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性治理的探讨与构建

时间:2024-12-26 12:30: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政府回应并非简单的制度安排的产物,而是在通过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的互动过程中建构出来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政府的反应性行动,集中展现了政府回应性建构的历程,也是考察政府回应性的重要切入点。为了解决政府回应的多种悖论,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需要构建一种回应性治理。这就要求从价值、结构、运行、技术等维度进一步分½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回应;治理;维度;建构

一、价值维度

平等,是人类自古以来固有的价值诉求。在西方的政治法律思想史中,有关♚平等的论述可谓是汗牛充栋。在现代社会的合作体系中,平等避免了随意的强制和支配,使得行动者能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偏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是成为他人意志的工具。对于回应性治理而言,平等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地位不平等,显然无法构成回应,比如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谏诤,由于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君主做出的反应也很难说是回应。可以说,地位的平等,不仅使回应成为必要,也成为可能。

如果实现了地位的平等,就意味着给系统装上了一个开放性驱动。随着地位的平等化,系统的开放性也会不断提高。在一个开放系统中,不同的治理主体可以平等地和谐共存,“政府回应、社会回应是由共同治理结构使然的子系统开放功能的外显”。各种治理主体都能够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对社会问题予以回应,这就使回应性治理从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与此同时,政府的回应手段、回应渠道、运作机理也日趋多元。传统的政府回应过于迷信行政权力的作用,以至于冷漠生硬的“硬”回应大行其道。而在回应性治理中,语言、法律、制度、政策、技术等都将不断丰富回应的内涵,更加注重细节,关注公民体验的“软”回应将越来越多。

二、结构维度

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回应性治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科层制度),也有异于新公共管理(市场机制),“回应性治理模式的基础是网络体制,建基于新治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可见,建构回应性治理的关键环节是打破官僚体制的结构,增强政府结构上的弹性。既有的研究已经提出了很多增强政府弹性的方法,如改造组织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外包公共服务,提高人事管理的灵活性等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使政府结构的弹性化和社会结构的网络化相融合。这就需要使政府放弃中央控制的思维模式,能够以一种更轻盈的身段和网络共舞,最终使“弹性化的制度设计和网络化治理结构前瞻性合理因子的嵌入,增进政府回应灵敏度”。

三、运行维度

迄今为止,回应性治理还只是一种理论设想,如果想要梦想照进现实,还需要在过程、条件、激励等方面深入挖掘,以保障回应性治理的有效运行。需要指出的是,“运行维度”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技术理性思维的通俗化的表述。“运行”的言下之意是,把回应性治理当作一台机器,政府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控制和保障它的运转。但事实上,网络化的内在结构意味着回应性治理并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而言,其发展规律遵循的是自然生长的道路,而非机械运行的逻辑。也就是说,对回应性治理的维护和保障只能通过自然的手段展开。

在大数据时代,政府并不一定是信息不对称的优势方。社会力量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政府的数据,从而判断政府的行为逻辑和运行轨迹,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与此同时,大数据还可以迫使政府放弃选择性公开,因为任何选择性的行为都会在大数据的视野下露出马脚。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公共数据,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社会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如北京市已有29个部门公布了400余个数据包,涵盖旅游、教育、交通、医疗等各个门类,为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四、技术维度

技术,就是方式、手段或方法的问题,以及各种行动策略。在以往的政府回应过程中,歪嘴和尚念错好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于失败的回应而言,固然有价值、结构等方面的原因,บ但回应技术方面的不完善、不成熟,也是制约政府回应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回应性治理这样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中,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技术的运用和把握,直接决定着回应的质量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系统中有着一个极为复杂的内部结构,各种无序、凌乱的景象充斥其中。也就是说,政府面临着是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其回应的效果也是不可预测的。既然效果是不可预测的,那么任何致力于计划、调整、控制、规范的技术性手段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在这种局面下,政府能够♂做到的最好的心态,就是放弃中央控制的思维方式,增加回应的灵活性与主观性,以不确定性对不确定性。比如,不拘泥于制度规范事先设置好的条条框框;鼓励回应人员采取创造性的方式回应少❤见的难题;政府形成自己的回应网络,采取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式,回应不同诉求者的需要,等等。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