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探析

时间:2024-12-26 00:51:16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探析

一、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相关概念

(一)教育内部审计 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实行内部审计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教育内部审计是保障教育系统经济建设健康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随着《审计法》的修改,以及国家审计署和教育部一系列文件下发以及两办按《规定》的公布,原教育部17号令关于教育审计的定义显然已经落后于形势,教育部正着手修改17号令。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常务副会长沈国强认为:教育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机构与人员独立对本组织教育经济运行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评价、鉴证、控制及其咨询服务的行为,以保障、促进、加强教育经济管理和实现事业目标。

(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为确保其审计质量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可分为广义质量控制和狭义质量控制。一般认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应从审计的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等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也就是说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实施程序的各个阶段,这是狭义上的审计质量控制。 二、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特征 三、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近年来,各教育部门或单位对于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意识不断提升,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该项课题研究的行列,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部门或单位主管领导也较以前更加重视审计部门,大部分高校内部都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审计机构,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壮大审计队伍。审计经费不断得到保障,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基本配备了计算机,单位内部的硬件设施达到了一定水平。内部审计业务基本涵盖了各种业务类型,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在各教育系统纷纷开展,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随着人员、资金、技术的不断投入,审计质量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机会分析 审计质量是审计

(四)威胁分析 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作为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必须拥有一整套控制标准,然而目前我国已有的相关法规还不够完善,缺乏操作性和系统性。一些办法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从而影响了审计质量控制的效果。如《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9号——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只是对质量控制的一般原则作了规定,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文件,具体应用起来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实际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来说,期盼着具体操作指南和操作标准的出台。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虽已逐渐引入内部审计的工作中,但教育系统专用的审计软件还未成熟,也并未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通过上述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SWOT分析,明确了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即应加快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法规建设,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标准,巩固现有教育内部审计部门的优势,推进内部审计部门的自身建设,利用良好的外部条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

然而无论是美国还是我国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定都是针对企业而言,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内部审计,在参考的同时要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予以创新。由于专门针对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方面的规范还不够全面,主要包括《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和《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依据这些规定,结合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现状,总结上海教育系统二十多年内部审计的工作经验及2009年以来推行的教育审计督导的实践经验。并顺应国家金审工程规划要求,笔者提出了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八大要素。

四、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要素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在推动本部门或单位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考察石家庄市审计工作时,以“领导重视和支持 ッ是搞好审计工作的关键”为主题做了讲话,指出国家审计工作必须得到领导重视。当前我国在法律法规和制度层面上,对各教育单位的领导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已有了明确的要求。教育单位领导重视审计工作,是防范风险、保证经济运行安全的必要途径,是内部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

(二)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人员是顺利开展教育内部审计业务的根本,只有保证审计人员配备充足,审计人员队伍稳定才能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需具有必须的业务知识,能够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并遵守相关法规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可靠。只有审计人员的个体素质提高了,整个审计队伍的素质才会得到提高,审计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专业结构都对整个系统效用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务开拓 目前,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在业务开拓上,只ϟ是维持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且只是开展事后审计,认为内部审计转型不现实,没有进行过程审计或跟踪审计。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应进一步强化教育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和措施,并从审计实务操作和实务开拓各主要环节着手,给出审计质量评价的依据、内容和方法,用于教育审计管理机构检查审计质量,进行审计督导。

(四)制度建设 合理的制度安排应该能够防范审计代理人的道德风险,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严谨科学的审计工作制度是发展教育审计的保证。制度建设完善与否,是关系到教育审计工作能否有序、持续、健康开展,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审计目的是否达到;审计工作制度完善与否,是关系到审计工作成效、成败,关系到能否规避审计风险、把审计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五)体制机制 在任何一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机制体制都起着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有了良好的机制,系统才能全面实现系统总体目标。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协

调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机制体制的优化和完善。教育审计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教育事业发展、推动机制体制优化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政策推动、优化环境,领导重视,理顺体制,加强自律,强化机制,结合实际,采取得力措施等手段,积极推进教育审计机构自身的管理机制体制、保证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

(六)审计信息化 审计信息化是适应教育审计工作质量和评价体系建设的必要基础工作。实现审计信息化管理是顺应国家金审工程规划的要求,对于辅助审计作业和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在审计信息化条件下,可以规范审计程序,全面纪录审计工作内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根据设定要求自动反映审计质量评价的结果,还能够将审计质量改善的方法直接转化为提高审计质量的智能化措施,为审计工作改善提供依据,从而真正实现审计质量的过程化控制。 (八)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也是审计工作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反馈检验审计工作质量、审计工作效能的标准。2010年中央“两办”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2011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了《上海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的暂行办法(试行)》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整改工作在审计工作全局中的地位以及ง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因此,明确审计整改的具体要求,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反馈审计整改情况和结果是十分必要的。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