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安全事故防范;应急救护能力
国家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教育。近几年,全国各地未成年人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校园踩踏、暴力、交通事故、火灾等屡见报道。加强对学校师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校安全问题处理能力已经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我国国民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现状
急救知识的普及率,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急救培训起步较晚,2001年,⌛红十字总会、教育部、公安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急救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统计数据显示,面对突发性灾害,中国掌握应急救护知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0.5%,与许多发达国家急救知识普及率(30%)相比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自救互救本领十分必要[1]。
2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除了要教给学生职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事 ϡ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生命质量。
3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主要阐述各种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危害程度、防范措施及重要性,着眼于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的研究,以提高学生安全事故应急救护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使学生从容应对各种安全事件,采取及时、科学的自救、互救措施,有效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4我校开展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为培养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我校利用自身卫生职业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对全校学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其应急救护能力。采用多种形式分学期、分学年向学生进行在校期间专项安全ค教育,增强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应急救护能力,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制订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4.1培养思路
首先进行文献研究,检索课题相关内容,建立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其次遵循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干预实验,在干预因素实施前后对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再次在充分考虑实验设计的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三大因素及统计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进行应用研究。
4.2实施方案
为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根据我校学制三年(每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两年,实习一年)的实际情况,按每届学生在校两年,分年级、分学期、分阶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意见》(红总字[2010]101号),依托我校卫生职业教育教学平台,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实行全员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在新生未进行我校安全教育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前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进行第一次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应急救护知识和能力情况。然后,对学生进行火灾、地震、溺水、踩踏、触电、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防范培训,组织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二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再次加强对学生火灾、踩踏、溺水、触电等的安全教育以及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火灾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火灾的能力。在学生入校的第三个学期,以班级为单位,适时选择地震、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进行“桌面”演练,对学生进行日常安全事故防范教育,并组织学生进行地震疏散逃生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地震的能力。安全教育后,给学生发放《安全知识调查表》,进行第二次安全知识调查,了解学生的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在学生入校的第四个学期,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与考核。以华夏急救联盟发行的《急救手册》教材为蓝本,编写适合我校实际的《应急救护》校本教材。由教务处制订《学生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将学生的应急救护课程安排到正常教学课表中,进行规范化教学管理,并选派我校通过国家、省红十字会培训和考核的优秀教师作为应急救护培训教师。学生经过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后,按考核标准,进行规范化考核。低于90分的学生重新考核,直至达到考核标准。同时,组织多种形式的应急救护能力比赛,提高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组织专项安全事故疏散逃生演练,疏散后,以班级为单位,针对不同“伤者”进行应急救护演练。最后,发放《应急救护能力调查表》,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应急救护能力调查,分析应急救护能力培训效果。统计结果显示,培训后,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相较于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
5结语
本研究是一项应用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提升我校医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学生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长效机制。本研究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校园学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应急救护能力,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对创建安全有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安全事故防范与应急救护能力培养,这也是当今局势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殷欣,李文涛,安力彬,等.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J].医学与社会,2009,22(8):42-43.
作者:牛经伟李美玉赵贵清王树阳施宏伟徐光义单位:通化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