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北洋军阀的形成过程

时间:2024-12-26 03:07:31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 要]北洋军阀是产生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军阀集团。它从辛亥革命失败后,到蒋介石国民党新军阀出现前,对旧中国进行了为时十六年的统治。在此期间虽然派系更迭比较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霸占了全国的统治权(即使它不够有力和完整),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如此一个集团它是如何形成的哪?我将在本文中通过北洋军阀的兴起、发展和形成三个方面,试着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北洋军阀;袁世凯;形成

一、 北洋军阀的兴起

鸦片战争,清政府失败,国门大开,外国势力纷涌,旧中国的统治秩序被打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清王朝天朝美梦破碎。太平天国的势不可挡使八旗绿营兵一触及溃,统治者不得不改变策略,重用汉族地主,允许地方兴办团练。

甲午战争,李鸿章淮军体系的海陆军均败北,时人主张学习日本编练新军。袁世凯由于上书建言编制新军有功,被封疆大吏荣禄等保举为新建陆军督办,负责到天津小站练兵,而揭开了北洋军阀崛起的序幕,天津小站亦成为孕育北洋军阀的摇篮。

二、 北洋军阀的发展

(一)“北洋”的由来

时人吴虬曾在《北洋派之起源及其崩溃》一书中称,清廷在鸦片战争后与洋人约定五口通商,直隶总督兼为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为南洋通商大臣,“北洋、南洋”最初的来源由此而起并衍生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北洋医院之类的名目,当时有滑稽家戏称,“东洋、西洋”,“南洋、北洋”,中国之“两洋”与外国之“两洋”遥遥相对,正好囊括了整个世界。

但这里说的“北洋”,与民国史上所称的“北洋系”却是有区别的。但凡说到“北洋系”,必然要从袁世凯在清末时的“小站练兵”说起。小站原名新农镇,距天津约六十余里,原本是荒凉之地,最初由淮军周盛传所部“盛字营”屯垦于此,其间凿川引水,经营了近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后,“盛字营”北上作战溃败,营制不再,此地便成了废垒。后来,这里又有一支新部队开拔进来,这便是长芦盐运使胡编练的“定武军”。“定武军”成立不久,胡改调卢汉铁路督办,袁世凯由此接手并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小站练兵”,也是北洋系之滥觞。

光绪二十 ☺四年,袁世凯与“新建陆军”已与董福祥的“甘军”和聂士成的“武毅军”并称为“北洋三军”,同属于清政府中反动头目之一的荣禄。“北洋军阀”的武装,正式使用“北洋”的名称,从此开始。

(二)袁世凯与戊戌变法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督办安徽团练,累官至漕运总督。生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叔父袁保庆曾在袁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ツ盐巡道。其中袁甲三也是淮军重要将领,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同治十二年(1873年),他随叔父袁保恒(官至刑部尚书)到北京,一边读书,一边帮其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两位堂叔夸奖他“办事机敏”,是“中上美材”。他曾两次应试均名落孙山。于是,他决心“以文弱诸生,缪厕戎伍”,另选一条借“军功”而登仕途的道路。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袁去山东,投靠在嗣父袁保庆的把兄弟、庆军统领吴长庆的幕下,谋求仕进之机,受到吴长庆的赏识,充当营务处会办。次年,朝鲜发生“壬午政变”,袁随庆军开赴朝鲜,负责前敌营务处,表现颇有“才能”,被吴长庆赞许为“应变良材”。他在朝鲜协助吴长庆镇压了“开化党”,自诩长于军事而为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光绪十年,袁世凯更受到李鸿章赏识,夸奖他“胆略兼优,能识大体”。

(三) “武卫右军”与义和团运动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便命荣禄节制各军。袁世凯为进一步巴结荣禄,建议合编武卫军,由荣禄统领,并请荣禄另募万人作为亲兵。十月,荣禄编武卫军。武卫军分前、后、左、右、中五个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被编入“武卫右军”有万人,驻防天津小站,扼西南要道。

光绪二十五年,山东地区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清政府任命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武卫右军随袁由小站调往山东。袁世凯在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中,拼命扩充实力,于次年三月间把山东原有勇营三十四营进行裁并训练,改编成步、骑、炮兵二十营,称为“武卫右军先锋队”,几达一万四千人。接着,袁世凯又把山东其他地方的旧营改编为新军,这就使袁世凯成为拥兵二万余众的军阀。这是袁世凯新军的一次大扩充。

光绪二十六年,武卫右军在袁世凯的直接指挥下,对山东全境的义和团展开了血腥大屠杀。至此,山东境内义和团几乎都被镇压下去,其主力只得由山东转入直隶。八月,八国联军侵华,荣禄的武卫军前、后、左、中四路几乎全部崩溃,聂士成战死。荣禄在军事上已不起作用了。唯一没有受到损失而得到发展的就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

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死去,镇压义和团有“功”袁世凯继李署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五月,他被实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继承了北洋的独特地位,成为各省督抚中的主要人物。

三、 北洋军阀的形成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鉴于旧式军队不足以维持其统治,朝野之间大练新军的呼声日高。在全国普练新军的声势下,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从光绪二十八年到三十年间在保定进行了“北洋常备军”的建设。 光绪二十八年六月,袁在保定设立北洋军政司(1904年改称督练公所),作为直隶省编新军的指挥中心,自兼督办。次年

5、6月,军政司在保定组成北洋常备军左镇。这是全国最早成镇的新军,规模相当民国时期的陆军师。该年底至次年春,袁又以保阳练军马队及驻马厂的北洋亲军为基础,添募人马,编成北洋常备军右镇。清政府于中枢设立练兵处后,袁世凯任会办大臣。从表面看来,练兵处大权掌握在练兵大臣庆亲王奕手中,但实际并非如此,昏庸的庆亲王奕早已被袁买通。练兵处成立不久,奕便以“衰迈多病”为由,奏请西太后,责成袁世凯“悉心经营”。从练兵处办事机构的组成,就可以看出袁氏对练兵处的控制程度。袁世凯的挚友,实际为北洋集团二号人物的徐世昌为练兵处提调。练兵处下设军政、军令、军学三司,而各司正副使的任命始终不出“北洋三杰”和家兵家将的小圈子。光绪三十年(1904年),袁在“会办”督练新军的名义下,又先后编成北洋军第

三、

四、五镇。是年夏,清政府将新军改称陆军,并统一番号。京旗常备军称陆军第一镇,原北洋常备军左、右镇分别改称陆军第二镇和陆军第四镇。原第四镇改称第六镇。第

三、第五两镇仍用原序号不变。至此,拥有当时全国最精良武器的6镇新军在袁世凯的领导下正式编成,共约7万余人,其中除第一镇是旗兵,袁不能完全控制,⚥其余5镇可说都在袁一手拉扯起来的徒党领导之下。就在清政府推行“新政”,特别是编练新军过程中,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形成并坐大,其主要成员文有徐世昌、赵秉钧、唐绍仪、朱家宝、梁士诒、孙宝琦、章宗祥等;武有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洋六镇的建立,标志着作为军事集团的北洋军阀开始形成。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