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主要史料综述与未来研究展望

时间:2024-12-26 00:30:4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中国近代化的先行者,曾因极力推动洋务而为时人所赞;另一方面,又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而广受诟病。他的宦海生涯伴随着大清帝国末期的风云变幻而跌宕起伏,因此,研究李鸿章生平大事记对了解近代中国历史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李鸿章的史料虽数量不菲、查阅较易,但纷繁复杂、疏于条理。本文旨在对研究李鸿章的主要史料进行论述总结,同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及方法提出若干思考,以期能为更好的研究李鸿章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与指导。

关键词:李鸿章;史料综述;研究趋势;发展动向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氏。他及第入仕道光,掌兵发迹咸丰,显赫衰落同光。一生见证并参与了大清帝国后期的主要政治活动。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他既因领导推动了洋务运动,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而被时人称之为“中国近代化之父”;又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被后人冠以“卖国贼”的称谓。梁任公曾有云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①李鸿章一生的复杂起落,恰好折射出了晚清帝国在近代化历程中的艰难前行。史料是史学的基础,也是揭开客观历史的证据要素。因此,为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就不得不依靠与李鸿章有关的诸多史料进行研究。目前有关李鸿章的史料很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主要三类:官方档案类、文集传记类、外人记述类。

一、档案类史料

李鸿章一生的活动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所以查阅有关清政府的相关档案成为研究李鸿章生平的重要史料。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查阅李鸿章史料的首选之地。

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明清档案共一千多万件,分为74个全宗。②而清朝档案就有73个全宗,其中涉及到与李鸿章相关的重要档案史料汇编有:《清实录》、《东华录》《筹办夷务始末》等。

《清实录》是清代重要的 ッ编年体史料,共4433卷。因多涉及到朝廷机密和帝王隐私,编就后并不公开发表,而是常年高束宫阁,只有国史馆的大臣修史时方可查阅。《清实录》记载详述,规模浩大,虽不免有讴歌帝王统治之嫌,但由于内容详实,所以仍可以作信史用。涉及李鸿章仕途生涯的主要内容可以查阅《文宗显皇帝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东华录》也是一种编年体史料长编,类似《清实录》的内容摘要或选本,内容较为详细,可信度较高。其中个别材料比《清实录》记述更为详细。与李鸿章有关的史料内容可查阅《十一朝东华续录》(王先谦著)、《光绪朝东华录》(朱寿朋著)。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收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同治年间的清廷对外交涉的诸多史料,虽然并不完全,但由于史料价值高,且又是较早记录中外。所以仍可作为研究早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史料。研究这一时期李鸿章的早期涉外活动,可以参看:宝]等编著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100卷。这本史料集中辑录总理衙门设立以来至同治末年的中外关系史料,几乎涵盖了李鸿章早年参与的诸多洋务事宜,研究价值大。

此外,李鸿章长年在直隶及其他主要省份担任督抚要职,因此,这些地方的档案馆的史料也可作为研究李鸿章为官施政措施的主要史料。其中主要有北京档案馆、上海档案馆、台湾档案馆等。

二、文集传记类

由于诸多的档案史料大多就事论事,且碎片化程度较高,事件关联不细致,难以从全局把握人物及事件的发展。因此,以时间为轴的传记体和以事件为中心的叙事体成为了解历史人物生平的又一重要史料。其中《清史稿》和《李鸿章全集》成为研究李鸿章生平的重要史料。

《清史稿》是民国时期由赵尔巽等人编修的一部反应清代历史的著述,共536卷。其中列传316卷,涵盖了清朝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封疆大臣。朱师辙曾对它的史料收集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是:“《清史稿》为三百年来史料之大宗”。③由于参与编纂的大多数是清朝的遗臣,他们抱着“奴为主言”的宗旨,虽然编写于民国年间,但仍顽固的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讴歌先朝圣政,回避失误,甚至歪曲或曲笔回护相关史实。但由于其编写年代较早,且引用了当时诸多档案资料、史籍与私家著述以此来整理纪、志、表、传等相关体例。由此,《清史稿》对研究清代历史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清史稿・李鸿章传》以时间为导航,叙事为引线,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从这篇数千字的简短传记里,可以得知关于李鸿章的诸多事迹,也可以发现关于一些李鸿章的研究新亮点,如: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李鸿章对时局的论言可谓振聋发聩,其言到:“……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阳托和好,阴怀吞噬……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瞬息千里,军火机器,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未有逮,虽欲振奋而莫由……”④;对待学习西方事物的态度上,李鸿章是“闻欧美出一新器,必千方百计营购以备不虞”⑤;从这些方面,会让我们得出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

《李鸿章全集》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以李鸿章的生平大事为线索,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向我们反映了一个为即将倾覆的王朝不遗余力尽忠的李鸿章形象。并且通过李鸿章的诸多言论表述,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晚清政治和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其中关于洋务救国的言论,可谓引人深思,其言到:“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鲁莽,鲜不误国……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⑥由此可见,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中少有的开明者。再有一条是关于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给丁汝昌的电报,其中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其电文道:“……诸将领等各有守台之责。若人逃台失,无论逃至何处,定即奏拿正法……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鸿。”⑦从中也可以推断出李鸿章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臣。因此,《李鸿章全集》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在政局变化中动态的李鸿章史料,对我们全面的了解及研究李鸿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究李鸿章的文集传记类著作重要的还有:梁启超的传记文学著作《李鸿章传》、李国杰的《合肥李氏三世遗集》、吴汝纶的《李文忠公全书》等。但大都因为参杂着过多主观情感因素以及记述不全等因素,所以史料价值相较前两部而言无疑逊色不少。还有一些与李鸿章有着密切关系的幕僚及宾朋,他们的文集和日记也可以作为补充和考证李鸿章的相关事迹。如:《薛福成日记》、《张荫桓日记》、《文廷式全集》等。

三、外人记述类

自1870年天津教案后,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物大臣的身份,多次主持对外交涉事物。相继与日本、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缔结了一系列重大的对近代中国产生深刻影响的条约。它们宣告了古代中国“朝贡体系”的崩溃,使中国逐渐纳入近代化的国际社会,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因此,研究这些国家档案馆中关于李鸿章外交的史料,对了解李鸿章的对外态度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重要的史料如下:

俄罗斯:斯卡奇科夫、米亚斯尼科夫合编的《1689―1916年俄中关系官方文件集》(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58年出版)。其中涉及到了在三国干涉换辽后李鸿章出使俄国,与俄皇尼古拉二世的相关谈话内容,是研究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内部“亲俄”崛起的重要史料。

此外,有关李鸿章的其他史料还有: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李鸿章若干函电,法国巴黎图书馆藏中法关系的若干文献等。

四、研究展望

李鸿章的研究,可谓是史学界的常青树。每年关于李鸿章的论文不下数百篇,但大多观点一致,内容乏善可陈。除了将一些常用的史料反复咀嚼外,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甚至个别文章出现了相关史实错误,态度观点立论不清等问题。因此,深挖史料,细辩考究,立论创新,方才是研究李鸿章的正确之道。对此,笔者想针对史料领域,谈几点治史的方法:

首先,要以编年史料为切入点,宏观把握年代与历史人物的对☿应关系,具体应以《清史稿・李鸿章传》为导读,从大事记上把握人物及其对应的年代,形成整体思路模式。再以《李鸿章全集》为引线,立体扩大并研究相关人物及对应事件,从而保证再研究的深入与完善。

其次,要仔细考辩,深挖细究。桑兵曾说,“在没有经过认真清理的史料上构筑中国近代史的大厦,好比沙上筑楼,基础很难稳固。”⑧李鸿章的史料内容庞大,其中受人为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限制,史料很多方面未免有失公允。因此,应该对此加大研究力度,在严密的推理及细致的考证下,确保客观的史料为研究所用。

最后,立论创新,切莫人云亦云。要引用史料,不仅要引用研究李鸿章比较重要的正史和文集,还应该重视地方志和国外资料的引用和研究。尤其要注重引用方志考证在李鸿章入仕以前在安徽地方上的种种经历,以便全面加深对李鸿章的整体了解。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①梁启超.李鸿章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6.

③朱师辙.清史述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⑥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⑦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⑧桑兵.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5,:5.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