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英语文本教学的思考
"
论文摘要:鉴于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文本失落的情况,提倡大学英语文本教学,即以语言知识为前提,以文学理论为指导,围绕文本展开教学活动,兼顾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人文素质教育,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意义。
论文关键词:文本;文本教学;素质教育
一、文本与文本教学
文本一词译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等多种译法。一般说来,任何按语言规则结合并由书写固定下来的语句组合体都是文本,甚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现象、事件都可以被当作某种叙事文本。这个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概念在语言学、文体学以及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中被广泛使用。
与教学相关联的文本概念取其狭义,特指被选入教材的文本,即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课文,其体裁多样,可能是文学性强的小说、诗歌、戏剧,也可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性质的说明文或者富有哲理的议论文等。文本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文本的教学活动。应该说,文本教学对语言教学尤其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语言教学的基础,因为文本不仅是语言符号系统,语言规范的典范,同时,文本也是语言背后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导向的集中体现。如果借用语言学的概念,不妨把文本分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指文本中静态的、抽象的语言形式,可谓“文本之本”,深层结构是文本中内在的、具体的、由语言内容体现出的文本风格、情感、意蕴等,可谓是“文本之质”。或者打个比方,这表层的形式就如同建筑材料,是基础,深层的内容就像建筑造型、风格和神韵,要想把握整个建筑的全貌,表层和深层两方面都不可缺。由此,文本教学就是围绕文本展开教学,既关注语言形式,又注重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并反思文本所形成的意义。
文本教学应该是与语言教学共存的,它是语言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因为缺乏理论指导,在大多数情况下,文本教学就等同于语言基础知识,即字、词、句的教学。20世纪的西方文学界,各种文学理论纷纷登场。在新批评理论、读者接受理论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的影响下,文本和文本教学被上升到理论ป自觉的高度,并主要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本细读、语言感悟和阅读的主体性,甚至对文本的解构性阅读也成为一种时尚。这当中发人深思的一个问题是: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探讨上,文本教学往往出现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学语文文本教学的相关研究如毕烨明对大学语文文学文本的多元解读策略的探讨,魏琳提出大学语文教学可打破孤立文本的局限,根据相同题目、主题、题材甚至对比关系等组合链接多个文本。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大学英语文本教学的关注,把文本教学与大学英语相联系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文本教学的失落
客观地说,无论是建构主义理论还是跨文化交际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跨文化能力的重视、对传统语法教学法的矫正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的大学英语课堂,也对现代英语教学课堂的师生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说20世纪各种文学理论深刻影响了我国的语文教学,并把中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中的文本教学上升到理论自觉的高度,这种影响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冲击却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与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教学⌛存在难分难解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及相关研究领域,没有提到文本和文本教学,“超文本”概念却讨论得相当热烈。
“超文本”是1956年泰德·纳尔森(Ted Nelson)在一次美国全国计算机协会的报告中首次使用的。泰德提出的“超文本”包括电子文本形式、崭新的信息技术和出版形式。后来,泰德又把它定义为“一系列文本块,由链接点连接,给读者提供不同的途径”。胡壮麟教授曾撰文指出新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将逐步从计算机辅助教学过渡到以“超文本”思想为主导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两年后,王红蕾说大学英语正走向“超文本化”的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并在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肯定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认为其内涵代表着一种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更有学者提出“超文本”教学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后现代主义”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毋庸质疑,“超文本”是一种特殊的电子文本,在信息提供、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方面有传统纸质文本无法媲美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超文本”教学是教材文本教学的延伸、发展和继续。关键的问题是“超文本”与教材文本究竟该有个什么样的关系?仔细考察一下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问题的紧迫和严峻。
在传统概念中,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即通过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交际工具,所以教学多重视字、词、句的操练,形式单
一、枯燥,一篇文章也往往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代多媒体技术支撑下的大学英语所谓“超文本”教学,形式多样,知识容量大,单词学习、背景介绍、文章讲解、技能训练等无不包含在其中,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大学英语教学却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某些异化现象,因为“超文本”多媒体课件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最有可能引起两种情况:其一,信息量多而杂,没有重点,学生无所适从,一节课下来,如堕五里雾中,不知道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其二,花样繁多,集图片展示、录像播放、音乐欣赏、搞笑动画等各种因素于一体,热闹的气氛、活泼的形式使一堂课在轻松愉快中很快就过去,有时候甚至嘻嘻哈哈就把时间打发了,乐则乐矣,只怕是误人不浅。
所以,当大学英语教学从传统的语言技能抽身出来时,我们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对教材文本的处理似乎出现了盲目和泛化。文本应该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现在似乎仅仅成了教学活动设计的引子,对于文本外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文本意义的理解。“超文本”本应该是知识的有效链接,是活跃思维的契机,是综合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媒介,现在却似乎成了资料收集、信息堆砌和漫无边际的自说自话,我们赖以展开教学的教材文本在无边无际的“超文本”海洋中失落了。 "
三、大学英语文本教学
笔者所提倡的大学英语教学回归文本并不是要放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退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教材文本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础地位。笔者认为,要实现大学英语文本教学的回归首先要承认大学英语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教学基础的语言教学,必须要重视对语言的敏感和感悟。其次,大学英语文本教学的回归在克服传统教学的工具性教学弊端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性的问题。对于第一点,勿需多言,因为语言教学除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递和体验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第二点,则需重点阐述。
在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学是语言工具性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和教材文本的权威,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以记忆学习为主,缺乏积极性、自主性,所以,大学英语文本教学回归不可能是这样的回归。而且,自从中学实行新课改以来,大学生进校时的英语总体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基础也比较扎实,如果还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基础知识上,那在很大程度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不但学生学着没劲,也埋没了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笔者提出,大学英语文本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借鉴我们语文学习和教学的经验,把大学英语教学重点转向教材文本语言自身的文学审美性和人文性,并根据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教材文本的分析和思辨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包括教师主体性、教材文本主体性和学生主体性。教师主体性主要强调教师个人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教材文本意义的把握 ヅ,而不是盲目地依赖教参或被动地依赖网络课件。文本主体性指在文本自身就可实现其意义的自足,需要进行文本细读。学生主体性则指的是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构建具有主动性和个体性,尤其要提倡与教材文本的对话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现在通用的各种大学英语教材基本是由若干篇文章组成的。这些文章进入教材就具有教学价值,其处理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并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很显然,大学英语教材文本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多记几个单词,多掌握几个表达法,多熟悉几条语法,也不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或满足于对西方文化略知一二,更不是让学生忘了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去全盘接受别人的东西。所以,如何教大学英语的教材文本或者大ษ学英语文本教学如何实施,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定要强调大学英语的文本教学,教学活动围绕教材文本来开展,结合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重视语言的文学性,并以文学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具体而言,一方面,关于教材文本语言知识,可借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概念,把文本细读作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文本解读作为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事实上,因为教学不需要像理论研究那么深入,我们在这里是借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概念。在新批评语境下,去掉“意图谬误”和“情感谬误”之后,批评对象就只剩下文本自身,细读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文本的方法,通过细读,寻找文本“悖论”、“张力”、“反讽”等以实现对文本意义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细读则必须服务教学,要求教师从细读教学文本入手,钻研教材,把握文本,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学习语言技能,掌握文本整体意义,并领略文本的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基于教材文本的人文素质教育,可借鉴读者反应理论和解构文学理论,发挥读者主体性,但要注意切入文本的角度,切记不可漫无边际。作为教学用的文本解读不应该像天女散花式的随意,而是应该给学生一个整体把握,在提倡和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的同时,坚持不脱离文本基础,注意“度”的把握。
四、结语
总的说来,语言教学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语言诠释。在诠释学意义上理解Σ的语言教学,尤其是语言文本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对教材文本的诠释。我们的语言知识是诠释文本的基础和前提,而诠释就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个交流过程。笔者所提倡的大学英语文本教学就是在文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语言知识对文本进行解读和诠释。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体验、文化底蕴、审美情趣等因素都可以成为与文本对话和交流的内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语言技能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