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时间:2024-09-20 06:50:3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提要] 国家审计是我国社会经济良性运行的“免疫系统”,而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着国家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本文以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现场实施、出具审计报告等关键环节作为切入点,对如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一、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审计计划阶段。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在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保证在给定资源的条件下充分履行审计职责。

审计项目计划管理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龙头,是质量控制的源头,是整合审计资源的关键,为审计质量控制和考核提供依据。计划安排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与质量的好坏。切实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对于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重点,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照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审计评价标准,对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与核实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审计实施方案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审计事项的查证、收集审计证据材料、记录审计工作底稿等,并进行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审计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跟踪监督,对提高审计质量、减小审计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应当内容完整、事实清楚、结论正确、用词恰当、格式规范。审计报告的质量优劣与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证据与结论的匹配性密切相关。这里主要从审计评价、审计查出问题和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建议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1、审计评价意见部分。根据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组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认定的事实为基础,在防范审计风险的情况下,按照重要性原则,从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方面提出审计评价意见。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这是审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查出问题的表述及定性、处理是整个审计报告的核心,反映了审计工作成果,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水准。

3、审计建议部分。这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审计情况,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为加强财政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工作的措施及办法。针对问题和苗头提出的审计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在严肃查处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从源头上提出防范的措施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遵守财经制度,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关键环节存在的审计质量问题

近年来,审计质量状况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程序,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审计质量问题具体在审计计划、审计现场实施、出具审计报告等几个关键环节表现为:

(一)审计计划阶段存在的问题

1、立项前的调查研究不充分。审计计划的前期调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集中在实施阶段,对审计项目立项前的调查研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审计计划安排随意性较大,重点不突出,缺乏长远性、科学性。

2、审计信息化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部分审计机关未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未能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审计监督全覆盖缺乏技术保障。当前,相当一部分被审计对象管理松弛,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而且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和隐蔽,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大。

3、缺乏对审计项目计划执行过程的精细化跟踪和管理。目前,我国审计项目管理缺乏统一的审计规范和具体的管理标准,在审计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对审计项目时间的管理没有具体的管理规范,项目实施的时间随意性大,容易造成审计效率低下;缺乏对审计项目后评估的足够重视。

(二)审计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证据不足。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核心部分,是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但从目前来看,审计证据缺乏适当性和充分性的情况还普ย遍存在,影响了审计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证据资料不充分问题,有的属于未取得核心证据,有的属于证据间缺乏联系性,难以形成证据链。

2、问题定性不准确。定性准确不仅是国家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也是对被审计对象的负责。但从目前来看,定性不准确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取得的审计证据不支持现有的审计结论,将应定性为彼结论Ⓐ的定性为此结论;一种是审计结论缺乏定性依据,同时也无通用标准,主观认为是问题就得出审计结论;一种是定性依据不准确,引用法规不当,应引用法规错误或者所引法规已废止、失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程序不规范。程序合法是实体权力行使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实践告诉我们,要获取可靠、充分适当的证据,不仅要求审计人员紧密结合实际,按照规定程序取证,更需要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和策略,如果获取的审计证据是足够的、充分的,才能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

(三)审计报告阶段存在的问题

1、审计评价意见存在的问题。一是评价意见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二是审计评价不当,对事实表述不清,措辞不当,夸大或者淡化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有的针对未经审计的或缺乏证据支撑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不利于规避审计风险;三是审计评价意见与报告查出问题相互矛盾影响审计报告质量。

2、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常出现的问题。一是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不进行归纳分类,全部简单罗列,未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编排顺序,导致重点和主要问题不够突出;二是查出问题定性依据的法规引用不够恰当和准确;三是审计处理处罚意见不恰当,留下审计质量隐患。

3、审计建议常出现的问题。一유是提出的建议没有针对性,与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关联性,泛泛而谈;二是建议没有可操作性,没能明确应该怎样做,如何整改。类似的建议如“建议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等等,这样的审计建议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实际作用和效果性。

三、把握关键环节,提高审计质量

(一)审计计划阶段

1、加强立项前审计调研,探索建立重要资讯的收集和评估机制。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分析和掌握国家的有关宏观政策措施和目标要求,充分论证审计项目计划的可行性,注重实现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与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的衔接,挖掘审计项目的重点和审计实施的切入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严肃性,较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结合信息化建设,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审计项目选项机制,推动审计信息技术在审计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对审计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和规划,把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审计次数、历次审计结果以及各种违纪违规情况归入电子资料数据库并随时补充和完善,以保证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完整和齐全,为审计监督全覆盖提供技术保障。

3、推进审计计划规范化建设。对照国家审计准则,制定独立的审计项目管理规范,进一步规范审计计划管理行为。加强精细化管理,强化审计计划实施过程控制,综合统筹,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技术方法,保证审计工作有序、高质量运行。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证据的获得和加工,是审计现场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审计准则要求,审计证据应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即取得的审计证据应真实、可信、充分和完整,且与审计事项及其实现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审计人员需要在明确审计目标和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应获取哪种审计证据,并研究通过何种渠道取得以及如何取得,并对获取的审计证据进行充分和必要的分析。

2、审计组应在查清审计具体事项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和准确的反映被审计单位所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定性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问题定性准确。对审计查出问题应引用准确和恰当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法规引用与审计事实不对应的问题,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

3、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取证应严格按照程序,依法依规进行。审计过程中,有效的审计现场管理对确保审计质量至关重要,使用外部人员专业鉴定和中介机构、内审机构有关工作结果作为审计证据的,应当对其结论的相关性、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审计报告阶段

1、审计评价部分的撰写,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以及综合能力。审计组应当只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适当或者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发表审计评价意见。另外,应注意审计评价不能与审计结果相矛盾。

2、对于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和审计处理处罚意见部分。报告中审计查出问题应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事项的先后顺序进行归类整理,并做到重点内容突出、结论正确。处理处罚意见应明晰审计职权范围,对属于审计职权范围的,直接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否则,提出移送处理意见。另外,应注意对同类问题处理处罚的一致性,不能出现问题性质相同而处理处罚不同的情形。

3、审计建议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切实可行。应该针对具体部门、单位,关联查出的具体问题或审计事项,指出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管理,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制度,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