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即以阅读的方式去领会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对文章的阅读理解,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转变过程,而促使这一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既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所谓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能力。语感能力强的人很快ย便能捕捉到文字信息的丰富内涵及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甚至包括连作者自己也难以用语言确切地表达,然而又流淌在字里行间中的种种妙处。正如夏沔尊所说:“在语感锐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吕叔湘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在阅读中,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的作用是语感的根本作用。例如《荷花淀》中,当我们读到水生嫂等人商讨去探寻丈夫的对话时,了解语言文字的表面意思是不费吃灰之力的,但若我们要想真切✡地感受到其中不同女性的形象特点时,是非要有一种直觉、顿悟,即较强的语感不可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较强的语感能力,才能使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阅读教学的语感培养就是要训练学生感知语言的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从而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强调语感,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亦即表现为一种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一种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甚至表现为一种对语言的默契和领悟。而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计算机多煤体的出现,为语感教学提供了可能和极大的便利。
之所以有此结论,是基于对语感自身特点及计算机多媒体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直接可感性的,我们去阅读理解,必需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从阅读的实际情况看,正是因为了有丰富活跃的想象与联想的参与,语感才能显得具体、生动、真切。然而,想象、联想是否丰富,领悟是否深刻,体验是否真切,是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等知识、情感的储备等密切相关的。中学生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希望他们有多丰富的生活体验,有多广博的知识积累。那么该怎么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想象等能力,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语感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影像、动画、演示、图片等等资料,正好可以排除中学生这些方面的缺陷的不足,使他们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所以说,在阅读教学中,适当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是切实可行的。下面拟从两个方面加以实际操作方面的探讨。
(一)借助ช现代教学手段,品味语言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语感。好的作品的语言一定是准确、鲜明、生动的。所谓品味语言的表现力,就是引导学生努力去理解课文语言何以是准确、鲜明、生动的,去具体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究竟有哪些好处。例如《阿房宫赋》,尽管学生读得认真,但由于缺少必要的积累,也不一定能想像出阿房宫的形貌、气势,也就为品味作品的语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像读“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漫回,檐牙雕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样的名子。如果我们恰当地演示一些图片影像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材料较容易地进行表象组合,形成接近于作品的所描绘的形象,再联系作品语言,从而就为其进行深入地体味分析语言地表现力和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奠定感性基础,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再如《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似的梦。这种宁静的意境,这“泻”、“浮”等字的精妙,没有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很难加以联想和想象的。想要让学生想见月光的清澈,皎洁润泽和素静柔和唯有借助多媒体才能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从而去品味这段段几个句子的传神之妙。
另外,品味作品的语言从实践上看,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那便是诵读。当然,一般来说,学生的朗诵能力都是较差的,你也很难指望他能想象出优秀的朗诵是一种什么样。但诵读对语感的提高又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时,便可以借助磁带,影像等朗诵资料,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含义,从听读、跟读到独立朗诵,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当然,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语言的启示性,二是要注重突出语文因素,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是能有效地培养自己学生的语感来的。
(二)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从品味语言的情意感受入手,培养学生语感。阅读课文,能领会其中丰富的情感,捕捉其中细腻的情趣,产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这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要达到这一结果,除了要对作品语言进行精细琢磨,反复咀嚼,纤正要调动阅读者的情感体验。对于情感不够丰富的人来说,是不太容易形成感动的,这时,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声音、图像等方面加以引导,是能较容易把读者带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的,这也是看电影容易激动而看书籍却相对平静的原因,以《背影》为例,那浓浓的父子深情是通过作者的四次流泪一点一点传递出来的,四次流泪,同中有变,多彩多姿,在感情的内涵上也各有侧重,怎样来分析讲解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恐怕光靠一张嘴是不够的,毕竟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借助多媒体将文字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老态龙钟的父子,惨淡的家境,凄凉的晚景,特别是那一幕幕令人心痛的背影,再辅之以合适的音乐,我想那怕是再怎么感情苍白的人也会为之伤感不已。
从上面的实践中可以看到,一方面,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及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及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又能很好地实现培养语感的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耳濡目染,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及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