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首次以解放军命名的部队
一提到解放军,人们会马上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并联想到初创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抗战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其实,这一称谓是由我国南方的一支游击武装――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最早宣布并使用的。1945年1月19日,这支游击武装宣布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解放军”称谓。
1945年10月,根据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指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部队实施西征战略行动,在广西、云南、贵州等边区展开武装斗争。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这支部队转战数千里,作战范围横跨中越两国,纵横粤、桂、滇、黔四省区,其作战主力分别入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จ粤桂边纵队、粤中纵队。这些部队在协助地方建立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根据地、配合野战军解放大西南的作战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5年1月13日,张炎获悉国民党当局从广西调一五五师南下吴川,准备镇压人民抗日武装,于14日凌晨同詹式邦率部800余人起义,庄严宣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团结抗日主张,反对妥协投降。张、詹把起义队伍改编为高雷人民抗日军,张炎任军长,詹式邦任副军长,曾伟任政治部主任。为策应张炎起义,南路特委提前发动高雷地区和钦廉四属的抗日武装起义。是日,高雷各县的武装起义部队向吴(川)廉(江)化(县)边集结,总计达4000余人。此前,南路主要领导人周楠、温焯华、李筱峰等人已来到吴廉边特派员黄景文的秘密联络点――吴川泮北村遗风小学,部署起义事宜。关于起义部队称谓问题,李筱峰有段回忆:“当天晚上,周楠问我,部队用什么番号好,我说中央的精神是,今后部队的番号可以叫解放军。第二天,周楠在研究起义部队整编的干部会议上,即宣布采用‘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的番号。当时参加会议的是大队长以上的干部和各县的负责人,大概有十来个人,周楠、温焯华、李筱峰等都在场。干部会议后紧接着召开全军大会,周楠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周楠任司令员兼政委,温焯华任政治部主任,我任参谋长。司令部下辖两个支队,唐才猷任第一支队长,陈恩任政委;黄景文任第二支队长,温焯华兼政委。”
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初创时只有3000多人,民兵武装有3000多人,总兵力大约6000余人。起义不久,部队在南路十五个县区域里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激烈的武装斗争。经过遂溪深泥塘、廉江拱桥、钩镰岭等几次对日作战,打得侵略军狼狈逃窜,使日本鬼子尝到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厉害。以后他们只能龟缩在湛江到海口这条主要交通线上的几个据点内,而交通线以外是南路特委建立起来的连片的抗日根据地,南路抗日形势一片大好。
1945年5月,南路特委决定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形势,在廉江的新塘对所属部队集中进行政治和军事整训。整训后的南路抗日解放军共按活动地区分为五个团。其中第一团是南路特委直接领导的主力团。团长黄景文,政委唐才猷,一团共八百余人,活动于遂溪、廉江一带。也就是后来传名于粤桂滇黔边的“老一团”。
7月中旬,日伪军400余人再向遂溪的金围、合沟等地进犯,南路人民解放军老一团的一、二营与敌展开激战,毙敌四十余人,伤数十人。我一营教导员王平、二营六连连长陈巨源、排长李真富牺牲。8月,南路人民解放军司令员兼政委周楠率老一团向海康进军,途中获新华社广播,得知日寇于十四日宣布投降。至此,全国经历了八年的艰苦岁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南路人民在特委的领导下,也胜利地结束了坚持敌后的抗日游击战争。
日寇投降前后,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篡夺抗战胜利果实,以“接收”、“绥靖”为名,急调新一军、四十六军、六十四军到广东南路的高雷地区,重点扫荡遂溪地区,妄图一举歼灭南路人民武装,尔后渡海消灭琼崖纵队。九月下旬,国民党新一军的先头部队到达廉江,四十六军和六十四军从廉江并肩南下,直逼雷州半岛,将我游击区实施分割包围。
在此严重局势下,南路特委根据华南分局关于“主力西进,作战略转移”的指示,确定老一团突破敌人包围,向中越边境的十万大山地区挺进,依靠当地党组织和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1945年10月初,老一团团长黄景文率团部和一营首批突围,部队从界炮、新圹方向突出,沿途同围堵追击之敌展开战斗,在廉江的殷圹与敌保安第一师七团激战一天,歼敌七十多人,我方牺牲三人,营长金耀烈负伤。10月中旬,首批突围部队到达廉江、博白边境的马子嶂。与此同时,老一团政委唐才猷为策应首批突围,组织以洪田、沈杰为正副队长的二十人突击组,以一个连为警戒,另一个连和洋青民兵百余人作预备队,在风朗村党支部的配合下,于10月16日深夜,对遂溪风朗机场守敌发起强袭,经数十分钟激战,全歼敌人100余人,俘日军曹长、飞行员、机务员8名,缴获75加农炮1门,轻重机枪5挺,**130支,以及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我仅牺牲一人。这次袭击对敌震动很大,打乱了敌人的围剿部署,使正在追击我首批突围部队的六十四军一个师,慌忙从廉江赶回,有力策应了首批突围行动。由唐才猷率领两个营的第二批突围部队,乘敌空隙之际,实施突围成功,随之越过遂廉边界北上,十月下旬到达马子嶂,与首批突围的部队会合。参加西进的第三团涂明矣,此时也已到达马子嶂,与两批突围部队会合。从此,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主力开进十万大山,展开了更加广阔的征程。 关于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名称的由来,1945年6月13日“周楠关于南路各县武装起义情况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到“我部队遂改为广东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温焯华回忆文章中也提到“南路特委为加强领导,根据省临委书记尹林平❤的指示,在1945年1ศ月中旬,把南路各地的游击队统一整编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
人物
周 楠 (1907-1980)
温焯华 (1914-1991)
广东东莞南城新基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起,任中共广州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东南特委委员等职。1940年任中共南路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南路特派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与指挥部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粤桂边区。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南路地委副书记、湖北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职。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委员。
黄景文 (1913-1983)
广东惠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创建并组织吴廉边抗日游击大队,率领部队多次与日军作战。1945年组织吴廉边武装起义。同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二支队支队长,后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团长,指挥部队转战十万大山,入越南整训,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滇黔边区纵队参谋长兼第一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军大四分校教育长、志愿军三兵团军务处长、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主任、国防科工委第二十三训练基地第二部部长、海军训练基地副司令员等职。
张世聪 (1909-1945)
☤ 唐才猷 (1916-)
广东湛江市遂溪县吴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遂溪县委党委委员。1944年参与南路抗日武装起义组织工作。1945年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支队长,后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起,历任中共滇桂边工委委员、桂西指挥部政委,滇桂边纵队第1支队政委,粤桂边纵队副司令,广东南路军分区副司令,钦廉军分区司令员,高等军事学院学员、教官、教研室副主任。1970年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9年任省军区顾问。1955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