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下电视民生新闻价值取向分析
摘要: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协调、社会环境监督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时期,在互联网空前影响社会传播的今天,民生新闻应坚持“真实”“以民为本”“核心价值观”这三大价值取向。本文紧密结合当下国内典型的民生新闻栏目,分别从“宏观真实与微观真实”∞“主旋律与三贴近”“国计与民生”这三对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把握新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工作重点与要点,以期为电视民生新闻优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社会学;电视民生新闻;价值取向
一、坚持宏观真实和微观真实,进行民生新闻选择
社会学作为一门用科学的思维逻辑来认知人类社会行动和社会结构的科学,能够解释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和预测社会发展。新闻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真实性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报道必须遵循的的基本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的价值取向,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内在规律,是受众对新闻提出的客观要求。①电视民生新闻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新闻真实性的价值取向,避免新闻失真与失实问题的产生。笔者详细研读了《2018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仔细研究“2018十大假新闻”始末不难发现,虚假新闻更多出现于报纸和网络,往往是因为记者和栏目缺乏必要的采访核实,在环节上出现了重大漏洞。而对于电视新闻来讲,因为当事人要有相应的画面和声音,所以在权威性和宏观真实方面做得比较扎实。但是,在微观真实方面仍需特别注意。基于新闻真实性内涵,电视民生新闻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电视民生新闻所反映的人与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其二,电视民生新闻所反映的事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原有的面貌,是新闻本质的真实反映;其三,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存在及时性与实效性,做到宏观与微观真实一致。②除此之外,电视民生新闻还应做到画面真实,现场报道与解说真实,新闻整体画面与单个镜头报道主题相一致。由于社会生活、社会趋向、社会动态、社会问题、社会舆论、突发事件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些时候,真相更容易为表相所掩盖。③通过对新闻报道失实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发现,道听途说、夸大其词、片言只语、事实不清、用词不当等是导致新闻报道失实的主要因素。为此,要想提升新闻真实性™,增强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明确认知新闻与事实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即将“事实”确定为民生新闻选择的第一要义,进行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的真实表现。在确保所选用新闻素材真实的基础上,做到新闻报道有利于维护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二,在进行民生新闻采访过程中,要对采访对象有一定的了解,并在第一时间深入到新闻现场,进行第一手资料的准确获取。与此❅同时,做好新闻事实核实工作,保证新闻所涉及的人名、时间、空间、数据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得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使用“也许”“应该”“可能”“大概”等存在不确定性、易引发误解的词语。第三,应坚守职业道德,做到新闻报道不造假、不浮夸、不隐瞒、不低俗。
二、电视民生新闻应着力探索主旋律和零距离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主流媒体应“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ด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④。从电视民生新闻本质来看,电视民生新闻是信息时代的分类传播和分众传播,是社会与市场对新闻传播提出的新的客观要求,其根本的价值取向是“民本意识”。因此,电视民生新闻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做到零距离。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和一种媒介信息报道,应当遵循“以民为本”的理念,在新闻报道与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做到“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⑤电视民生新闻在将“以民为本”作为新闻报道的出发点与侧重点的同时,还须准确认知与把握新形势下民生新闻所具有的规律、特征和要求,从而开拓新的发展路径,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电视民生新闻要接天接地,就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的汇总问题,而是基于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新闻报道热点的选择。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栏目围绕脱贫攻坚战策划“助莉扶贫”和“校长的愿望”等公益性专栏,为精准扶贫和山村小学的建设贡献了媒体力量。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的另一档栏目《民生大参考》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我们的新时代系列》系列微视频,通过《我们的两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新河南》三个篇章采访人大代表、普通百姓、专家学者,多角度呈现新时代。该系列节目既传播了正能量也获得了大流量,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云南广播电视台创办的《都市条形码》栏目围绕教育、生态环境、社会保障、社会就业、商品物价、居民住房、医疗卫生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话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真实的报道,一方面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开展宣传、解读和舆情监测,另一方面通过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反映民众的真实需求,促进人民群众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有效沟通。福建广播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第一帮帮团》充分发挥民生新闻所具有的社会沟通能力,围绕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对生活案例的分析,让社会持续不断地关注包括“亲情友情”“诚实守信”“公平与正义”等在内的民生问题,从而让受众在个案反思中实现价值共识,促进民众与社会的沟通,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推动力。⑥相对于其他电视新闻栏目而言,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新闻宣传过程中,基于“以民为本”价值取向,其传播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将新闻传播话语权更多地交给受众,加强了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灵活性、开放性。例如,《都市条形码》曾与《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共同开展“用爱架起希望之桥——怒江建桥行动”公益活动,为马吉乡的学生募集建桥资金。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民生新闻不仅进行了民生问题的报道,也积极参与到民生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中,通过新闻报道与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实现了舆论的有效引导和价值塑造。
三、电视民生新闻应准确把握“国计”和“民生”的关系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⑦这是新时代媒体宣传的工作重点与要点,对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积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⑧缘于此,电视民生新闻应注重“国计”与“民生”的有效融合,即通过民生新闻的传播实现“民情”“民心”“民愿”的传递。为了取得民生问题处理与解决的最佳效果,新闻工作者应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处理好新闻信息主体、新闻信息传播主体与新闻信息接收主体之间的关系。关于新闻信息主体,应对新闻信息源具有全面了解,并能够进行新闻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关于新闻信息传播主体,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应做到上情下达,根据民众关注热点进行新闻视点的选择与确定,做到“引领导向、服务大局,团结人民、凝心聚力”;关于新闻信息接收主体,应提升其与新闻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能力,构建良好的互动关系。要使新闻传播主体能够认知新闻信息接收主体实际需求,做到“讲百姓身边事、说百姓自己事”,同时能够从新闻信息接收主体进行新闻信息资源挖掘,使其成为“新闻信息主体”♚。此外,电视民生新闻应提升新闻报道主题特色,打造“主流民生新闻”,提升新闻报道品质。一方面,要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行新闻信息获取与报道;另一方面,应从多角度进行新闻事实分析,实现新闻深度反思。
四、结语
社会学在研究内容上或研究方法上具有相当程度的广泛性和外延性,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社会宗教、社会法律等。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学宏大的视阈为民生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电视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形态,具有电视新闻真实性、及时性、实效性等特征,也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民性、时代性、公益性等特质。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决定了以“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即以人民群众为本,围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报道人民群众最为关注与关心的话题,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有效渗透,搭建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