然后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的关联,优化结构,寻求最佳功能组合。从这个角度看,环境中每一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与其它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保证选址的科学性,就要有这种全局观,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系统规划。
2. 地质勘验――有利于健康和安全
古代风水学对地质很讲究,认为地质决定人的体质,现代科学也证明这是科学的。地层是否稳定,地下水埋藏深浅,直接影响着住宅的坚固和安全。譬如垫层地质松软,则不适合营造高层建筑。在矿藏分布地区,由于采矿和地下水的分流,有可能形成地下采空区和地下水漏斗区,日久有可能成为陷落地带,造成建筑物的下陷和倾斜。土壤如果受过污染,有放射性或者毒害物质,或者当过垃圾场或与垃圾场太近,都会对居住者造成健康危害。
3. 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通风
中国位于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一年四季阳光都由南方射 ﭢ入。朝南的房屋利于采光。尤其是冬季,太阳东南升起,西北落下,正午在正南,朝南的房屋能够充分接受光照,使冬季不再寒冷。实践证明,冬季时朝南的房屋比朝北房屋的温度要高1-2度。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北风。中国大部分为季风气候,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房屋坐北可以避北风。夏季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房屋朝南可以接纳夏季凉风。
徽县地域狭窄,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崎岖不平,坎坷破碎,居民建房受地形条件限制很大。有些不得已建成南房,整个冬天只能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而坐北的房屋在晴朗的冬日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享受生活。
4.观察山形地势――避开天灾人祸
古代风水师认为山有来龙去脉,水有来气去势,合以卦象,关系祸福吉凶。说起来抽象而玄奥。现代地理学对于地形地势对聚落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认为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宜于居住。但也提出,在山区河流附近,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是危险地带。2010年8月甘肃陇南发生的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就是一个重要警示。在半山坡,干涸废弃的河滩上建房为选址大忌。
5.依山傍水
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生命之源泉,许多古代聚落遗址几乎都位于河边台地。这样的地域土地深厚肥沃,水源充足。后有靠山,避风保暖,前有河流,开阔通气,是理想的位址。
6.讲究“歪门斜道”
院落大门不要直对着正屋门,要歪斜而入。最好植以花木,辟以小池,即所谓的曲径通幽。这样看起来含蓄而雅致。就像写文章不能太过于直白。古代有钱人家的庭院里会有照壁,起的就是障景的作用,避免一览无余。
7.拥抱阳光,享受自然
传统北方民居讲究“九五之数”,即房屋的长☯宽之比为九比五,以合周易系辞:初九龙在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潜龙勿用。九五是个吉数。所以房屋建造时进深多为五米。为冬季避风,背土墙都不开窗户。现在建房面积都很大,不再讲“九五”,但是依旧按照老习惯,后墙不开窗户,或者窗户开的很小。这样最大的毛病是采光差。屋内阴暗潮湿,不利健康。阳光是一座房子的灵魂。有条件的情况下,房屋要尽量多开窗户。在有阳光的正午,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的赠礼。
8.追求人地和谐,环境优美
建房者为平整土地,砍掉竹木,房屋建好后又无暇绿化,结果在规划的新农村,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灰白色建筑,却没有一丝绿意。乍看就▲像是水泥瓷砖琉璃瓦堆砌起来的几何体,缺少栖居的诗意和优雅。建议如果有树林草地可以保留的,只要不妨碍建造,就最大限度地保留。小桥流水,竹木掩映,曲径通幽,这才是理想的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