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剧的审美追求.
1前言
电视剧是满足观众的精神需要,不是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不是对观众的一味谄媚,应该以真、善、美的综合价值体系作为自己追求的境界和目标,提升观众的精神追求。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说过的:艺术对象创作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因此,电视剧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追求社会效益;是文化产业,更是严肃的文化事业。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它既不取决于最上,也不取决于最下,而电视剧水平恰恰可能是一个坐标。就是说我们多数人的思想和欣赏口味最能说明这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对于观众的口味,我觉得不能一味顺应。
2中国电视剧的审美追求
电视剧艺术创作者应该亲近观众,具有平民意识,但是这是感情上的平民化,而不是思想上的平民化。电视剧创作者不能以思想导师自诩,但要以思想导师自律。因为,观众所接受的思想,所获得的信息,最终都回归到社会实践中。正如曾庆瑞先生指出的,电视剧作品从生成到功能实现的系统流程中,说到底,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流变过程。每一流变过程的终结,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有所增益、丰富、变形和信息反馈。同时,又是一个主客观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所谓客观融入主观,是指生活现实,经由审美对象、创作过程融入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在这个过ฃ程里,当生活现实进入审美对象和创作过程中的时候,作为创作主体应赋予理念、情感以形式,让内容融于形式。所谓主观融入客观,是指电视剧的艺术文本,经由观众接受、社会实践,融入生活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当电视剧的艺术文本进人观众接受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时候,作为接受主体或者说审ห美欣赏主体的观众,通过接受形式而达到对情感理念内容的把握,也就是说,电视剧的存在,不单单是在某一个凝结点上,它的惟一真实的存在,是一个具有整体构成意义的常新的精神流程。
因此,观众接受只是电视剧存在过程中的一环,不是最终的一环,更不是最高的一环。而观众的精神会转化为社会实践的物质,所以,电视剧更应该去提升观众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仅仅迎合,以形成更好的社会互动和良性循环。总之,悲剧性电视剧通过其超越的悲剧审美,使人有顿悟的感觉,在否定之否定中,使人获得精神高度的快乐和自由,使电视技术、科技力量不再以异己的形式存在。正如席勒ღ所言:艺术和自然、或者更恰当的说,和自然的创始者,抱有同一目的,即施与快乐和使人幸福。
3结语
电视剧艺术创作者应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电视剧的悲剧性,以便可以更好的夯实电视剧的艺术地位,更好的维护社会文化的生态平衡,从而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心灵家园。在电视剧和电视文化义无反顾的躲避崇高、向娱乐化进军的情景下,电视剧悲剧性的存在与成长对中国电视剧艺术良性发展的显性意义、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深远的隐性价值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艺术提升都应该大有裨益。
但是,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悲剧性作为电视剧的美学追求在社会文化层面上表达出来的一些不好的思想倾Ⓐ向也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批判。总的来说,电视剧悲剧性表达存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首先,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智慧,对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悲剧性体验、悲剧性事件选择了回避;第二,在帝王题材电视剧中经常选择将帝王塑造成悲剧英雄形象。而与这两点形成对比的是现实题材喜剧的增多和非悲剧英雄帝王形象的隐匿。这样的反向运动无疑加剧破❤坏了这一题材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