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5-01-13 07:06:12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

[论文摘要]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个人成长、高校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宣传、管理、激励和保障四方面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主力军。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需要新一代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同和积极参与。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但与欧美、港台等志愿服务发展程度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

1.志愿服务提高了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持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个性的能力。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大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认识自我,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促进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实践,检验和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2.志愿服务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志愿者在继承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强化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范围延伸到校园之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对于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示范区和辐射源,这决定了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园围墙以内,还应积极融入社会,参与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载体,具有浓厚的精神文明内涵,大学生秉承“和谐、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和理念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的形成。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尚不到位。随着近些年公民教育活动的推广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公众对于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已开始有所了解。但由于社会对志愿精神、志愿文化的宣传不够,使人们对于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了解还停留在“听说”或者“认知”层面,缺乏对志愿服务内涵及志愿精神的深入了解。我国目前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性政策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配套经费保障,影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往往把参加实践的大学生当成廉价或者免费的劳动力,使大学生志愿活动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有力支持。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认识缺乏深刻的理解,管理职责不够明确,组织工作秩序紊乱,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

2.管理培训相对薄弱。由于我国社会性的志愿者组织还不健全,一些政府部门和行政性社会团体仍担负着志愿服务的组织责☤任,导致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往往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基本处于“需要就找,用时才管,完事就了”的状态。由于缺少日常的管理制度,再有类似大型活动时,需要重新走新一轮招募程序和重复培训,极大地浪费了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志愿者培训方面看,一些志愿活动的主办方在招募后,对志愿者往往只✪进行简单培训,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志愿服务的需要,大学生只能在工作中逐渐熟悉和探索。很多志愿者表示在工作结束后,并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和技能。

3.激励机制比较滞后。激励机制是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激励的效果、程度将直接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目前高校支持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相对滞后,激励的形式大多偏重于精神而忽视物质激励,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志愿者在专业服务中投入的服务成本越来越高,这使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另外,高校在组织志愿活动时,往往只关注大学生志愿者能够为组织做什么,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导致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不能获得期望的友谊、归属感、成就感。

4.缺少政策法律保障。中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与志愿者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志愿者的权益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高校作为志愿者活动的组织者,很少能为志愿者办理人身、医疗保险,一旦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权益保障。随着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增多,大学生志愿者在付出自己无偿劳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人身意外伤害,赔偿成为高校志愿服务的一大难题。学校组织志愿活动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如果再承担意外伤害带来的风险,无疑会严重打击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而被援助对象原本就是困难的弱势群体,更无力负担意外伤害的损失,因而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就会陷入两难境地。 "

三、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思路

1.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公民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直接关系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氛围,对志愿服务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宣传机制尤为重要。一是政府应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宣传;二是强化公民社会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公民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在全社会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三是培育志愿精神,发挥典型事件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让“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核心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支持体系;四是发挥校园传媒的重要载体作用,通过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品牌项目,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五是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把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主渠道;六是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将育人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大学生得到志愿服务的体验,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高校志愿者服务事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机制。虽然大学生是否参加志愿服务是自愿的,但一旦成为其中的一员,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就将发挥重大作用。做好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工作,是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社会动员组织机构网络,积极搭建志愿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体任务的摸底工作,有针对性地招募志愿者,做到广泛招募、合理使用,保护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志愿者登记制度。这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比较通行的做法,志愿者登记注册只是一种形式和载体,其目的是规范管理,有效及时地组织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三是建立志愿者培训制度。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岗位服务职责、服务项目所需技巧的培训,强化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通过培训获得自我发展,在志愿服务中提升专业技能,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四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不仅要看志愿者的服务时间,还要从服务对象处获得真实的服务效果反馈,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大学生志愿者骨干队伍,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对接。五是建立社会资源网络系统和志愿者网络管理系统,建立多元化管理模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提供保障。

3.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希望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他人、社会和服务对象的尊重和认可,这种需要在他人的激励和评价中得到满足。高校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培育志愿服务精神,有效保护志愿者的积极性。一是建立评优表彰机制。设立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方面的专门奖项和奖励基金,给予大学生志愿者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并对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影响力,引导高校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激发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热情。二是建立社会认可机制。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鼓励社会各单位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把服务档案作为重要参考内容,为大学生志愿者增加特殊权利或优惠。还可以采取对大学生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证明,或通过媒体公开等方式给予表彰和精神鼓励,使志愿者切实感受到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价值,从而产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豪感。三是建立志愿服务评价机制。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学分计划或者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价体系,与教学、教育管理制度对接,重点考核大学生志愿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团队合作精神等,引导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志愿者的服务予以肯定,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四是建立沟通交流机制。积极搭建大学生志愿者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志愿者组织内结交朋友,交流和分享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从而激发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工作热情。

4.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大学生志愿服务保障机制应从立法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着手。一是立法保障。政府应制定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规来充分保障和规范志愿服务,把志愿服务用国家法的形式规定下来,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得到真正的保障。二是政策保障。各级政府应把志愿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为调动企业捐助志愿服务事业的积极性,鼓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政府可根据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捐助情况,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经费保障。经费保障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主要通过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对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的资助、社会募集资金等形式来实现。可以成立志愿服务基金会,设立专项权益保障基金,使志愿者的住宿、交通等基本支出得到保障。鼓励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事业大力支持,建立起稳定、多方的筹措渠道,以充足稳定的资金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四是权益保障。政府应该制定较为完善的志愿者健康和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大学生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高校组织三方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有效地保护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