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考察

时间:2024-09-20 17:47:3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罪犯服刑,其未成年子女变为弱势群体且少受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堪忧。对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救助,是当代社会的必要使命;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援助,是社会工作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实践内容。本文主要从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常见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和救助对策四方面出发进行探讨,以社会工作视域为该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对其心理援助提出合理有效对策。

关键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社会工作

一、监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现状

(一)生存现状

目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主要以单亲抚养、寄养、年长哥哥姐姐照顾、独自生活、流浪社会五种方式生活。异于普通家庭的生活方式,导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难以获得丰富稳定的物质保障,经济收入的匮乏导致生活窘迫。

(二)教育现状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普遍存在教育缺失的现象。家庭教育方面,人员健全的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父母一方或双方正在服刑导致的家庭结构缺失,子女无法得到健康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子女的身心健康难以获得健全的呵护。学校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缀学。数据显示,服刑人员中小学未成年子女缀学率为13.1%,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1.3%。父母服刑期仍就读的未成年子女,ฉ在各种歧视非议和舆论压力下,难以专心致志地学习。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学习成绩相比普通家庭子女较低。

(三)心理现状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状况欠佳。人格上,他们普遍趋于保守,不愿意接触陌生人和新鲜事物;受父母犯罪事实的影响,他们变得较为自卑;情绪控制方面,他们敏感冲动,对刺激的反应较为强烈,而且很难平复;在归因风格上,他们倾向把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身,逐步丧失自信。总之,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一小部分甚至具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价值趋向与社会适应

由于父母犯罪前生活习惯和犯罪行为的影响,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说谎、暴力等不良倾向。但在合适的教育后,一到三个月基本能得到较好的改善。通过调查,大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在生活习惯和道德观念上与正常未成年人没有显著区别。同时,他们对未来的梦想和期望大多落在光鲜亮丽的职业,例如演员、律师、企业家等。然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这与他们的个人性格、情绪不变化、处事风格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社会对他们的不恰当待遇(无论是歧视还是过度关心),他们很难正常地表达自己,沉默寡言,倾向独自行动。

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常见心理问题

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状况的研究中,作者引入了社会工作领域的心理投射技术。当代心理学范畴内,投射是个体对自我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的外显解释,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内在心理过程无意识地附加在外在客体上。之所以选择心理投射技术研究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在于该方法可以降低被试对自我暴露的阻抗,易于获得真实信息。在传统的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基础上,作者基于心理投射技术进行个案调查。既能获得全面丰富的统计数据,又可以挖掘更为深入的信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一)情感脆弱,情绪敏感

由于父母服刑,其未成年子女未能获得健全的家庭生活与情感关怀。在长期的情感缺失中,子女对父母思念的难以排遣可能导致安全感的缺失。他们由于受到父母入狱的重大打击,对待生活中的刺激和挫折较为敏感,过度关注他人话语,常常认为他人提及的事件与自己相关。易于波动的敏感情绪之后,是难以平复带来的长期忧郁。在沙盘测验中,一位被试无意中将已经完成的区域破坏,立刻陷入了紧张与焦虑中难以自拔。这反映了被试脆弱的情感状态。其他调查也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遇到失败与挫折时,情绪波动会持续较长时间,难以积极应对。被作者建议重新完成作品之后,被试的操作速度明显提升,操作稳定性明显下降,最终复原结果欠佳,这也反映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情感脆弱、情绪敏感的心理特征。

(二)自卑自闭,缺乏自信

由于父母服刑的既成事实,其未成年子女被打上了“罪犯子女“的标签,这种隐形标签会导致未成年子女的心理负担。他们会觉得他们的父母无法树立正确的榜样,自己的家庭状况不如普通家庭良好,久而久之,他们的归因风格变得缺乏自信。在戏剧测验中,一位被试不愿意承担台词较多的角色,反映了她的自卑与不自信心理。在安排了较少台词的角色之后,被试在戏剧表演中,对自己简短的台词发声较低、断断续续,这是被试缺乏自信的表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大多自卑敏感,自觉不如他人,逐步产生自闭倾向,倾向断绝与他人的过多接触。

(三)个性内向消极,人际交往不良

长期的忧郁孤僻对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是极大的伤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大多内向,不喜与人沟通。在调查过程中,被试往往不会主动提及自身信息,在提问之后,能够勉强回答,但绝不提供过多信息。这反映了被试的内向性格。在某次罗夏墨迹测验中,正常被试会将墨迹联想为花朵,这在心理学上是积极的信息传达。而一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被试则将该墨迹联想为鲨鱼。鲨鱼在精神分析中是死亡阴影的象征,往往正常人是不会有如此大的负向能量。在背景调查中发现,该被试在10岁时亲眼目睹其父残忍杀害其母的景象,从此留下极大的心理阴影。在于同伴的沟通分享中,该被试神情呆滞、一言不发,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愿、难以适当地拒绝别人等现象都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普遍不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 (四)问题行为倾向,非亲社会倾向

由于父母犯罪前生活习惯和犯罪行为的影响,部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说谎、暴力等不良倾向。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在绘画测验《我£们一家人》中,一位被试❅将其父母画成蜗牛,而将自己画成背负刀剑的忍者神龟。蜗牛行动迟缓,个性怯懦,反映了该被试对父母的不满情绪。而自画像的忍者神龟则是力量和武力的象征,在父母难以保护自己的既成事实下,被试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自由独立与他人的尊重。另一方面,父母与自身形象的不同也反映了被试能够有效区分自己与父母的身份差异。经了解,该被试在学校成绩较差、沉默寡言、我行我素、偶尔参与打架斗殴,均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问题行为倾向的体现。而被试不乐于帮助其他同学的事实,反映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非亲社会趋向,他们自觉难以也不乐意融入社会。某机构研究报告显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长大后成为罪犯的概率比正常家庭的孩子高6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难以具有亲社会倾向。

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庭。一方面是家庭情感缺失。心理学和社会学同时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极为重要,而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难以获得普通家庭子女拥有的父爱和母爱,这是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极大障碍。缺乏及时关爱和陪伴,未成年子女可能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诸如孤僻自闭、自我认同感低、反社会倾向等。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由于父母服刑导致的家庭结构破坏是带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难以获得正常的家庭教育。隔代教育中的缺乏科学性、亲属寄养的融入困难、父母一方抚养的男孩女性化与女孩男性化,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不全面、不到位的体现。弗洛伊德认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因素是造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二)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加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不可回避的话题。一方面是社会歧视。服刑是法律对父母犯罪行为的惩罚,而父母犯罪并不代表其子女品德、行为方面存在犯罪倾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加之服刑人员子女复杂的家庭背景,他们在社会生活(包括学校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受到歧视。各种歧视一方面会加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自卑情绪以致产生自闭,还可能增加他们的反社会倾向。另一方面是社会过度关注。随着众多媒体的报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弱势人群逐步进入人们视线,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个人,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纷纷关注并援助这一群体。诚然,爱心精神值得提倡,但不恰当的关爱方式和过度的关注不同程度地招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反感和排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极其敏感,社会的过度关注愈发加重了他们的负向情绪和心理问题。

三、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救助对策

根据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作者从社会工作视域提出以下几点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救助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

1.提供专业系统的心理援助

(1)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

首先,通过司法部门、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收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相关信息,建立相关信息库,尤其是心理情况信息库。其次,在心理援助之前,还需要对服刑父母与寄养家庭的情况进行了解。只有充分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援助。

(2)提♚供专业心理,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能够利用专业所长,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普遍具有情感脆弱、情绪敏感、自卑自闭、缺乏自信、内向消极、人际交往不良、问题行为倾向、非亲社会倾向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成因复杂,难以完全消除。问题的棘手,更需要社会工作者抱以职业热情与专业精神对该弱势群体施以援助,尤其是心理援助。在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情况的多方面了解后,开展个案工作,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诉求,以专业的心理引导提高改善他们的心理将抗状况。使得他们能够正视父母服刑的事实,不因此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使得他们积极乐观,具备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得他们拥有自信,可以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使得他们远离极端行为、问题倾向行为,具备乐于助人等亲社会特征;使他们收到尊重与重视,得到关爱与陪伴,同时可以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绪,甚至能够帮助同伴以获得自身价值的更大实现。社会工作者同时具备援助弱势群体的意愿和能力,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社会工作者责无旁贷。

(3)心理投射技术的应用

针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援助中,优先选择对当事人负向影响小的方法进行,例如应用心理投射技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由于缺乏安全感,量表测验会激发他们一定程度的心理阻抗。他们的隐性情绪更强,自我掩饰性更强,在心理问题的诊断鉴别环节,为了获取积极的鉴定结论,他们可能会倾向选择亲社会的选项。这种现象一定程度导致施测结果的不准确,不利于后期心理援助的跟进。而心理投射技术通过淡化被试反应的明显倾向,避开伪装和隐藏,通过行为、表情、选择等洞察被试的真实心理状态,同时还给予被试表达个体差异的机会。

2.坚持系统干预,修复亲子关系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问题成因复杂,难以根绝,对其进行心理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必须坚持系统干预的理念。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共同构成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环境,所以对其心理援助势必要从这三方面入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争取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的同时,更需要改善的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环境与亲情培育。基于父母服刑的既成事实,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难以获得普通子女一样完整健全的家庭结构,那么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前沟通司法部门,精心设计修复流程,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制地安排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与其父母会面、通话等交流。这种方式对于修复亲子关系、满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爱的需求,是行之有效的。同时,对于服刑人员而言,特别是女性服刑人员而言,子女是自己的重要精神支柱,子女获得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无疑会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增强改造的动机。反之,亲子关系的修复和促进会激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感恩对自己施以援手的个人和团体,培育亲社会观念。系统干预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施以援助,而亲子关系的修复则可以对亲子双方产生循环的良性影响吗,这对服刑人员与其未成年子女而言,或是对社会而言,无疑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3.志愿服务专业化,丰富社区工作

从重要性方面,随着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爱心队伍中来。作为志愿者,他们拥有热情但缺乏技能,他们急切想要帮助这些孩子而苦无对策,甚至,会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带来更大的伤害。所以,实时适度地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就成了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的重要内容。从紧急性方面,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援助他人行为,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援助上是可行且有效的,但考虑到目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数量,社会工作专业介入现象还不普遍,社工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援助这一供需关系极大得不匹配。所以,培育基数更大、范围更广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以点带面地开展社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援助工作,显得尤为紧急。志愿服务专业化,是丰富社区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志愿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路径。

(二)推广儿童村建设

儿童村作为集中提供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救助的综合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太阳村、晨露国际郑州爱童园和阳光溢鸿儿童村作为国内领先的机构,具备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儿童村的建设对于集中供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具备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孩子的均有父母正在服刑,相同或相似的背景能够保障他们之间基本不存在歧视问题,这种情况能够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所以作者认为,儿童村集中提供援助的模式有其可取之处,尤其是在社会资源并不能够充分流向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群体的时期,所以,在地区或城市推广儿童村建设,对于集中资源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行之有效、经过实践检验和论证的。

(三)加强教育机构的特殊关注

学校作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因此,社会工作视域下加强学校等教育机构的特殊关注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树立“全纳性教育”的理念。“全纳性教育”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对所有个体进行无差别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要特别关注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特殊教育需求与特殊心理需求。同学间的歧视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问题的重要来源,教育机构应该通过有针对性的方式,引导同学间的正确价值观念,从而引导社会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包容与认可,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不会打上父母是罪犯的标签,“去特殊化”是教育机构特殊关注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另外,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援助需要多方面的协助,教育机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对于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去特殊化进程会有促进作用。同时,文艺、体育活动中的合作内容也可以帮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逐步建立起正常的社会关系,使他们走出自卑敏感的自我封闭世界。

(四)倡导全社会发挥力量

另外,倡导全社会发挥力量援助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并主导相关的调查研究,基于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这一弱势群体进行研究;进而,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援助和心理援助提供必要的政策优惠与政策支持;接着,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援助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需要各部门明确分工、紧密合作,才能保证政策与援助的顺利执行。另外,作为大众眼睛的媒体,其宣传作用不可小觑。倡导媒体适时适度报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生活状况与援助情况,引导社会大众对这一弱势群体客观的认识,这是消除歧视获得平等的重要途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群体,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援助工作说到底,还是全社会力量的体现。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