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法治精神
[摘 要]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确立“依法治国”这个主题以后 ,深刻道出了未来中国发展的主题主线,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法治,需要法治为其保驾护航。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长期以来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结果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屡有发生,生态难民、生态危机也就屡见不鲜了。就连雄踞亚洲大陆中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故此,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关切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化解生态危机的过程中,注重法治建设是首要选择,更是历史的ฃ必然选择。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治;青藏高原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实质上,生态文明形态是与共产主义本性完全相容的文明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学说,无论从其“自由人联合体”的设想、以人为本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按需分配原则所体现的共同富裕理念,无不都是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具体阐述,确切地说,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内在是一致的。不断深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 “美丽中国”的构想,使人民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更添加了几分信念与期许,让人发自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幸福感。
法治是依法办事的社会秩序。法治只有从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生成,才会真正有生命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事业,它需要一系列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基本政策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有效实施,而法律的稳定性与规范性恰恰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机制稳定的基本要求,要想使生态文明建设固定下来、永续下去,最基本的方法是使其法定化、制度化。
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长期以来作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其主张是:人由于是一种自觉目的性的最高级存在物,因而人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人可以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物。恩格斯早就预见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作为自然存在物,青藏高原同样深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冲击,同样成为人们欲望的对象,如此一来,冰川消融、湖泊减少、草场退化、物种濒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探索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选择,在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进程中所遵循的法治精神有: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本位法律观
所谓生态本位法律观,是指承认自然界及其生物具有内在价值,承认地球上的生物享有生存的权利,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法律理念。现代环境法应该以“生态本位法律观”☒为其哲学基础。生态本位法律观就是通过要求人类应该善待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和谐地处理人类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关系。同时要求当代人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剥夺后代人发展的延续性。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基本理念,只有当人们真正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本位法律观,人类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才会存在正确的行为准则与价值引导,在面对利益与生态该如何相处问题时,“人类中心主义”将不再具有生命力ย。因此,当代人应对子孙后代承担起义务,让子孙后代得到公平、延续的发展。在具体实现的过程中以法律的形式对生态本位法律观予以确认是当下人们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事情。
(二)健全“生态保护法规”的全过程治理观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系统阐述过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即部分是整体的有机组成,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因此,在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保护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基本精神。在制定了如《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草原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后,处于青藏高原的各级地方行政部门在遵循宪法基本精神的同时应该结合当地地情、民情制定出相关的地方性行政法规,例如青海省正在起草的《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结合青海省省情推出的生态移民政策以及生态补偿政策等都是对全过程治理观及其十八大进一步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好体现。
(三)落实“公正执法和司法”的公平正义观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致力建设的是一个充满平等与友爱的社会。资本主义的“经济理性人”观念是不合时宜的,在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程中要始终秉承平等观,即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人与自然之间更需要平等。生态文明最终能否实现,其保障就是要坚持司法的公平。《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的实施是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付诸实现的重要保障。生态法规的全面、严格、公正、有效的实施,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在具体落实生态法治的过程中必须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生态文明的本质是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它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追求利益的欲念麻痹了人们对生态的感知,人们给予自然和他人太多的破坏与冷漠。久而久之,人们不禁自问,文明社会难道就是这样的吗?一连串的天灾人祸告诉我们,文明并非简单意义上的高楼林立或财富积累,文明应该是物质满足与精神需求的共同体,这也正是“中国梦”所要呈现给人民的美丽画卷。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踏实,由彷徨走向坚定;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ญ行的动力之源。人生因梦想而高飞,国家因梦想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