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行为理论在小品《相亲》中的体现
小品是当代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前几年的春晚语言类节目中,赵本山❥的小品一直都是担当着压轴的重任。赵本山的小品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其中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在赵本山的小品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言语行为的概念
奥斯汀在他的经典作品《如何以言行事》中正式提出了言语行为的概念,并认为言语本身就包含着行动的力量,简称语力。该理论主张说话即做事。因此只要是说话人说出了有意义、可被听话人理解的话、传达了一定的交际意图,达到了一定的目的,就可以说他实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就叫做言语行为。
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奥斯汀在《如何ศ以言行事》中,具体分析并解释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理论三分说。
奥斯汀认为一个人在说话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那就是言内行ภ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一般认为,言内行为的语力在于命题本身,说话者能够说出有意义和所指的句子,其主要作用在于陈述,即以言表意行为。言外行为是意图和语义的传递,即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即以言行事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说话带来的后果,通过说话,说话人使听话人作出一些反应,如去做了说话人想让他去做的事,或不去做某事等。如说话人发出命令让听话人立刻停止某种行为,其言外行为是进行命令、警告,如果听话人听了之后,实施了停止行为,那么就有了说话人想要的结果,也就产生了言后行为,即以言成事行为。但是,有时言后行为不一定都会出现。
三、言语行为理论在小品《相亲》1和2中的体现
近年来,赵本山的小品一直是春晚语言栏目中最受欢迎的。他的小品堪称是近年来人们茶余饭后的最好笑料。然而仔细加以分析,赵本山的小品中,言语行为被运用的是非常的充分。尤其是在 2011 年和 2012 年辽视春晚,赵本山的小品《相亲1》和《相亲2》中,言语行为三分说被表现得充分至极。先来看看 2011 年辽视春晚《相亲1》。
赵海燕:天儿多好啊,上外溜达溜达去呗。赵本山:你是有事儿吧? 赵海燕:呵~我想给咱家会个朋友。赵本山:啊? 赵海燕:我想在咱们家会个朋友。赵本山:会朋友?啥朋友啊? 赵海燕:相老伴儿。赵本山:相老伴儿? 赵海燕:嗯。赵本山:干啥的?
赵海燕:干啥的跟你还有关系吗? 赵本山:没关系是没关系,你找一个也得比我强啊,要不不白找了吗,我帮你把把关。
在这段小品对话中,赵海燕说天儿多好啊,上外溜达溜达去呗。她说出这句话本身就是实施了一个言内行为。她的目的主要是想让赵本山出去,不要在家。这就是一个言外行为。但是赵本山并没有遵从赵海燕的意愿出去,而是问出了赵海燕想让♛他出去的原因。那就是赵海燕想在家相一个老伴儿。最后赵本山不但没有出去,而且还要帮赵海燕把把关。这本来并不是赵海燕想要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言后行为没有出现。
例如在 2012 年辽视春晚小品《相亲2》中。
赵海燕:坐着嘎哈啊,出去溜达溜达去呗。赵本山:你老支唤我出去干啥啊,有事啊?
赵海燕:我希望你把这个屋腾出来,我要用这房子。赵本山:干啥啊。赵海燕:猜还猜不出来吗? 赵本山:又要相亲啊? 赵海燕:对了。赵本山:又是那小宋是不。赵海燕:你还挺聪明的,猜对了。赵本山:不,你怎么老惦着他呢,他去年来相亲了,从六楼跳下去,怎没摔死他又回来了又? 赵海燕:你不出去不好,那你要实在不出去可也行,那个女得先到,你帮着接待一下。赵本山:我咋接¿待啊? 赵海燕:说好话,夸小宋。赵本山:那我夸他啥,你说说,咋夸。赵海燕:夸优点呗。赵本山:行我夸,咱们把小宋送走就是咱们共同的心愿呗?是不是。赵海燕:行了,屋里收拾干干净净的,够埋汰的。我接人去啊,给屋里收拾收拾!赵本山:行,我就是该他的,这一天天得瑟的。
在这段小品对话中,赵海燕又说坐着嘎哈啊,出去溜达溜达去呗。她说这句话的本身又是在实施一个言内行为,即以言指事。她的言外行为依然是想让赵本山出去腾地方。即以言行事行为。但是她的言后行为依然没能达到目的。所以她紧接着就实施了另一个以言行事行为,那就是让赵本山在家接待女方来相亲者,顺便还要夸小宋。而且赵本山最后也答应了。这就是完成了一个言后行为。即完成了一个以言成事行为。
结论
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细致的阐述了言语行为三分说: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在赵本山的小品中,就是利用了言语行为理论来表达出一些语言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向人们展现出了赵氏小品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