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医妇科教学模式 注重中医经典学习

时间:2024-12-26 02:06:47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改革中医妇科教学模式 注重中医经典学习

一、学习中医经典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医妇科教学在教改方面也提出来较多方法,但达到真正意义的改革和创新却较为少见,这可能是中医妇科教学质量提高较慢和人才的培养不利的主要因素。中医经典是中医学发展的核心基础,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认真阅读、领会,才能学通、学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经典在中医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才能体现传统医学的魅力,才能使传统中医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且也ภ是现代中医教学和传承必备的核心内容。因此经典著作的教育必须体现到中医妇科学的教学当中。现在中医院校的学生入学之初即安排了四大经典的课程,此时,他们对中医的认识还是个初学者,对于深奥的经典来说,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死记硬背,应付考试,所以就出现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当学生们接触到临床学科以后,就会认为没有学习经典的必要了,由于经典著作形成的历史遥远,之乎者也,文简意繁,阅读起来枯燥、乏味,因此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越来越淡漠。

二、中医经典在中医妇科学中的学术价值

《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被中医医学界称为“四大经典”,这些著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证的基础和准绳。《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书籍,它以人与自然、天人相应的理论揭示中医学的内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每一部著作从不同的方面认识疾病有着各自的理论体系,贯穿于始终的整体观和恒动观,并有其独特的辨治特点,其理、法、方、药一线贯通,真正做到知常达变,它是中医临证之航向。学习中医经典是提高和巩固师生中医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辨治能力的需要。通过对历代名医应用经典的临床病案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同样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1.明确目标,激发兴趣。明确目标就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具体方法:在中医妇科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就应该把本节课要达到的具体要求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提出目标时要选❥择最佳方法,要简单明了,易被学生接受。在教学之初,可引用一些古代医家的诊病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胎死不下”这节课时就可用: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娠,胎已去矣。”佗曰:“案脉,胎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小差。百余日复动,更呼佗。佗曰:“此脉故事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先出,血出甚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寐,不复迎,遂不得生。胎死,血脉不复归,必燥著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色黑,长可尺所。[5]

2.把握提问,激励求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要有问题意识,把问题作为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彻学习过程的主线,要善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一些经典的小故事,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后,向老师提出有关故事的时代背景、医者的学术思想、ฟ诊断过程以及治法方药。如果学生把握了提问的主动权,就说明了他们具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已经有了初步的创新萌芽。与此同时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效地提高了经典在中医妇科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3.注重方法,提高能力。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先导,在以往课堂教学过程中,阐述学习方法时,大部分是由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唯命是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方法印象不深,同时也压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展现学¿生个人风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临床的实践能力,这是教改中的重要环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议论的空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

中医学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经典是医学根源和灵魂。对于中医学下属学科——中医妇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的中医教育,不仅偏离了这个轨道,甚至摒弃了传统四大经典的教育模式,致使学生甚至部分临床学科的教师,对经典著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用,大多数医生缺少中医的基本功。所以,要想培养出现时代合格的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和科研人才,必须要重视经典的研习,用经典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传承中医、发展中医事业的必由途径。只有这样,中医及中医妇科学才能真正发展强大。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