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对人文精神有着内在的需求,为了更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应在大学生思想政ต治的基础教育中,深化落实人文精神教育。为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更应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有机整合。本文将分析探讨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而提出如何有效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教育的几项措施以及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所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Xiny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intrinsically human spirit needs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ep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m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ut should the Univer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organic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lack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n propose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Σseveral measures humanism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in education arising from humanistic spiri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1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缺乏应有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缺乏对学习与生活的驾驭能力与创造力。而大学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不足与社会现实所产生的矛盾,使大学生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从而弱化了大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不断出现道德缺失的负面现象。例如,当代大学生对于金钱的崇拜越来越普遍。
杨叔子院士曾针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提出过极具代启发性的评述:“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简称“五精五荒”。这段话不仅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所带来的负面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强调了高校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①
2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的思考
2.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了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上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使得社会成员的情感与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也必然带来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与冲突。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无法分清不同观念的利弊,容易向往物质至上的生活,形成一种重物质而轻人文的负面观念。
2.2 大学教育体制的缺陷
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从实际出发以及其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大多数的理工院校会针对实际需求,增加对于就业有帮助的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设置,而忽视了人文方面课程的设置,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人文精神教育形同虚设。
2.3 大学生自身的忽视
在大学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普遍还未成型,对于各种社会观念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缺乏自控力,十分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不利影响,最终形成不利于人文精神塑造的思想与理念。②当代大学生普遍理想信念薄弱,没有高远切实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无法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大学生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今社会,由于自身意志层面的道德观越来越功利化,社会道德观越来越淡薄,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将生活物质化,过分追求物质的价值观。大学生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方式
3.1 加强人文理念的渗透
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的。因此有必要将人文精神的思想深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人文理念的渗透。
人文理念的渗透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供学生学习、讨论的人文精神教育平台。使大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精神的理念与内涵,实现健全的人格与自我完善。其次,应采取多种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不断扩大对人文精神理念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大学生对其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加深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例如,在学习期间定期组织观看关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影片,在课外不定期组织关于提升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等。
3.2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为了对大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应为其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多方位构建校园文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涉及规范制度的同时,同时涉及个人精神文化方面。
首先,高校应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制度,通过规范制度的有效实施,约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个人人文精神。其次,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设置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还应设置与人文精神教育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为主旨,全面协调校园各方面资源,形成完善的人文教育机制。
3.3 提高教师团队的素养
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素养,才能有效地向大学生传达人文精神的主旨,进而真正承担起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
一方面,教师应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采取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针对例如心理学、法学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应加入实际中的相关案例,在案例的学习中,结合实际进行解读,这样才能为往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方式生动的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善于发现大学生心理上微小的负面变化,及时加以开导,预防大学生心理产生扭曲。
3.4 采用启迪式的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采用启迪式的教育方法,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建立多渠道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配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家庭和社会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向大学生传达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大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成为了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4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4.1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人文精神教育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教育。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法律为主要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上述各方面的人文学科知识教育。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精神的教育,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才能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以培养兼具广博学识与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
4.2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更是结合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价值教育,注重的是发掘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中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教育学生正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够形成正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文精神教育的构建,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按照不同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培养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及时掌握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了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教育的主旨在于尊重人、关心人,达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境界。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4.3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难以被学生接受。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教育,使得教育的内容更加可感知、可实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人文精神的教育注重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实际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做到让大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满足其成长的需求。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人文精神教育是为了大学生实现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今,大学生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บ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思想,能更好地发扬人文教育精神,体现思想政治ღ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释
① 宋胜云.构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人文精神关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7):87-88.
② 张.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2.4(17):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