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战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摘 要 在信息心理战的背景下,以互联网、语言、影视、宗教,以及学术文化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长期作用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态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及时通过价值观教育、国家意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国情国力教育等教育对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战防御能力。
关 シ键词 心理战信息 影响 对策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form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Countermeasures
BA Wenjuan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016)
Abstract In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in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television, language, religious, and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visits and other activities for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of information carrier of long term effect on the students, had different effect on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emotion attitude, values education,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identity education, national education measures in a timely mann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warfare defense.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format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现代心理战是信息化时代以人的精神、意志、情感、态度等为目标的一种战争形式,已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之中。信息是心理战的武器,心理战的作用机制即是通过外界信息作用于人,从而引起心理唤醒,进而发生行为变化。心理战信息非常广泛,借助于不同载体,对人的生理感官、思想情感以及意志态度发生作用。心理战信息往往隐蔽于一般信息当中,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甄别具有一定难度。对于经验不足,鉴别力不强,政治觉悟还不高的大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尽早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训练,以防其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被心理战信息蚕食。
1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战信息及其载体
1.1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
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也是信息化时代心理战运作的重要工具。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即时性是网络心理战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心理渗透成为当前的最佳选择。美国前总统布什曾毫不隐讳地声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民主极为重要,如果互联网以在其他国家发展的那种方式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地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①大学生每天接触到的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新闻、论坛、博客、网络游戏中都有可能暗藏着心理战信息,这些信息长期、反复地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增加了大学生被误导、被影响、被同化的风险。加之目前网络监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完全杜绝这种影响有一定难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其强势传播和扩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宣传欧美文化的工具。大学生是学习英语的主流群体,英语学习与学业、就业紧密挂钩,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是不言而喻的。“长期学习一种外语,尤其是一种时时处处展示为强势的他国语言,不仅可能会让年轻人的母语水平下降,而且会让他们的思维习惯和世界观都发生根本变化,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倾心于某种外国文化。而在当今快节奏、多变化的生活方式中,他们很可能在对自身文化根本不了解、没时间了解,不会比较也不想比较的情况下就被外国文化‘俘虏’”。②利用语言渗透的这种特性和年轻人的心理弱势,以语言文化为载体进行心理战是西方国家非常乐意为之的。通过推销各类英语学习书刊、电视节目,举办培训机构,在产生巨大商业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可观的政治效益。
1.3 以影视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
电影电视作为一种隐蔽性较好的心理战信息载体,能在无声无息中实现心理战企图。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影视作品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视听效果佳,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场面宏大,情节起伏,颇受青少年的青睐。国外影视作品在给大学生带来感官冲击,满足他们猎奇、求异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在静悄悄地改变着他们的认知和情感。以好莱坞大片为例,其出产的电影作品可以说是大学生了解美国生活的一个窗口,这些影片不仅展示了美国强大的经济、文化、军事实力,而且宣扬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所谓的“美国精神”,甚至将美国人塑造成拯救地球的英雄。这种“美国主旋律”影片,自然会与国内的主流意识形态产生碰撞,动摇大学生的思想根基。
1.4 以学术、文化交流、参观访问等活动为载体的心理战信息
高校引领着学术前沿,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也为心理战信息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各类讲座、学术交流、访问学者、培养留学生等☮活动,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年轻人,特别是对接受研究生层次教育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近年来,西方国家让非政府组织(NGO)担当西化、分化中国的主角。“他们把非政府组织作为文化渗透的先遣队,通过各种教育文化基金会、交流协会等非官方组织,以举办各种活动的形式进行文化渗透,宣传其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将西方文化植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之中”。③大学生通常把这类活动看成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少分析隐匿于其中的诱导性信息,在经常性的参与之中,心理已经发生了事实的变化,往往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被“西化”。 2 提高大学生心理战信息防御能力的教育对策
2.1 价值观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心理战可以通过攻击和影响心理结构的任何部分而发挥作用,但是,对人的价值观系统的攻击和影响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一个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改变,将¡影响他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一个国家主体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取向改变,将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性质”。④所以,价值观是维护国家心理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抗,其实也是价值观领域的对抗。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政治参与性,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还会有一部分充实到政府的领导岗位,或者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他们的价值观将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辐射作用和广泛影响。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航向,担负好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任。一方面应立足于国家安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需要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心理战战略规划,解析其价值观输出的本质和意图;让学生了解价值观输出的手段、方式及媒介;教会学生运用理性、批判的思维在价值观的碰撞中做出科学的选择。
2.2 国家意识教育,培植国家利益至上观
一个人的国家意识越明确,他对国家的归属、热爱与依恋之情就越强烈、越深刻,就能主动地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中。强化“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各种西方思潮、观点的批判性思维,让其认识到“民族国家过时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西方观点,只是为其霸权主义的长驱直入寻找借口,开辟道路。
2.3 文化认同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文化认同反映了个体对于自己所属文化环境的归属感和价值确认。对己文化缺乏认同,盲目地吸收异文化,会对自己的民族身份产生疑问。而当面对强势的异文化时,会对以前的文化取向产生强大的冲击,个体的文化身份可能会被完全异化。大学生是各种异质文化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他们从小置身于全球化的多元文化氛围之中,这样的文化环境导致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弱化。而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时,又缺乏足够的鉴别能力。文化认同教育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播有其政治目的的一面,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要学会有选择的吸收,并且能自觉地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文化认同教育,一方面要依赖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则有赖于学校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国防教育及其他教育活动中渗透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安全意识。
2.4 国情国力教育,坚定必胜信念
爱国必先知国。国情国力教育旨在让学生对国家当前发展形势和综合实力有一个客观真实的了解,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与步骤有正确的理解,对我国自身优势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理性的认知,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充满信心,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出现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尤其是民生问题和执政党建设问题,最受关注,也最易形成舆论热点。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则借题发挥,要么通过渲染对舆论推波助澜,要么散布不实信息,以达到攻击我国政府,迷惑民众,动摇民心的目的。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强,但政治素养较差,理智感不够成熟,面对国家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时,容易情绪化,发泄批评多,理性分析少。这样的心理状态极易被不良信息左右。通过国情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用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现实,同时对境外信息提高警惕,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控制的能力。国力教育主要是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在面对发达国家的军事、科技、经济等威慑时,不畏惧、不动摇,保持必胜的信念。
注释
① 佟军.美国文化渗透战略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8(9):49-51.
② 潘一和.文化与国际关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51.
③ 张艳伟.西方文化渗透与高校应对策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9):8-9.
参考文献
[2] 冯正直.军事心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3-105.
[3] 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M].曹大鹏,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