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及启示

时间:2024-11-10 13:39:40 来源:作文网 作者:管理员

摘要:学生组织是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的发达国家,在学生组织管理方面形成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试从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特点出发,归纳探析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为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美国;高校;学生组织;培养模式

美国作为高等教育相对发达的国家,在学生组织建设方面具有设施良好、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等特点,其培养理念与培养措施与国内有着明显的不同。研究和借鉴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模式,对于我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一、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特点

1.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学生组织相关制度建设完备。这里以哈佛大学学生社团为例加以阐述。哈佛大学制定了一整套学生社团活动申报系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社团电子注册系统,学生社团在成立时必须进行电子注册,之后举办的各项社团活动也要在电子注册系统中进行详细登记。社团要想得到学校的支持,包括经费、室内外空间的使用必须经过电子注册系统的申请和审核,取得资格认证方可进行社团活动。并在《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中规定学生社团必须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时进行年度登记。学生社团如果连续两个学年没有进行登记,学校会直接取消社团的合法资格。

社团成立审核制度对学生社团的成立条件做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明确规定学生社团成立的条件:发起社团的学生要向院长办公室提出申请,出具社团的章程, 提交会员名单,聘请指导教师;社团章程中会员入会不得因种族、信仰、肤色、性别、性倾向和身体残疾等受到歧视;必须提供详细的会员名单,会员应当是已注册的表现良好的学生,每个社团至少要有10个学生会员;必须要有两位指导老师的推荐函,两位指导老师必须是哈佛文理学院的行政官员,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人是拥有投票权的全体教师会成员,指导教师要有充分承担社团财务责任的能力等等。[1]此外,根据管理的需要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制度:活动申报方面,活动经费、场地、设备的申报和管理制度;活动管理方面,如对活动时限、活动内容、活动影响;定期审核方面,在年度、季度、月度工作汇报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定。

2.经费充足,自主化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与社会组织管理相似,学生自主性强,同时管理制度严密规范。这里以社团的经费制度为例。美国大学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因筹集渠道多样而充足。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获得资助。哈佛大学学生社团组织可以通过向活动基金会、哈佛基金会等组织申请活动经费和其他支持,还可以以“自主经营”的方式开展创收项目,学生可以在校园里组织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项目,所得收入可全部免税作为社团活动经费,如餐厅、书店、生活超市等。此外,学生社团还可以通过举办话剧、系列讲座、演唱会、音乐会等文体活动增加社团收入。

学生社团经费管理规范。哈佛大学规定社团的所有收入不为社团组织中任何个人所有;社团必须保管好社团的财务记录,并对组织的财务负全责;哈佛大学每年主办社团财务工作培训班,社团负责财务的学生骨干必须接受相关的财务工作指导和培训,而且学校要求社团的指导教师也要参加;每年学生社团都要向学校提交一份详细的社团年度财务收支报告, 并接受严格的财务稽核;另外,学生社团在寻求校外组织的赞助和支持时要事先经过有关部门的申请和批准。

3.自主性强,主动权广泛

美国高校一般对学生社团独立性有较高的要求。辨别学生社团是否具有充分有效的独立性,主要看它能否不依赖其他组织而独立地制定社团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作方式,即便是社团指导教师也要在保持社团充分自主权的前提下进行适当指导。在这样的传统和规定下,美国高校中的学生社团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独立的活动空间,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高校一般规定学生社团保留自治权,其所有的管理规定、活动规划和内部事宜无需向任何的“上级”负责。学生社团可以向指导教师咨询,也可以向毕业生委员会或理事们咨询,但教师顾问不具有社团管理事项的决定权, 也不能成为学生社团的会员,他们只能作为活动的指导者或顾问为社团组织提供建议。

美国高校学生组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灵活的适应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通过参与高校与社区、公司、政府活动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地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冲突应对能力;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学会从多角度立体思考、换位思考,敢于迎接挑战、积极应对多变的任务的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认识世界,观察事物,具备敢于打破惯例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二、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的管理模式

美国的高校学生组织管理经历了较为完整的发展过程,它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相伴而生,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起源于宗教, 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殖民时期的学院,有人将这一历程划分为“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学生发展”等四个阶段,并且目前已经逐渐走上了专门化的发展道路。[2]相应的,学生组织的管理也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模式。

1.科学系统的领导力培养

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对学生,尤其是学生组织成员领导能力的培养。各高校不但开设专门针对领导力教育的理论课程,比如教育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突发事件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如何娴熟地运用沟通技巧等等。同时,还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随时运用于实践。

在美国高校,比较有特色的学生领导力教学形式包括:其一,自我评价与反思。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知的水平,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其使用的方法有评估性测试、模拟训练、集中讨论及自我反省等,其中撰写“领导力日志”,即让他们“定期提交个人领导力自我培养进展报告”[3]是促使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非常有效的途径。其二,教导。即运用校外资源对学生的领导力进行教育和引导。这些校外资源包括各个领域或行业里有经验的领导者和社会人士,让他们做学生的“领导力导师”。“导师”与学生一对一配对,二者每周都会进行固定的见面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这种不间断的经验学习,适当修正自身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其三,角色扮演。即营造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分别扮演特定的角色。用实际操作解决虚拟问题,继而在情境解除后共同探讨角色扮演过程中领导力表现的优劣,分析不足,从而形成一定的领导经验。其四,户外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体能挑战、拓展训练、静修等户外活动培养团队凝聚力,使团队成员养成创造性思维和分享意识,这有助于学生骨干管理团队。 2.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

在美国,各种类型的学生组织都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组织的活力及成员的实践能力。韩巧霞和段兴立在《美国高校的社会实践体系及经验借鉴》中总结了美国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三种模式,即“校企联合的‘双元式’实践模式”“ 社会服务实践模式”以及“体验式的公民教育模式”,[4]这些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完善了学生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

校企联合的“双元式”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由企业为学生组织提供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和经验支持,两者共同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模卐式。美国各高校都会积极与企业界合作,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高校里会组成类似于“智囊团”的组织,“智囊团”的成员一般包括成功创业的企业家、行业的领军人物和社会各领域的知名人士等等,这些组织专门为“高校实施创业实践教育提供经验和资助”。它们作为学生组织的智力支持,会向大学生传授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甚至直接为学生们的实践活动提供资金、场地或机会。比如,马里兰大学公园分校的“智囊团”成员即包括创业公司、金融及其他行业公司的CEO,他们用自己真实的创业经历和所积累的管理经验,为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提供支持。

社会服务模式是指学校与社区合作,由社区为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平台,使更多的学生组织成员参与社区服务,接触基层工作。高校与社区合作开设社会服务课程,学生可以选择在校课余时间或者在假期到所合作的社区进行志愿服务。例如,斯坦福大学有40多个这样的服务组织,专门为学生提供“参与政府服务、政策研究、伙伴关系、领导能力计划”[5]等服务。

体验式的公民教育模式。1975年,美国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了“责任公民”教育的11条具体内容,此后美国高校更为注重对学生进行“责任公民”的教育和培养,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组织学生到检察机关、法院、仲裁所和法律事务所等组织或单位,让学生亲自体验现代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3.多元化的指导与服务

美国高校对学生组织的支持体现在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顾问咨询服务,比如社团顾问、实践能力顾问等。在社团顾问方面,不但有单个教职员顾问,还有组织化的顾问机构。高校里几乎每一个学生组织都会聘请教职员顾问。这些教职员顾问往往都具备丰富的学生服务经验,而且拥有多种社会关系。他们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解决诸如经费一类的实际问题,还能够为学生骨干开展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指导。同时,顾问教员有审核组织重要文件、活动申请、活动场地等事项的权力,借此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指导。除了单个教职员顾问,美国高校还设有辅导学生组织的专门机构,使对学生组织提供顾问咨询组织化、常态化。在顾问组织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机构,一个是“隶属于学生事务处的学生社团辅导室”,另一个是“学生社团委员会”。前者作为学生社团顾问,为社团活动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援以及审查活动经费申请与拨款补助”,后者的咨询指导功能主要体现在“决定有关社团组织及活动的政策,接受新社团成立登记,判定社团活动是否违规以及担任学生社团组织及活动事宜的顾问等等”。[6]

实践能力顾问的多元化重点体现于作为顾问的师资来源非常丰富。高校会依据课程的不同要求,有选择地聘任校外企业领导者、校内学生工作领导者、研究生或高年级的学生等担任顾问。如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的实践能力顾问既有来自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管理者,也有本校的教师、行政管理者和研究生等;罗得岛州大学的顾问师资由两部分组成――专职教师和大二至大三的在校学生。他们各自拥有领导学ช、商学、教育学、音乐学、医学等不同的专业背景。还有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利用社区的公共资源或师资,如科罗拉多大学的CLC项目邀请社区领导者参与指导高年级学生,让他们承担制定定期的见面时间安排、提供真实而有思想的反馈、向学生引荐其他能够帮助其成长的社区领导、作为学生的角色模型和朋友等责任;加州拉文大学领导教育与开发项目鼓励学生选择一个校园或社区领导进行访谈或“影子练习”等。

4.多样的激励措施

美国高校也十分重视奖励对学生组织成员的激励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如普林斯顿大学规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骨干,给予一定的学分作为奖励;克利夫兰州立大学面向全校学生推出“领导力证书”和“高级领导力证书”,以此来激励学生参与领导力教育活动;哈特威克学院也推出了“领导力证书”,任何在社区服务、领导力培训和社团活动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学生都可以申请成为经过这项认证的“领导”,以此来激发学生发挥领导潜能的积极性。也有高校规定,如果学生能完成100小时志愿活动,会发给他一个证书。这些各种各样的证书对于青年人找到满意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以此激励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

三、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

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充分尊重学生组织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独立创新能力

具有独立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准。美国高校在学生组织的管理中给予了学生自主权,学生独立判断、创新实践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我国高校受传统文化影响侧重对学生集体价值观念的引导,忽视了学生个体意识的培养。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更像是“家长”―从学生活动的设计及开展,学生干部的选拔与任命,到学生组织的经费与设施,无不事事躬亲,循循善诱。这种 “家长式”的管理模式不仅无法锻炼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反而扼杀了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应当借鉴美国高校的做法充分放权给学生组织,鼓励他们创新思维,独立规划团队发展,而不是墨守成规地等待上级“命令”; 鼓励他们借助社会力量,寻求多方支持,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学校与老师的扶持;鼓励他们参与公平竞争,独立解决生存难题,ข而不是安于现状或选择逃避放弃。只有学生组织充分行使了自主权,才能真正实现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学生组织成员才能够具有独立意识、独立思维。

2.摒弃传统管理手段,树立现代服务意识

美国高校学生组织受到来自校方充分的尊重,学校对学生组织不再以“管”为手段,而是提供多元的顾问服务。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学生组织仍旧实行行政化的管理,校方参与组织成员的选拔与任命,学生活动需要提交上级组织审查批准,活动经费主要依托校方拨款等,学生组织日常管理行政色彩浓重,高校管理者应该摒弃传统管理手段,树立现代服务意识,比如放弃学生组织的人事权,由学生组织自发推选领导人;由组织成员自行设计活动开展,减少或取消活动审批手续,校方由“监管”转为“指导”。借鉴美国高校的顾问指导,为学生组织配备“三维导师” 即“学校导师”“社会导师”和“专职导师”。“学校导师”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上对学生组织进行指导; “社会导师”需要指导学生组织积极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专职导师”侧重学生组织的思想引领。用指导与服务来代替行政管理,使学生组织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 3.“课堂”培养与 “社会”培养相结合,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

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安排针对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理论课程外,美国高校还设立专门的社会服务活动。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开办“学生骨干学校” 即将一定数量的学生组织骨干定期组织一起,进行集中的课堂学习,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组织成员设计不同课程内容,开展分层次教学。根据高校学生组织的特点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国家中西部艰苦地区的中小学、乡村进行支教、支农,进入山区农家切身体会偏远农村的生活现状;赴环渤海、珠三角、长三角等中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走访国防科技基地、优秀国企、民族企业,与校友座谈,了解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理解中国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内在力量,认识到个人的成长需要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积极寻找社会上乐于资助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组织(如思源基金会等),寻求资金赞助,组织学生骨干前往香港或国外考察当地政府、高校、企业以及NGO组织,开拓“国际视野”。

4.引入评价与反思措施,提高学生组织成员的自知水平

引入美国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的评价与反思措施,提高学生组织成员的自知水平,使其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 ت己从而发现不足,不断改进提高。我们可以将评价与反思分为自我评价与反思、同伴评价与反思、导师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与反思可以安排组织成员撰写“能力培养日志”,使其定期对自身工作、学习进行重新审视和总结,提交个人能力自我培养报告,使其养成自我提升、自我规划的习惯。同伴评价与反思即组织成员分别对他人工作等方面进行投票或打分;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组织成员的日常表现互相进行倾心的交谈,指明缺点、督促改进。导师评价与反思,组织成员每周与自己的“导师”进行固定的见面和交流,从“学校导师”“社会导师”和“专职导师”处学习到正确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热门排行: 教你如何写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