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介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讨论
手机媒介文化是以手机为传播载体,移动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实现影视、杂志、新闻、广告、BBS 等多种交流互动业务。手机媒介文化包含在以互联网、广告、电视、电影、电台、微博等新媒体为传播平台的主旨文化,是一种有别于依靠传统的报纸、书籍等作为传播方式的媒体文化。
一、手机媒介文化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于手机媒介文化的研究较多,但手机媒体的飞速发展,几乎日新月异,研究的内容远远未达到预期的目标。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开始成为最常用的通讯工具以及媒体终端,国内外很多学者以及一些通讯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着手对手机从诸多角度进行调查与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针对手机的主要用户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影响研究,也有很多研究人员从社会学角度对手机媒介文化进行研究。而国内学者的研究比较多元化,手机媒介文化研究的数量与主题也有所不同。
二、手机媒介文化的发展与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影响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文化也日新月异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而手机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代表,具有便利性和普遍性,其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浏览和学习知识的便利。然而,随着手机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手机作为媒介文化的传播载体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形成了障碍。目前,手机媒介文化在高校校园已然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流文化,面对不同文化意识形态的Σ冲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放在高校大学生品行教育的首位,全面避免手机媒介文化的不良影响,并充分利用手机作为新载体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以融合,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手机作为新媒体文化主要的传播载体,其趋势化的发展一方面给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媒体文化研究视角,另一方面,针对高校目前普遍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目标,手机媒介文化的发展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充分认识并积极利用手机媒介文化的优越性,趋利避害,探索高校德育工作开ฒ展的新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手机媒介文化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分析
在手机媒介文化风靡高校校园的背景下,对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其工作形成严峻的挑战:一是手机新媒体文化对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二是高校教育工作人员在学生管理方面所面临的新媒介文化所形成的挑战。
手机媒介文化的积极影响。
手机作为网络新媒体文化的传播载体与延伸,其基本特征是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具有网络新媒体的基本特性,如互动性强、获取信息快捷、传播快、更新快、可跨地域传播等,实现了媒体传播的大融合。其积极影响一是表现在新媒介文化载体应用的普遍性与大众化。在高校课堂授课、教务信息、学籍信息、网络图书管理等工作中采用这种信息化、新颖的工作管理方式,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并且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二是手机作为新媒介文化的主流传播平台,具有良好的沟通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带来了创新条件。手机作为新媒介信息平台,因其特有的交流方式,使得高校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变得更加方便与快捷,这就为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方式提供了创新机遇,实现工作途径的转变。学校可以将网络课程授课内容、学生学籍信息、教务信息、图书信息等通过手机媒体有组织、快捷地进行传播,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手机媒介文化引起的弊端。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包括学校职能部门党政干部和工作人员,管理队伍在工作开展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手机在教学课堂上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尤其是在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学生听课的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网络小说、发微博、听音乐、看电影等等,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二是手机作为新媒介文化的主流传播平台过程中,具有不可控性的特点,给高校管理人员带来诸多工作方面的挑战。由于手机载体传播的媒介文化具有开放性、方便快捷、无区域性等特点,一些虚假与不良信息、有悖社会伦理的思想、不良文化等信息均能通过手机载体加以传播,这些垃圾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现在很多学校地处繁华的城市之中,其社会环境比以往更加复杂,很多大学生的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思想政治信仰很容易受到部分不良文化的鼓动而动摇。诸如西方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权自由论、民主自由论等不良思想与文化,甚至传播极端宗教主义、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有毒信息,这些都有可能使当代的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信仰。三是手机媒介文化作为目前高校的主流媒体文化,冲击了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手机媒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迅速,得益于以手机作为主流通讯工具的迅猛发展,由于只是近时期才形成和发展的主流媒体文化,国家尚未制订有效的管理政策与规范,自主空间较大,难于监管。四是手机媒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时效性、虚拟性、互动性的特点,与高校德育课程授课内容的滞后性产生了矛盾。手机媒介文化的传播快捷、互动性良好,获取☏信息量也非常大,能及时在交流平台进行沟通与学习,而目前部分德育课程的授课信息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量非常有限。五是手机的部分功能被大学生扭曲使用,利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导致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形成不良的校风,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增添工作负担。
四、发挥手机媒介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手机媒介文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与巨大挑战,如何发挥手机媒介文化的积极作用和迎接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是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重视手机作为主流
新媒介文化传播载体的创新与传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手机媒介文化是现代高校的一种校园主流文化,具有特定的文化氛围。在高校信息管理等工作中采用以手机载体作为传播平台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要加以创新与传承。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将优秀的校园手机媒介文化中的思想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并将建设优秀手机媒介文化氛围与凝聚力、塑造人格以及职场培训教育等高校教育工作目标作为核心内容,使其主流文化价值真正地体现出来。
建立面向手机媒介
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对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手段和教育环境进行组合的方式。在教育内容方面,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热点,对课堂授课内容进行重新修订,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迎合学生当前的思想状况和思想倾向。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反对单纯的教与学单向形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道德判断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可以利用手机作为交流平台,对教学内容、作业、课外知识等进行交流学习,以适应手机媒介文化的潮流。在教育环境方面,上课前教师要带头并提醒学生关闭手机,学校要制定一些合适的管理机制,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的媒介功能,在校期间要以学习为主,娱乐为辅,以理智的态度对待手机和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能沉迷于手机聊天、手机阅读、手机游戏等。
重视手机媒介文化
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与手机媒介文化相融合。由于手机媒介文化传播具有良好的便携性、快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和内容丰富的优势,因此必须重视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手机媒介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动态、个人行为的影响,切实有效地推广校น园手机媒介文化。与此同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从传统的文字表述走向立体的互联网信息化,在传播载体上实现师生互动,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建设面向手机媒介
文化的高校思想政治อ教育专题工作队伍。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面对手机主流媒介文化环境下的处事应对能力,是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目标能否顺利实施和落实的关键。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事的方式等传授给学生,传承优良文化。高校还应注重培育工作队伍的识别能力、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控制能力和规划能力。由于很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无控制性、无计划和盲目性,加之手机网络文化的逐流,很容易使他们的大学生涯得以扭曲。因此,管理队伍应该及时加以引导,根据个人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形成学习目标,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才更有意义。
加强疏导,必要时寻求技术支持
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课而迷恋手机的同学要加以疏导,了解其消极学习的原因,杜绝手机沉迷现象。教师要引导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学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必要时要寻求技术支持,比如一些比较枯燥的课程教学或考试期间,采取教室屏蔽或分时段上网等技术,限制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坚持对校园手机媒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校园优良文化、社会核心价值内容灌输于手机媒体,引导手机媒介文化的浏览、内容传输与控制,以及建设好高校管理队伍和机制管理,利用手机作为校园新媒体的主流载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