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首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我国IT行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发展变化和IT行业内外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要求。教育模式和理念亟需做出创新和转变。在计算机教学中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首先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创新应该体现在教师对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上,并且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地实施和运用这些先进教学理念。为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通过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机会不断积累创新教学的各种理论和手段。借助现有课程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再将他们限制在课堂之上。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是创新思维的良好开端,学生能够注意到普通จ事物与特殊事物之问的不同之处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来总结、归纳、推理。
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对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有更加系统和熟练的把握,对计算机学科发展的历程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解。同时还要在这种对过去的理解和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早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解决未来的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因此教师这种创新思维的流露会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如一些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方便操作的地方,这些细微之处若能得到完善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注重通过这种细节上的变化和微妙之处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转变创新理念对于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创新教育中的问题,在继续学习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育理论和技能增加上,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创ข新素质提升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教学中营造创新的气氛和环境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具有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应当注意对学生创新积极性的保护。在当前的教学中,传统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整个教学环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设定的程序进行学习。这种模式对学生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他们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的设计和轨道时,往往使得教师猝不及防,教师也会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初始阶段就被扼杀了。这种教学环境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和成长的。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保护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反映的新问题应当及时的给予解答和分析。
将创新教育扩展到课堂之外。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应当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去完善和发展。这与计算机学科的性质存在很大联系,计算机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学生不但能在课堂上接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大量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创新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还应当扩展到更广泛的环境和氛围当中去。鼓励学生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中去发现新问题。带着些新问题回到课堂上做理论验证或者提出之后由教师系统的解答。另外还应当注重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问的整合。加强学科创新能力的迁移,例如用计算机知识设计数学学科和教学演示软件等。
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举办各种创新活动,并设置相应的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创新热情,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于活动中出现的优秀作品探索实施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这样就能调动更多的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各个方面的创新。举办创新教育活动在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已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教育方法卐,每年各大院校和职业院校都不定期开展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各种赛事,这对学生创新积极性的提升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这些创新活动的举办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就大赛作品来看,其实用价值不高,虽然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但是这些创新成果看上去很美但是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再就是从参赛的选手来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公平获得这种资格。有些创新项目非常有潜力,但是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但是这些项目要么教师不能发现其中的价值,要么没有精力去帮助学生完☑善。因此只能选送那些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参赛了。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在根本上具备一种较为明确的创新自觉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需要在教学工作中给予重点培育,只有在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之后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辅之以必要的教学辅导手段,解决学生创新环节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应当以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为突破口,一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牵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的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任务。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语言识别转化软件等,让学生调动一切资源和知识完成这项任务。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小型技能竞赛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虽然我国每年都举办大学生计算机创新大赛,但是这些大型的赛事不是结合教学开展的。为此在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小型技能竞赛的灵活性与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中课程内容进展到某一程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时候,可以举办一次小型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技能比赛。比赛规则中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成分的体现。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指导,对于创新的方向和所用到的基础知识做简单介绍。学生应当以具体的创新项目参加这种小型技能比赛。在当前的教学中,笔者也举办过几场这样的小型技能比赛,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如果要求学生自愿参与的话,参赛人数不足全班10%,如果要求全体参与的话,学生被动情绪较为明显,抄袭现象大量存在,敷衍塞责。对待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是应当从教师做起,注重投入更大的精力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材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和依托。结合教材进行创新能力的培ห养首先应当注重对教材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教材内容非常容易因科技发展而显得滞后,对当前的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应当及时体现在教材当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新科技的魅力,了解创新对于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学习中充分体验这些创新精神对自身的指导意义。同时教材还应当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是一个复杂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又带有一定的统一性。这种现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带有很大不足之处。为此教材设计和编写中应当注重个性化设置和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