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校交响音乐普及教育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摘要]文章对十年来我国高校交响音乐教育普及不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音乐文化背景和地区差异、大学生音乐素养偏低、高校音乐教育体制不够完善是♀影响高校交响音乐教育普及的三大因素。为此提出了缩减中西部地区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音乐教育发展差距,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制,提高大学生入学前的音乐素养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交响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075-02
1997年教育部印发了《李岚清同志❣与部分音乐家座谈在高等院校提倡交响音乐问题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美育工作,1999年教育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赏析〉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交响音乐在全国高等院校的普及与发展。但交响音乐十年来在高校的普及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本文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高校大学生是普及交响音乐教育的首选对象
交响音乐普及的首选对象应该是大学生,原因如下:首先,大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知识面最开阔✯、知识体系最完备的阶段,艺术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次,大学生的学习年龄和文化知识基础较好,其强烈的求知欲为交响音乐的普及提供了动力;再次,人类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理应为这些“天之骄子”――人类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创造者所拥有。
正是高等教育具有的这些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加上当今时代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使得国家在高校大力推广艺术教育,普及交响音乐。
二、高校交响音乐普及教育的进展
自《讲话》发表以来,一些音乐工作者鉴于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高校交响音乐普及教育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1)教材建设方面。相关音乐工作者编写了有关交响音乐的教材和读本,如《大学生交响音乐欣赏》《交响音乐名著鉴赏》《音乐圣殿探密――交响音乐漫画》等,力求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这些书籍被许多院校音乐教学采用。教材建设为高等院校普及交响音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课程设置方面。发达地区如北京和上海的一些重点高校率先开起了这门课程,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还没有完全跟上。尽管如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下,中西部地区仍然有少数高校在尝试开展交响音乐教育。例如安徽师范大学在2004年就开设了“音乐作品赏析”这一课程,该尝试为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交响音乐校园化”积累了可贵的经验。(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的院校,它们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和进行相关培训,率先组织了一些音乐工作者开展交响音乐普及教育工作。此外,不少交响乐团的专业演出人员也通过兼职教学和剧场演出等方式,承担着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成为专业师资队伍的有益补充。
三、高校普及交响音乐教育的影响因素
由于地区差异以及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决定了交响音乐真正完全地进入大学校园的道路还很漫长,其原因主要有:
(一)中国的音乐文化背景、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交响音乐校园化”的道路还很长
首先,中国交响音乐文化基础薄弱。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中西方的音乐包括交响音乐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大地。1879成立的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全是外籍演奏员,它就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但那时的乐队仅是摆设而已,国人对交响音乐知之甚少,而中国交响音乐真正发展时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先前成立的上海工部局公共乐队在经历了几次更名后于1956年被正式命名为上海交响乐团,同年中央乐团也正式成立。从此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许多优秀的交响音乐作品也随之被创作出来。但中国的交响音乐文化和西方几百年的交响音乐传统还是无法相比的(如德国的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
其次,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差异也使得整个音乐文化领域发展不平衡。如北京、上海这样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地区的音乐文化水平比其他地区来说要高出许多倍,它们不仅拥有国内一流的音乐院校、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培养了大批具有欣赏交响音乐能力的听众。相比而言,有的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听众甚至从未听过交响音乐,更别奢谈对交响音乐的欣赏能力了。
(二)大学生音乐水平整体偏低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当代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高中时期偏重于文化课,音乐课时经常被其他课程占用,导致他们荒芜了音乐基础知识。除部分高校所招收的音乐特长生外,大部分♀学生音乐素质一般,“乐盲”在非音乐专业学生中比比皆是。
由于基础教育中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就使得国民音乐素养的整体提高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努力。
(三)高校音乐教育体制的完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多年来国人对艺术教育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但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的体制还很不完善,包括对艺术教育还没有形成明确定位,缺乏完整的教育理念等。
四、大力提高高校交响音乐普及教育的措施
(一)缩减中西部地区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音乐教育发展差距
如前所述,交响音乐普及工作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高等院校率先开展,并且这些年来进展很大。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高校由于师资、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交响音乐的普及受到阻碍。因此除了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相关投入,大力改善中西部地区的“硬件”教学条件(如设置专用音乐教室、添置音乐器材、购买相关图书资料等)外,更有必要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提供智力支持等“软件”援助,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兄弟院校一同发展。如可以考虑通过经验交流甚至人才交流的方式,组织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普及交响音乐教育的专家到中西部兄弟院校传经送宝,指导后者开展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相关工作。
(二)完善高校音乐教育体制
1.组建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虽已设立了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教育中心,为音乐教育提供了可贵的师资保障,但还远不能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要求。首先表现在专职音乐教师的数量有限。有的院校仅仅是为响应《讲话》精神而在当时临时拼凑三五个人匆匆设立起来班子,并且还有部分普通高校至今还没有全校的艺术教研机构。其次表现在现有音乐师资教学水平的参差不齐。
如何组建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已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在有音乐专业的大学里可以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抽调一些在交响音乐教学方向颇有研究成果的教师补充教学队伍;(2)在没有音乐专业的大学里则可以通过考核方式从社会文艺机构选聘一些专门音乐人才统一进行交响音乐教学培训,从而达到专业教学要求;(3)各高校的音乐师资队伍要定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应在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如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要研究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研究在进行交响音乐教育的同时如何达到育人的目的,发挥音乐教育的教化功能等。
2.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的不规范也是高校交响音乐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由于大多数高校对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定位不够明确,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致使大多数教材编写的不是过分求大求全,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是由各个院校的艺术教研室几位教师根据自己对交响音乐的了解而编著,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根据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特点,交响音乐教材的编著应凸显四个特点,即音乐的专业性、结构的体系性、欣赏的易懂性、文化的彰显性。也就是说,通过使用合适的交响音乐教材,进行体系化教学,让不具备艰深专业音乐知识的大学生依然能够欣赏交响音乐,领略音乐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为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音乐普及教育中应考虑逐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注重教学工作意见的收集、反馈和调查研究工作。如定期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不定期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建立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与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和本专业教师互相听课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等。
4.明确音乐普及教育定位,完善音乐普及教育理念。要在大力学习交响音乐普及较早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组织交响音乐普及教育专家与一线工作者联合开展调研,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思考并明确交响音乐普及教育的定位,努力在音乐教育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一整套交响音乐普及教育方案。
(三)提高大学生入学前的音乐素养
交响音乐总体来说是一种较高深的音乐,拥有宏大、丰富、高级的表现力,能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来塑造音乐形象,能通过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和震撼的乐队音响来表达社会中的重大题材与事件,能深刻地表达人类复杂而精细的思想感情,多侧面地反映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大学生只有在了解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之上来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鉴赏力,才能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从而去享受交响音乐所带来的美的生ฎ活情趣。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入学前的音乐素养呢?首先,我们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抓起,将音乐课程提高到与传统意义上的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可喜的是,教育部2007年出台了新课标高考大纲,即将音乐学科纳入高考,并率先在山东、宁夏、广东、海南四省区实施。如果其他各省也积极推广这一政策,那么中小学音乐素养的提高就有了保障。其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多去聆听音乐,在聆听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终身喜爱音乐。最后,学校鼓励中小学生们通过音乐进行一系列有意义的社会活动,让他们由课堂被动学习音乐转变为主动表现音乐,达到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之目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他来说不是对象。”只有在较好的音乐素养中形成“音乐的耳朵”才是培养我们欣赏交响音乐的前提条件。
以上措施可以结合各个高校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从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加速校园交响音乐普及化进程。
[参考文献]
[1]罗仕艺.大学生交响音乐欣赏[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胡企平.交响音乐名著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3]马达.音乐圣殿探密――交响音乐漫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李魏,卞祖善.补上严肃音乐普及这一课[N].青岛日报,2008-03-28.
[5]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续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6]赵露.试论音乐教育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14).
[7]郭立红.交响音乐的教育作用论略[J].教育评论,2001(2).
[8]王刚,王莹,苑韵.浅谈大学生音乐艺术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