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随文本,练习表达

时间:2024-12-26 01:13:18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随文练笔的时机和实施方式选择并不准确。因此本文提出要依“随”文本核心处,“练”习解读;依“随”文本的矛盾处,“练”习思维;依“随”文本的留白处,“练”习想象;依“随”文本的动情处,“练”习抒情,从而借助随文练笔提升学生表达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 随文练笔 练习解读 想象抒情 开掘设置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C-0074-0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语言文字训练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尤其是随文练笔已经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形式,有的学校甚至提出了每篇课文都必须开掘随文练笔的价值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随文练笔的时机和实施方式选择并不พ准确,笔者不禁要问:随文练笔究竟随文本的什么,笔下要练出什么呢?

一、依“随”文本核心处,“练”习解读

文本中很多的关键词是文本价值意趣的蕴藉之处,更是文本主题价值的支撑点。紧扣关键词进行教学,是阅读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词语孤立地存在,一定是僵硬而毫无生气的,成为纯粹的语言文字。但在特殊的情境中,一旦被作者赋予情感,就会变得鲜活而富有生机。如果能在此处引导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就能让学生聚焦在文本的核心处,促进学生对核心关键的解读。

例如在《黄鹤楼送别》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伫立、凝望”两个词语展现了李白送别孟浩然之后的依依惜别之情,可谓是整篇课文情感表达的关键之处。但如果不能深入研读,这两个词语对学生而言只能是空洞的文字符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人物心境,将李白“伫立、凝望”的细节进行想象补充。学生在练笔过程中,从李白的表情、心理活动等细节入手,将人物此时此刻的心✈境和盘托出,有效地感知了这两个关键词语的深入内涵。

二、依“随”文本的矛盾处,“练”习思维

皮亚杰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感悟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历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常常会出现与文本认知关联不大,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观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生成性的观点,引导学生在哲学思辨的基础上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从而让学生在文本的矛盾之处促进思维能力的感知。

例如《第八次》这篇课文中,布鲁斯王子率领的军队七次抵抗、七次失败,军心已经严重不稳。就在此时,布鲁斯王子看到蜘蛛始终在失败中坚持,深受鼓舞,重新燃起了斗志。而他的战士们既不甘心成为亡国奴,也早因为屡战屡败丧失了战斗下去的信心,无论是在理性认知还是情感体验上,都处于矛盾之中。正是在这种局面下,教师引导学生以布鲁斯王子的身份写一份“动员令”,鼓励丧失信心的战士们树立信心,奋起抗击。

此处的练笔,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准确的语言表达,也要让学生理清蜘蛛织网与布鲁斯反抗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练笔,正是借助文本中的矛盾,让学生在练习表达的过程中历练了思维,促进了学生言语生命的提升。

三、依“随”文本的留白处,“练”习想象

为了表达的需要,很多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常常会故意设置文本表达的空白,形成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努力利用这种文本空白中的号召力,ญ在言未尽中引导学生进行练笔,让学生在补充中无穷的遐想。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文本的特点,引领学生转换视角,开掘教材中空白价值点,让学生在空白处努力飞翔。

古诗文字精炼,笔墨甚少,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ย会要求学生进行改写。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就是通过间接语言展现了诗人意欲拜访隐者,却与童子邂逅的经历。教学这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故意留存的人物对话时的语言、神情,甚至是动作入手,从而将这首经典的古诗改写成一篇文包诗。

四、依“随”文本的动情处,“练”习抒情

古语有云: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文章是作者内在情感表达的产物,承载着作者内在的情思与价值意蕴,这就意味着学生解读文本也是体验文本情愫的过程。因此,只有伴随着情感的浸润,学生才能在读懂文本的动情之处洞开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自由地翱翔与驰骋,真正做到文思泉涌。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四下《天鹅的故事》《蚁国英雄》《“生命桥”》这个单元时,学生无不被动物身上涌现出来的高尚品格和舍己精神感染。当读到老天鹅率先破冰遍体鳞伤时,当读到外层蚂蚁以自己的生命保护内圈蚂蚁时,当读到老羚羊作为桥墩挽救小羚羊的生命时,学生眼中不禁闪动着晶莹的泪光。就在学生情感涌动之际,教师进行了激情渲染:“听着外层蚂蚁被燃烧的啪啪声,看着悬崖上空划出的优美弧线,我们心中一定难以平静,有什么想说的吗?请同学们写下来吧!”

在习作中抒情是小学生作文中的难点,但在结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学生阅读积蓄情感、趁势表达情感,才能逐步意识到抒情的方法和策略。

总而言之,随文练笔作为实施语用策略、提升语用能力的一种重要策略,切不可盲目地开掘与实践,而要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要,理清依随文本的哪些内容历练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提升随文练笔设计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马蓓.魅力游戏,快乐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0.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